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海霞 《天中学刊》2012,27(6):41-44
反家庭暴力是实现婚姻家庭制度正义价值的必然要求,它体现了对家庭成员人格权的一种消极的单项保护,促进家庭和谐才是反家庭暴力的最终目的。制定《家庭和谐促进法》更符合婚姻家庭的本质特点,立法名称更恰当,立法内容上有利于全面规范婚姻家庭关系,弥补我国婚姻法的不足,立法思路上以疏导的方法更有利于促进家庭的和谐稳定,比单纯制定《反家庭暴力法》更科学。因此,应当以《家庭和谐促进法》取代学者倡议的《反家庭暴力法》。  相似文献   

2.
家庭暴力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现象。本文针对新《婚姻法》关于家庭暴力的司法解释,对家庭暴力的界定及构成要件进行了讨论,并究其理论原因谈防治措施,以供商讨。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谐.本文对我国家庭暴力的概念和现状进行概括,从历史原因、社会原因和法律原因三方面对家庭暴力的成因进行分析,最后从进一步完善立法和加强执法力度、广泛开展反家庭暴力的宣传教育、建立专门的家庭暴力法律援助机构、建立多层次的家庭暴力救助渠道四个方面对家庭暴力的相关对策提出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家庭暴力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现象。本针对新《婚姻法》关于家庭暴力的司法解释,对家庭暴力的界定及构成要件进行了讨论,并究其理论原因谈防治措施,以供商讨。  相似文献   

5.
家庭暴力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婚姻法规定了家庭暴力损害赔偿制度,但该制度在损害赔偿的主体、范围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家庭暴力损害赔偿制度,遏制家庭暴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子女殴打父母”这一新型家庭暴力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求维护家庭和睦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夫妻在家使用/经历"第三者"行为(家庭暴力一种形式)情况的实证调研发现,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它严重影响婚姻和家庭的稳定与质量,严重影响受害者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定性访谈数据显示,夫妻在家使用/经历"第三者"行为存在社会性别差异,丈夫是主要施暴者,而妻子是主要受害者。因历史、文化和社会构建的男女社会性别不平等差异导致女性更易隐忍和原谅丈夫出轨行为,而忽略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婚姻与家庭权益。因此,坚决反对家庭暴力,促进和谐家庭生活,提高全民男女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是关键措施之一,有利构建和谐家庭与社会发展。加强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反对家庭暴力,宣传和教育广大民众绝不姑息家庭暴力行为,为维护稳定和谐家庭与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针对现阶段愈来愈严重的家庭暴力现象,要求我们把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提上日程,维护家庭成员的人身权利,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9.
狭义的家庭暴力,主要是指夫妻之间即婚姻主体对广大妇女所实施的家庭暴力行为。当前,我国存在的家庭暴力问题,使广大妇女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严重地侵扰着家庭的安宁,破坏着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深刻分析家庭暴力产生的根源,理性思考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途径,对于保障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建立和睦安宁的家庭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析家庭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现象,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内部的暴力行为,严重影响家庭这一社会基本单元的稳定与和谐,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隐患。本文从家庭暴力的典型特征出发,对其发生原因从历史遗留、经济能力、司法体制、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法律措施和应对机制,以期形成一个配套的、较为完善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