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创作层面,中医药文化纪录片《本草中国》是一部具有中国美学表达风格的作品.在当代网络时代和全球化传播语境下该纪录片以中国人的审美视域,让中国传承已久的中医药文化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唤起了观众对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电视艺术作品有效结合的新的认知和期待.本文将从叙事艺术与视听语言角度解读该片所体现出的中国美学表达.  相似文献   

2.
2012年度中国纪录片理论研究热度不减,学者们从《舌尖上的中国》、《春晚》等热播纪录片的个案研究中探寻纪录片的发展方向;纪录片传承传统文化、实现民族身份认同、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和意义越发引起重视;纪录片创作的技术手段越发先进,但须用之有度;纪录片频道和纪录片栏目作为纪录片传播的平台,优势与不足并存;目前我国纪录片市场的发展尚不充分,学者们探究其困境及产生原因,展望其发展前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刘精科 《传媒》2016,(20):62-64
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及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在展现人们的生存状态、传达人们的生活观念,以及传承人类历史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以乡土文化符号为载体,以传播传统文化为主旨的乡土纪录片受到社会的关注.《记住乡愁》等乡土纪录片在对乡土文化元素进行选择、提炼和加工的过程中,建构起了独特的美学景观体系,推动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型原创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将一股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清新之风吹人寻常百姓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内容之美 首先,《中国诗词大会》等原创性文化类节目的走红意味着观众对低碳艺术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所谓低碳文化艺术,就是一类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思想和彰显本真人性、闪烁着永恒的人性光辉的文本.①纵观当下的电视节目,收视较火的如《奔跑吧》《极限挑战》多是明星的表演作秀.此外,就是一些超出常人知识范围,颇有猎奇之嫌的文化竞赛节目.说《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是优秀的低碳艺术作品,是因为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最富魅力最具影响力最能让民众感同身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中国人精深的生活智慧、博大的哲思情操、浪漫的美学气质皆在其中,这些传承已久的古典精华是能够治愈现代都市人浮躁心灵的一剂良方,它让低碳美的习习清风在民众间畅行.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作为真实记录与记录真实的重要艺术样式,在记录真实生活,展现人间情感;记录历史,展现历史风貌等方面有着其他艺术样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国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不同的是中国各地在整体上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同时,不同地区在不同的时期也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风格.纪录片《龙之江》属于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片中利用黑龙江独有的地域特征、民俗风情、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等历史情境的真实记录,通过对黑龙江流域不同民族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讲述,反映出黑龙江流域各民族文明与中原文明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促进与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6.
地方文化也称地域文化,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总和”,①它是传承历史血脉、推动地方文明的精神动力.电视纪录片作为传播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推进地方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现历史文明 湖北又称荆楚,自古以来是楚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近代及现当代的历史文明进程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电视纪录片要传承与彰显湖北地方文化,必须突出展现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首先就要尽可能地对楚文化进行挖掘与诠释,在这方面,已经有一些优秀的纪录片范例.  相似文献   

7.
2016年,中国纪录片不论是在电视媒体、电影院线还是日益强势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与以往相比都有更加令人欣喜与振奋的表现,人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纪录片市场所显露出的勃发的生机和活力. 电视纪录片整体发力改变电视节目格局 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出于国家宣传战略的考虑,重要历史性事件或人物是纪录片创作与播出的重大选题.如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长征纪事》《永远的长征》《震撼世界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等长征题材纪录片登陆央视各频道,以不同的叙事体系和风格对这一人类史和军事史上的伟大史诗性事件进行全景式再现与艺术性表达.作为全球第一部以纪录片形式展示孔子的影视产品,由央视和英国雄狮集团、山东大众报业集团联合摄制的纪录片《孔子》国际版在海内外播出,以国际视角来观照历史人物,把历史时空与现实时空有机而自然地交织穿插在一起,塑造了一个鲜活生动、有现实温度的孔子,是中国故事进行国际表达与传播的又一个成功范例.其他如《五年规划》《一带一路》《永远在路上》等大型纪录片也陆续面世,以不同主题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舆论宣传或满足社会整合的需要.《围棋》《本草中国》《寻味顺德》《中国文房四宝》《锦绣记》《功夫少林》《记住乡愁》(第2季)等人文题材纪录片则以精美的影像和生动的故事,充分发挥了纪录片作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功能.这些大投入、大制作、高品质的纪录片为观众带来一部部纪录大餐,也是电视媒体在常被诟病为低俗媚俗和过度娱乐化之外,彰显品位和社会担当与责任之作.  相似文献   

8.
风雨苍黄百年路,高歌奋进新征程.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永不褪色,既是主流媒体的使命,也是主流媒体的责任.讲好百年故事、传递时代强音,融媒正当其时. 用心锤炼精品力作赓续传承红色文脉 按照"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思路,电视综合频道中心不断推进重点文艺创作,打造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六集纪录片《红色摇篮》,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创建、发展和走向壮大的历史过程,展现党领导人民所走过的奋斗历程,先后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纪录片目录.大型纪录片《闽宁纪事2021》、百集专题片《人民至上》、系列专题《党员调解在路上》、特别节目《我说新福建向人民报告》……挖掘福建好榜样、党员好故事,让深刻的思想、厚重的精神、不凡的人物以精彩的故事直抵人心.  相似文献   

9.
一部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虽然从中国人最为擅长的"吃"入手,但却没有仅仅停留在美食介绍、烹饪手法等浅层的表现,更不同于那些以消费引导为目的的美食节目,而是在呈现各色美食、挖掘饮食文化的同时,品读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传统以及变化着的中国,它既是对自然、传统美食、生命智慧、文化精神的热情礼赞,也是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吟唱出的传统中国乡土世界一曲无奈的挽歌。  相似文献   

10.
李振宇 《传媒》2022,(3):71-72
作为一种基于传播媒介上的文化形式,纪录片对文化认同的形成与巩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通过对文化的纪实性再现、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以艺术性的表现手法承载深刻的创作思想,让受众在接受纪录片所传达信息的同时,生成共同的意识,进而强化文化认同.具体来讲,文化认同就是特定群体对特定文化的认同感,是一种行为、生活、言语、思想等层面倾向性共识与认可.《记住乡愁》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打造的精品力作,通过对一城一池、一村一镇的述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强化民族认同、构建文化自信的典范.2018年4月,《记住乡愁》荣获第25届"星光奖"纪录片大奖.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显示,2020年1月2日,《记住乡愁》第六季首播,再次创造了同时段全国纪录片收视率第一的成绩,以及累计收看观众超过170亿人次的记录.可见,《记住乡愁》以乡愁的具象符号为依托,彰显了一个民族对共性文化的追溯与认同,这也是其得以成功的关键,而其参与文化认同的具体路径,则具有非常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纪录片”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包括《望长城》、《沙与海》、《远在北京的家》、《龙脊》等一批作品,掀起了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热潮。这些纪录片分别从不同视角关注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改革开放中人们价值观的碰撞、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深层矛盾的揭示等。  相似文献   

12.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及其引发的热议已经成为2012年上半年的一个文化热点现象。本研究采用了内容分析研究方法,以该片的画面和解说词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反映的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进行实证研究。鉴于该片的叙事特点,笔者采用了全样本分析,即对所有分析单元(46个叙事段落和14个开头结尾段落)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包括4级指标的中国社会价值观指标体系。本研究是国内首次采用使用内容分析方法对纪录片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进行的深入研究,在分析单元上突破画面分析或分镜头分析的模式,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创新。本研究发现,该纪录片在画面上主要反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终极价值观;而片中呈现的食物生产则体现了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就传统价值观而言,有3个主要发现:1.勤劳、耐心、节约和传承香火/传承技艺是该片体现得最多的传统价值观;2.全片注重体现群体的集体主义价值观;3.该片重视"家庭"和"亲情"等中国元素。在现代价值观方面,该片反映了以"个人成就"为终极价值的现代价值观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相互融合、和谐共生。其中,追求进步、自我实现和自我肯定、开发资源和讲求效率成为排在前四位的现代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饮食类纪录片根植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当代社会饮食习惯及风土人情.文章通过内容分析法,将《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六集《五味的调和》和《风味人间》第一季第六集《香料歧路》作为研究样本,对两者的叙事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从内容特征、叙事技巧及视听表达三个层面分析叙事异同,探索其背后的价值观和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4.
《舌尖上的中国》是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也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全方位地展示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其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并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从而使广大受众进一步了解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该节目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了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这一侧面认识和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始终为国人提供着精神食粮和前行动力.如何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进行当代表达和时代阐述,既需要对原来的内容和元素进行解构,也需要以生活视角和情感共鸣进行再度连接和重构.四集纪录片《太行·王屋》在创作上寻找中国历史和地域文化的联系,在内容上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  相似文献   

16.
殷亮 《新闻通讯》2011,(11):41-43
作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影像记录方式,纪录片以镜头语言,对中国社会进行独特的挖掘与再现,审视身边的生活和时代的变迁.让受众重新认识和体察自我。但是,无论是曾经很受追捧的《生活空间》,还是后来转换门庭的《社会纪录》、《纪事》,一个典型的纪录片电视栏目,其生存状况并不乐观。同样,因为涉及到发行渠道和观影习惯.2009年中国电影市场所取得的60亿元票房.也并不包括纪录片在内。  相似文献   

17.
《东南传播》2022,(1):I0002-I0002
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弘扬传承红色基因,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联合出品,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中共龙岩市委、龙岩市人民政府联合摄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纪录片生产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综合频道中心联合承制六集理论文献纪录片《红色摇篮》,2021年12月12日-12月17日20:00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强档推出弓|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8.
陈丹 《新闻传播》2014,(3):246+248
纪录片《国脉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系列历史纪录片以具有中国文化符号象征意义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切入点,将中国国家博物馆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气派用生动形象的电视表现手法和国际化表达方式展现得十分充分。  相似文献   

19.
(续上期) 四、近十余年来人类学纪录片的文化观察 中国民族志电影从1950—1970年代一直偏重于社会发展形态的记录,直到近十余年才转向不同族群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记录,这一转变使中国记录传统文化的出发点得以和世界合流。(31)1991年出现的以纪实手法拍摄的纪录片除了《望长城》以外,还有首次获亚广联大奖的《沙与海》和获金熊猫奖的《藏北人家》等。当“转轨”还是“对话”的争论仍然困扰着国内纪录片界的时候,人类学纪录片却以丰厚独特的文化内涵悄然溶入国际化文化语境并在西方观念主导的纪录片领地逐渐占据了…  相似文献   

20.
电视纪录片如何提升传统文化传播效果武新宏在《电视纪录片提升传统文化传播效果探析》一文中指出,电视纪录片如何吸引受众,如何在已有基础上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内容,提升传播效果,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与思考。一、拓展题材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很多内容已经在民间有广泛的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