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林云 《天津教育》2023,(22):34-35
<正>学前融合教育是特殊学前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与普通幼儿一起接受保育和教育的一种学前教育形式。学前融合教育要求为特殊幼儿创造正常化的教学环境。在学前教育中,融合教育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和经验,帮助特殊幼儿在各个方面得到发展。融合教育可以让儿童接触到不同伙伴的特殊需求,促进幼儿多元文化教育和形成尊重差异的理念,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关爱精神,让幼儿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相似文献   

2.
融合教育是实施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体系,萌芽于北欧特殊教育界提出的“正常化运动”。其核心内容是:让特殊儿童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受到教育,依据残疾程度的不同,设置各种类型的特殊教育形式,主张使大多数特殊儿童尽可能在普通班中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改变以往主要将特殊儿童集中到特教学校,将他们与普通儿童隔离开的传统教育方式,达到让特殊教育的“支流”回归到普通教育的“主流”中、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为一体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朱红 《广东教育》2022,(1):27-29
《残疾人教育条例》、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均提出促进普特教育融合的要求.近年来,普通中小学校的特殊儿童比例逐年增加,与普通儿童混合在同一空间,但要真正做到融合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区域多渠道、多层面助力普校教师,为其"打伞、减负、守底、赋能",激发普校教师的内生需求,改善融合教育...  相似文献   

4.
3~6岁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更是特殊儿童抢救性康复的黄金期,在此期间接受平等、开放、融合的学前教育不仅是特殊儿童的基本权利,而且能够起到最大程度的潜能开发和促进功能补偿作用。为调查学前特殊儿童家长对教育的需求及满意度,采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需求及其满意度问卷,对随机整群选取的西安市3所学前教育机构的158名学前特殊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学前特殊儿童家长教育需求及满意度所得均分处于中上水平,二者总体呈正比;教育需求和满意度均受不同障碍程度、障碍类型和教育需求水平的影响;障碍程度与教育需求水平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融合教育是指特殊儿童和普通同龄儿童置身于同一个时空,共同学习成长的教育组织方式。它强调为特殊儿童提供正常化而非隔离式的教育环境,使之与同龄人共同享受同样的普通教育。在此基础之上,再实施特殊教育和相关功能康复训练指导与服务。听障儿童由于听力受损,更需要声音的刺激和语言的自然交流。聋校的语言环境缺乏真实性和必要的刺激强度,不利于听障儿童听力语言的康复,会增加其融合教育的难度。"与健全人共同生活"是实施融合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特殊需要儿童的融合教育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笔者认为,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非常重要,它一方面给特殊儿童提供心理安全环境,另一方面促进特殊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因此,为特殊需要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以构建良好亲子关系为目标的早期干预服务意义重大。亲子关系干预是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关注于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亲子关系干预,并提出了干预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特殊教育是整个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二者是互相密不可分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特殊教育的对象是有特殊需求的儿童。而确定特殊需求的儿童范围是十分重要的。在特殊教育中,个别化教育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个别化教育需要为每一个孩子设计长期目标、短期目标。个别化教育是建立在特殊需求的儿童的生理学和心理基础上,强调尊重每一个特殊学生的个性,变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为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家庭,注重全生涯成长,建构支持系 统,进行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8.
韩影 《绥化学院学报》2014,34(10):132-134
普通幼儿园中特殊需要儿童数量正在逐步增加,但有特殊需要儿童进入普通园比率较低,生存状态不佳。这是由于政府扶持力度不大、园所重视度不高、幼儿教师学前融合教育知识和技能缺乏以及园内外环境支持系统缺失等原因造成。各地应提高对学前有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事业的重视,加大职前、职后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力度,组建家、园、校、医为一体的专业团队,建立资源教室等支持系统,使有特殊需要儿童与普通儿童享有一样的受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9.
作为北欧福利国家的典型代表,瑞典在"特殊支持需要儿童"这一新的政策概念引导下,集合各方力量,通过发挥教育领导者作用,开展促进学前融合教育的教师教育,构建家庭与幼儿园合作体系,积极推动学前融合教育发展。在我国学前融合教育起步之时,借鉴瑞典发展学前融合教育的经验,首先应树立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超越医学诊断模式,支持特殊需要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其次应支持学前融合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对特殊需要儿童实现早发现与早干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经形成以“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但是却并没有形成支持融合教育发展的财政保障机制.在介绍我国特殊教育财政实践的基本情况后,基于国外案例的分析,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特殊教育财政分析框架,并在这一分析框架下重新审视了我国当前的特殊教育拨款机制与融合教育理念之间的矛盾.实践中,瞄准特殊教育学校的任务拨款机制促使一大批特殊教育学校的新建和办学条件的改善,但是缺乏对类别、强度的考量,造成了特殊教育学校在招收高成本特殊需要儿童时的回避倾向,部分特殊需要儿童因种种理由被拒绝在特殊教育学校之外.建立基于学生特殊需要类别和强度而非安显方式、以需求为导向的拨款机制,对于落实融合教育理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作为研究工具,对捷克奥洛穆茨州的全纳教育支持系统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实施全纳导向的教育政策,为全纳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规定参与全纳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和培训、转变特殊教育学校角色等方面的努力,一个相对系统和健全的全纳教育支持系统已经建立和运转起来了。但是,传统的社会观念、政府经费支持、普通教师的专业成长、对特殊儿童家庭的财政和培训支持以及特殊儿童家长在全纳教育中的参与等问题仍然是捷克奥洛穆茨州全纳教育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全纳教育与教师素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前要彻底实现全纳教育还存在许多困难 ,其中最关键的制约因素就是教师素质问题 ,因此实施全纳教育应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要求教师形成全纳教育的态度、价值和期望 ;(2 )要求教师树立民主的教育观 ;(3)在现阶段教师首先应具备教育特殊儿童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基础。  相似文献   

13.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attitudes of preschool, primary, secondary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 towards inclusive education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 addition, the study establish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attitudes and gender, education level, teaching experience, formal training in the special education field, and the duration and quality of work experience with 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 needs. The sample comprised 322 teachers from the Serbian province of Vojvodina. The My Thinking about Inclusion Scale (Stoiber, K. C., M. Gettinger, and D. Goetz. 1998. “Exploring Factors Influencing Parents' and Early Childhood Practitioners Beliefs about Inclusion.”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13 (1): 107–131) was u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general, the participants held neutral attitudes towards inclusive education and more positive expectations regarding the outcomes of inclusion. This study also emphasised teaching performance in an inclusive class as a subject of great concern. The high school and preschool teachers as well as the teachers with previous positive experience with working in an inclusive environment reported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inclusive education than those from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those with negative experience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clusive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4.
Inclusive education is defined as educat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 general education programmes with their non‐disabled peers. In order to create a successful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all children, general and special educators must be responsive to all students’ needs. Although inclusive education practices were developed over 15 years ago, some educators may be unwilling or unprepared to employ this model. A total of 546 teachers from 54 schools in southern New Jersey in the United States completed survey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y displayed the dispositions, knowledge and skill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inclusive education. Results of the surveys were analy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ttitude and skill levels exist between special and general educators and the impact of their years of teaching on their readiness for inclusion. The analysis yielded an agreement that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profit from interactions with non‐disabled peers. Although special educators appear more knowledgeable of inclusive practices,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see the benefit of a segregated environment. Teachers with greater than seven years of experience voiced the continued need for administrative support, planning time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相似文献   

15.
融合教育需要融合学校和融合教育师资,融合教育师资的培养需要有适应融合教育的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是师范院校小学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了适应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需要,必须对这门课程进行改革,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性质、结构内容和课程资源建设各方面体现融合教育理念和语文教育特点,以区别于普通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和“特殊(聋、弱智、盲)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并把这门课程纳入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学前全纳教育的开展,很多幼儿教师在面对班级中有特殊需要的幼儿时感觉专业技能缺乏。在创设环境时,教师要时刻考虑特殊幼儿需求,使环境具有安全性、参与性、创造性和接纳性;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在活动计划、材料选择、任务分析及分组等方面都要考虑特殊幼儿;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在站位、讲解与示范、提问、倾听、引导和反馈、鼓励与赞扬等方面也要考虑特殊幼儿。在全纳班级中教师需合理运用专业技能,适当调整教育活动组织的策略,从而满足特殊幼儿的需要,让每个幼儿都能从教育活动中受益。  相似文献   

17.
实施学前全纳教育是实现学前特殊儿童受教育权利的有力保障。学前全纳教育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个挑战,需要培养全纳型幼儿教师。结合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现状,对全纳型幼儿教师的培养提出以下建议:改革职前教育体制,培养合格的全纳型幼儿教师;加强在职培训,促进全纳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教育胜任力对于提升学前融合教育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以950名有融合教育经验的在岗专任教师为研究对象,编制了《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包括辅具使用、言行鼓励、家园沟通、环境改变、行为支持、预设调整6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此6维度模型数据拟合较好,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利用该问卷对363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教育胜任力总体水平较高;融合幼儿园教师的胜任力水平显著高于非融合幼儿园教师;普通学前儿童家长的融合教育态度不同,其所在班级的教师胜任力也存在显著差异。为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教育胜任力水平,国家应设置学前融合教育资源教师岗位,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应适度增加学前融合教育内容,以此保障学前融合教育的师资。同时,幼儿园应注意在家园合作中渗透融合教育价值观,提高普通儿童家长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接受度,使其支持班级教师开展融合教育。  相似文献   

19.
特殊幼儿融合教育个案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个案研究法,通过观察记录、访谈记录、调查问卷、环境分析、教育建议与结果资料分析探讨成功的特殊幼儿融合教育经验,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家长、幼儿园教师提供适当的建议。研究内容包括:特殊幼儿家长需求;普通幼儿家长对融合教育认识及需求;幼儿园教师对融合教育认识及需求;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互动情况;特殊幼儿融合教育幼儿园所需支持辅助。提出几条建议:体制的保障,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专业人员支持,家庭成员提供支持辅助。  相似文献   

20.
全纳性学习环境的生态化建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全纳性学习顺利进行和有效实现需要建构一个生态化的学习环境。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假设 ,以家庭、普通学校、特殊学校、社区为基本要素的全纳性学习环境通过物质、制度和意识等不同层面的展开 ,并在相互作用和交互作用中构成一个立体的环境网络 ,特殊需要儿童就在与这个动态演化环境的互动中进行意义的建构和认知与人格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