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现实主义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之一。从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一书奠定现实主义的学术主导地位开始,在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基于对国家为何需要权力和需要多少权力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现实主义理论内部逐渐分化形成了人性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和进攻性现实主义三大流派。三者之间既有理论的承继性,又有一定的分歧和差异。从理论假定、权力观和均势理论三个方面对现实主义的三个流派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把握三大流派的要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围绕现实主义的讨论主要有“现实主义重构论”和“现实主义冲击波”两个批评话题。由于“现实主义重构论”阐释上的困境,且缺乏新的理论信息,因此,它在文坛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反响;而有关“现实主义冲击波”作品的争论虽然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关注,但其对文学观念的发展、新变却缺少足够的作用力。这也从一方面说明了现实主义话语更新的难度:如果没有新的价值原则、艺术方式与文化策略的注入,现实主义就只能在自身封闭的系统中往复轮回。  相似文献   

3.
大陆新时期现实主义学创作,从主体意识到本表现都出现多样化并构成复杂状态。从现实主义基本审美原则出发,考察新时期现实主义主义学主要有三种精神类型:理想性现实主义,批判性现实主义,个人化现实主义。分析不同类型的精神特征和本表现,可以认为现代现实主义客观世界的描述已不追求“形似”而重在透视生活本质的“神似”。这在新时期现实主义学中也有明显体现。  相似文献   

4.
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现实主义被异化了。现实主义的含义不是单一的,它既指一种文艺创作方法,也指一种文艺流派、思潮,还指一种文艺创作精神。从创作方法来看,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源远流长,可以说是与人类的艺术生产的产生是同步的,但是真正确立这种创作方法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实践转向",并且把它命名为"莎士比亚化"。从文艺流派和思潮来看,现实主义历经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的批判现实主义,20世纪初的革命现实主义,中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末期的无边的现实主义等发展阶段,而只是在"现代实践转向"过程中现实主义流派和思潮才明确地发展起来,同时在"后现代实践转向"中逐步多元化,成为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流派和思潮相抗衡的强大流派和思潮。从文艺创作精神来看,现实主义是永恒的,因为文艺永远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生活,永远在社会实践之中进行恒新恒异的创造。因此,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仍然应该坚持现实主义精神,鼓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流派、思潮,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植根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现实主义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或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或试图将现代主义艺术纳入现实主义理论模式加以阐释,出现了卢卡契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费歇尔的“当代现实主义”和加洛蒂的“无边的现实主义”,从而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6.
用“批判现实主义”概念称呼以司汤达、巴尔扎克为代表的早期现实主义较为科学 ,而用之界定以狄更斯为代表的“理想现实主义”和以列夫·托尔斯泰为代表的“探索的现实主义”则后患无穷。“批判”不是现实主义基本品格。肯定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多样性 ,对于评价中国当代文坛上方兴未艾的具有探索精神的“新现实主义”是极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7.
传统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而这两个阶段的理论对于权力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结构现实主义对传统现实主义的权力理论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因而有必要对两者的权力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现实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8.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主潮,一直具有蓬勃的生命力。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呈现为多元化。回顾和反思新时期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历程,深入挖掘不同艺术形式背后的现实主义本体及现实主义精神,对于新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研究。现实主义的发展展望,是必要且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纵观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主流意识始终居其要位。作为主流意识的现实主义文学,是在中国古典传统现实主义,欧州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三大理论的渊源流变与整合中,构筑了其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基本上是外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传入的结果.本文将从客观性、批判性、人道性和典型性四个方面追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思潮的外国渊源.  相似文献   

11.
《苍蝇》通过“苍蝇”这一独特视角来反映现实,借用“苍蝇”的感觉传达出重塑自我意识、掌握自己命运的社会意义。而“苍蝇”的感觉是一种“新感觉”,有着现实主义缺失的感性,也有别于自然主义的理性,在该作品中它所具有的理性甚至超过了一般的人。  相似文献   

12.
在绘画教学中,各种教学手法只有各取所长,互相吸收,才能不断完善。着重分析“传统写实”和“现代表现”教学手法两者的各自特征、彼此联系以及在训练中如何互动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人道主义”思想以及它在文学艺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对中国的现代文学中的“人道关怀”型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论文阐释了我国现代文学中“人道关怀”型现实主义文学的的理论源头,以及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4.
Viewers' Perceptions of Reality Programs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series of focus group interviews of young adults about reality programs. The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audiences' understandings of the nature, realism, and gratifications of the programming category. A central element defining reality programs was the perception that the behavior of the cast members was a reflection of their own will and personality and that their actions had consequences in terms of the outcome of the show. These factors also contributed to perceptions of the shows' realism. Participants reported enjoying the programs because of their humor and their unpredictability, which seemed to contribute to the creation of suspense and to greater involvement.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漫长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中,“真”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有多个层面的含义。一部现当代文学史,既是现实主义的兴衰史,同时又是何谓“真”的往复论争史。而当代文艺批评抛弃了这一范畴,需要追问的是,如果它对新兴的文学现象确实没有阐释效力,何以对另一批读者而言,“真”恰恰仍是他们批评的利器?作为一个涵盖面十分广泛的概念,现实主义全盘失效了吗?其中哪些部分遭人厌弃,还有哪些部分生机盎然?各自原因或依据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诗歌检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诗歌创作有许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高扬现实主义精神,广泛而深刻地表现社会、人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实现了现实主义深化的主张;突出个性,强调主观,使诗回归到本体,进而恢复了自信与生机;思潮迭起,流派纷呈,形成了风格多样、百花争艳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与象征主义诗学观念不同,艾青坚持的是现实主义的诗歌传统,他关注现实,强调诗的“功利性”,“感觉”只是认识的一种中介。对现实主义诗学观念的坚持以及当时文艺大众化背景的影响,使艾青诗学观念向大众化方向倾斜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但又与诗歌大众化保持有一定的距离。正是在这逐渐偏向大众化的过程中显示出了艾青个人难以避免的诗学矛盾。  相似文献   

18.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分析作者在《百年孤独》中夸张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运用,体现出鲜明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9.
实在论是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哲学的发展史上,人们从未停止过对它的争论。无论是从知识论的意义上还是从反映论的角度来看,就连许多知名的哲学家在论述实在论时也难避其片面之嫌。而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在这方面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实在论思想主要体现于其代表作《善的研究》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