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孚 《云南档案》2003,(5):36-38
中国人民的诚挚朋友埃德加·斯诺是饮誉世界的作家、新闻工作者。他1982年到达中国,本想只耽搁六个星期,可他接触到满目疮痍而又充满希望的中华大地,一呆便是13年。1941年离开中国后,他又突破国外反华势力的重重阻挠,于1960年、1964年、1970年三度来访。他的前期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又译为《西行漫记》)是访问陕北苏区后写的震动世界的名作。后期写的《大河彼岸》以极大热情向世界介绍新中国,两部作品在中外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在煌煌巨著的熠熠光芒之下,他的其它作品常被人们忽略、淡忘。人们谈及斯诺,只知其代表作,而忘却他还有如《…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有着丰富的民俗资料内容和民俗的事实,本文从陕北方言、陕北民歌、陕北说书、民风、婚俗及生产习俗等多方面探讨了《诗经》与陕北民俗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当今国际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是,人民世世代代遗留下来的活态文化遗产,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常见的非物质文化表现形式有:传统民风民俗、文化著作、民间艺术,民间知识、文化空间等.陕北民歌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化瑰宝,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今社会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承陕北民歌,从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传承,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陕北民歌艺术论》一书对陕北民歌进行全面剖析,深刻认识和了解陕北民歌的特点,进而为其传承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因易变而长寿,这是民歌流传的规律。这三首歌,或许是王洛宾作品中最长寿的。王者之风属《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遥远的地方》成于1939年,原型来自哈萨克族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这是王洛宾传唱最广的歌,也是华人歌曲在世界传唱最广者之一。它第一次被外  相似文献   

5.
吕政轩 《文化遗产》2014,(6):147-150
内容浩瀚丰富,类型异彩多样的陕北民歌,在它的产生、流传和演变过程中,吸纳、消融和积淀了丰厚的陕北地方文化.其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语言文化价值,民俗文化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山川风物文化价值.也正是陕北民歌蕴含着如此丰厚的文化价值,陕北民歌的产业化发展便大有可为.如:陕北民歌的图书、音像出版产业,陕北民歌的演出、影视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6.
陈凯歌是个悲剧人物,不是说他总是拍悲剧电影,也不是说他长得一脸悲剧相。《黄土地》一炮打响之后,人们记住了摄影师张艺谋,甚至后来一提《黄土地》,人们首先都想到的是张艺谋,似乎《黄土地》成了张艺谋名下的  相似文献   

7.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带有浓厚陕北民歌色彩的革命歌曲,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已经传唱了半个多世纪。有关这首歌词作者的名字亦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一件事。然而,近来一些社会人士就《东方红》歌词作者问题,再度发表了大量有争议的言论,有的老同志甚至就此问题联名上书陕西省委。从有关媒体的报道来看,各方争执的焦点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东方红》的最初词作者是李有源?李增正?还是李锦旗?二是《东方红》与《移民歌》的关系。陕西省档案馆保存的有关《东方红》歌曲创作情况的档案资…  相似文献   

8.
正白明理,男,汉族,1943年出生,陕西清涧县人。初中文化水平,天生一副好嗓子,8岁开始拜师学唱道情,一生从事陕北道情的演唱与传承。现任清涧县政协委员,陕西省文联会员。大器晚成,64岁第一次参加陕北民歌大赛,荣获"陕西十大民歌手"。成名后,出版了《白明理清涧道情专辑》,参加了县、市、省、中央电视台等各类演出及比赛活动,荣获很多奖项,声名远扬,现为陕北道情国家级传承人。如今,75岁的他,老骥  相似文献   

9.
禹成明 《现代传播》2003,(6):126-128
世界上有名的导演大多拍摄过纪录片 ,斯皮尔伯格最近就用胶片记录了二战犹太人幸存者口述那段耻辱的历史 ;据说日本人出资 ,田壮壮带了一帮人 ,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拍出了纪录片《茶马古道》。故事片导演拍摄纪录片 ,让人想到了基耶斯洛夫斯基、阿仑·雷奈、安东尼奥尼。第九届 (2 0 0 2年度 )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 ,2 0 0 3年 9月 6日至 11日 ,在石头城南京结束。获得本届纪录片 (长片类 )大奖的导演就是一位故事片导演 ,他的名字叫施润玖 ,199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拍过张楚《姐姐》MTV、纪录片《陕北》 ,最有影响的电影作品是《…  相似文献   

10.
高建华同志是个勤奋的年轻人。这些年省内外报刊上频频出现他的新闻劳作,他的作品多次荣获省、地好新闻奖,说明他心绪活跃,手脚勤快,笔耕不辍。 黄土故土,生斯长斯,身为榆林报记者,他爱恋这片黄土地,并以职业敏锐的目光注视着这片黄土地:当年改革的春风从东南方吹拂过来的时候,曾经在历史上极度辉煌过的陕北黄土地,开始了又一次新的醒悟和躁动。经济、文化、教育体制转换了,工业、农业、乡镇企业和其他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随之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在这个经历了和没有走完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们思维方法、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的深刻变化,陕北高原封闭的自然环境正在被打破,历史积淤的文化沉淀正在被筛选和扬弃,新时代的文明和进步正在到来。开放与禁锢、进步与落后、创业与守成,构成了交织的矛盾存在。这成为黄土地新兴起的重负,也使得她在跃起中色彩斑斓,一路辉煌。建华同志运用多种新闻手法,以自己勤奋的笔道情于这片热土,反映这个巨变,颂扬这史无前例的新生。  相似文献   

11.
在值得纪念的1999年,兰州军区创作室创作员、国家二级美术师顾国建,与我们的国家一样,也是喜事不断。其以我军将士在1998年抗洪抢险的英雄事迹为素材创作的油画《199年·夏》,在获得了第四届全军文化新作品三等奖、新中国成立50周年全军美展优秀作品奖之后,在第九届全国美展中又获得了优秀作品奖。此外,他在1999年创作的《陕北岁月》、《邱少云》等作品,还分别被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军事博物馆等单位收藏。1998年,当那场百年不遇的洪灾,袭击我国美丽的江南的消息播出后,生在江南长在江南的顾国建的心急了起来。在那段时间,他放…  相似文献   

12.
郭敬明如今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明星。他作品中虚构的世界以及他自己的真实生活都充斥着奢靡的符号,他一边被热捧一边被争议,风头正劲。而他的故乡自贯,那些曾经一同玩耍的小伙伴如今都已过上了平凡甚或平庸的生活,走向了再无交叉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埃德加.斯诺(Edgar&;#183;Snow)这个名字对于我们中国新闻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国人心目中,他是西方近代来华记者中最负盛名者,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曾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重大影响,也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新闻记者。可以说,他和他的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乃至世界新闻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也影响了几代中国新闻人。2005年7月24日是斯诺先生100年华诞,为此,本刊特刊发朱清河先生《斯诺职业精神成因溯源》一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终于开播了。3月5日,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和代表聊起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勾起了他很多回忆,并透露"下乡时跟路遥住过一个窑洞"。《平凡的世界》,是已故作家路遥的经典之作,它既写出了一代青年的"中国梦",也是影响了几代青年的"励志书",既"叫好"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又"叫座"畅销了几十年。潘石屹更是亲自为该剧代言,说这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而我关注的则是当下年轻人的反应。我曾遇到该剧一位年轻演员,他说自己并不很喜欢原著,我也很怀疑今天的年轻人能否接受这部小说。毕竟小说的笔法相当朴实,而主人公之间的故事也过于清淡了。现在流行的是《五十度灰》这种重口味。更容易形成代沟的,是时代背景的巨大差异。原著写的是"文革解冻,人性复苏",是特定时代的治愈系与励志文,而今天这个时代,是"物质过剩、屌丝认命",这样的题材还能否激发读者的共鸣?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庆祥也有着与我类似的视角。他在教学中观察着90后学生对此书的反馈,而年轻人对该书的理解(比如爱情)也确实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15.
商丘电视台面对广大农村观众,创办了全新的农村栏目──《黄土地》。 《黄土地》栏目开播以来,在节目中涉及农业政策、致富信息、致富能手、乡村工作等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每期节目的播出,都能接到农民群众和部分下岗职工的来信、来电、来访。今年8月份梁园区谢集镇一位农民打电话问西红柿烂果严重怎么办, 当《黄土地》栏目组得知这是一种普 遍现象后,就立即联系专家专门录 制了一期《专家指点》节目,介绍了 西红柿烂果及相应病害的防治措 施。今年8月6日,我们接到一位山 东单县观众的来信,他在信中说“《黄土地》就像我们长上…  相似文献   

16.
何伟  李霞 《新闻前哨》2014,(4):71-72
美国新阐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Snow,1905—1972)1936年采访中共陕北根据地后出版的采访记《红星照耀中国》(又译《西行漫记》)闻名世界,他让世界获知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杰克·伦敦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著名作家,在美国作家中,若论作品在国外被翻译的数量和读者的广泛程度,几乎无人能够和他相比。他创作的《热爱生命》、《海狼》、《荒野的呼唤》等作品,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篇章。杰克·伦敦的一生多姿多彩,有过做水手、淘金者和战地记者的不凡经历。日俄战争期间,他作为战地记者突破日本政府的重重阻挠,冒险北上,成为惟一接近战争最前沿的战地记者,在新闻史上留下了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佳话。不甘平庸再度冒险1904年1月13日,杰克·伦敦在太平洋上度过了他的28岁生日。此刻,他所搭乘的“西伯利亚号”邮轮…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2月27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石鲁作品第三次捐赠收藏仪式。石鲁先生是我国20世纪最杰出的艺术大师之一,与赵望云一同创立"长安画派"。他一生笔耕不辍,创作的《转战陕北》《延河饮马》《山区修梯田》等作品成为时代艺术创作的高峰。2012年8月和2014年8月,石鲁先生的夫人闵力生先生带领其子女们,先后两次将珍藏的先生遗作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一批捐  相似文献   

19.
刘逸 《现代出版》2011,(3):76-77
《要塞》是法国著名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写的,作者认为这是他最为重要的作品。然而,由于这位战斗英雄在一次飞行任务中意外失踪,这部作品没有写完;相比于他风靡世界、被公众评为“20世纪最佳法语图书”的《小王子》,《要塞》在一般读者中的知名度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20.
冯森龄 《今传媒》2004,(6):24-25
1978年,著名报人、新华社陕西分社原社长冯森龄经过数月调查研究撰写的《延安调查》、《再访延安记事》等八篇内参材料,以一个新闻工作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追求真理的勇气,实事求是地反映了陕北农村当时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为中央和陕西省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在他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十二年后,我们把他当年写《延安调查》的相关回忆文章选编发表,以纪念这位新闻界老前辈。他在采访活动中身体力行的无私无畏、深入扎实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相信对业内同仁改进新闻作风会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