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学术的生命在于百家争鸣。要解决新诗形式的理论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展开讨论。吕进先生说:“有如散文的基础是内容,诗的基础是形式。”没有诗的形式,也就没有了诗人与读者沟通的桥梁。新诗多数不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们还不成形。因此,如何认识新诗的形式问题便成了发展新诗的矛盾焦点。丁鲁认为,片面发展自由诗的中国新诗,正处于迷茫的困境之中。其根源主要在于“内容决定形式”的机械论没有得到应有的批判。因此,当前新诗一切问题的突破口,就在于加强格律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除此以外别无其他出路。黄淮、周仲器认为,格律诗中的“自律体”与“共律体”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前者是“一诗一律”,后者是“千篇一律”。“自律体”与“共律体”的矛盾运动是中国格律诗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下新格律诗的“自律体”与“共律体”的继续创新并互动演变,必将迎来中国诗歌形式的第三次伟大变革,实现中国诗歌的真正复兴。万龙生认为,戴望舒对于诗中的音乐性曾经有过偏颇、极端的认识,而且在自己的创作中予以贯彻;但是,他后来对那种意见作了修正,并且在创作中实现了向音韵的回归。这一过程,证明了音韵的魅力以及音韵对于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话题如果你一直向上看,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上面。如果觉得自己在后面,那么你肯定会向前看,如果觉得自已在前面,那么你或许会更多地向后看。其实,目光有时能决定位置,位置有时也能决定目光。但还有另一种情况:处在一个确定的位置上,目光仍然可以投往任何一个方向;而处在不同的位置上,目光仍然可以投向相同的方向。请以“目光与位置”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二、解题(含评分说明)1、“目光与位置”话题中的“目光”可以是实指…  相似文献   

3.
新诗其实有“自己的传统”,这一传统即20世纪四十年代朱自清先生说的:“二十多年来写新诗的和谈新诗的都放不下形式的问题”,这个“传统”序列上的诗人是陆志韦、徐志摩、闻一多、梁宗岱、卞之琳:冯至、何其芳、吴兴华、林庚等,这些诗人重视新诗的“诗形”建设,不懈地寻求现代汉语诗歌的形式秩序。新诗的这一“传统”对于目前当下中国写诗忽视诗歌形式问题、过于“自由”的风气,应有警示与纠偏之用。  相似文献   

4.
张霆 《西藏教育》2012,(10):24-25
新诗自20世纪初诞生以后,其形式问题一直是诗界和文学界争论的焦点,最突出地就是把新诗和旧诗相比较,以便显示出新诗的“新”的特质,甚至是相比于旧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章从四个方面论证《台湾新诗十家论》所做出的贡献:一、陶保玺以中华大一统的眼光审视、观照、评论台湾十位杰出的现当代诗人的精品佳构。二、陶保玺从形式入手,评价诗人及其作品是从批评实践上对一直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第一、艺术第二”、“内容决定形式”的艺理论的一种反拨,更是一种批判和挑战。三、陶保玺以自己创建的新诗诗体学理论和诗歌美学原则来解析和评论台湾诗人诗作的诗美之所在。他还从诗体学的角度对郭小川、洛夫、余光中三位诗人进行观照、比较、整合和统摄,进一步阐释了他的大一统的诗史观。四、同时,他是在用诗一般的激情和唯美笔触来撰写他这一本理论专的。  相似文献   

6.
一在现代文学中,新诗一直以其新颖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新诗的发展作出贡献的诗人任钧是值得我们研究和评价的。《冷热集》是现代著名诗人任钧的代表作。集中所收讽刺诗25首,均作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编集出版于抗战全面爆发前夕的1936年末。这一时期,我国阶  相似文献   

7.
胡适是中国新诗运动最早的理论倡导者,他对新诗文体的贡献在于一“破”一“立”。“破”在于打破旧的诗歌形式,倡导“诗体大解放”;“立”在于积极提倡自由诗。胡适建构了自己的新诗文体理论,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贡献,但也存在不足与局限。  相似文献   

8.
百年新诗一提到建设与发展问题,传统与西方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这种反复探讨也说明了新诗对自身成就的不自信和诗体建设的不成熟。值得欣慰的是在新诗招来更多非议的新世纪,现代诗学却表现得越来越成熟和理性,一个表现就是对新诗和诗学“中国风格”的倡导。  相似文献   

9.
李再湘 《教师》2011,(31):118-118
新诗是当今时代的产物,可长可短,随作者兴致而定。当然,新诗的特征还有很多,比如说文体自由,形式不拘,题材与内容也没有什么限制。但我认为:哲理的渗透,是新诗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我曾经在一师一附小观摩该校实施的《新诗进课堂》的教育实验课题,感觉非常好。于是我在活动的留言本上写下了“新诗进课堂,哲理人新诗”十个字,以此激励这项研究,表达我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新月派”与“新月诗派”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月诗派在“新诗”史中的独特意义,是“新诗”经过第一代诗人的语言与内容革命之后,第一次自觉地从诗的本体要求出发重新面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要求,关心诗歌的特殊言说方式。他们是“新诗”史上的第二代诗人,追求现代经验的形式化,体现了从个人意识的觉醒到诗歌本体意识觉醒的重大转变,给“新诗”带来了诗情的内敛和艺术的价值。其历史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提出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建行建节原则;二、发现了现代汉语诗歌节奏的基本单位:“音组”;三、引进了有参照价值的西方诗体。  相似文献   

11.
“新月派”与“新月诗派”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月诗派在“新诗”史中的独特意义,是“新诗”经过第一代诗人的语言与内容革命之后,第一次自觉地从诗的本体要求出发重新面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要求,关心诗歌的特殊言说方式。他们是“新诗”史上的第二代诗人,追求现代经验的形式化,体现了从个人意识的觉醒到诗歌本体意识觉醒的重大转变,给“新诗”带来了诗情的内敛和艺术的价值。其历史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提出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建行建节原则;二、发现了现代汉语诗歌节奏的基本单位:“音组”;三、引进了有参照价值的西方诗体。  相似文献   

12.
由于从西方传入的“直言”方法与“五四”新诗人以思想解放为特色的文化心理相吻合,因此“直言其理”、“直言其事”、“直言其情”被大量地运用于初期白话诗的创作之中;胡适的《尝试集》中的诗歌十分突出地采用了这种“直言”形式。另外,以“五四”时代思潮为精神底蕴的初期白话诗,也在自宋以来的“以文为诗”的线索中找到了新诗“直言”形式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以文为诗”一方面为初期白话诗建立了一种更适合于表现新诗人精神世界的新形式,另一方面,初期白话诗试图通过“以文为诗”达到“借历史以正名”的目的,这一事实本身,也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体现了新诗对传统诗学“话语原型”的“重温”,反映了新诗与传统诗学必然的“血缘”联系。  相似文献   

13.
叶公超是活跃于 2 0世纪 30年代的重要批评家。他根据 T· S·艾略特的传统观 ,论证了格律形式对新诗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现代汉语的“语调”特性 ,叶公超认为新诗的格律一方面要“根据说话的节奏”,一方面要“切近情绪的性质”,在这两个原则的指导下 ,他从节奏、和谐、对偶与均衡等方面提出新诗形式建设的基础。他的新诗批评对于澄清当时新诗观念上的混乱 ,促进新诗的形式建设有重要意义。叶公超研究至今还几乎是一片空白 ,这种局面亟待改变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艺术,新诗的历史规定性决定了自身的审美特征和发展方向。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背景,使新诗成为创新的艺术;新文学运动的美学精神,使新诗成为求实的艺术。这种具有时代性的约束机制,导致了新诗发展过程中功能性追求的结构化倾向:理性引导感性,内容决定形式,富于崇高感。  相似文献   

15.
在喜迎更大跃进的一九七八年来到的时刻,《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发表了,华主席为《人民文学》的光辉题词下达了。这是我国文化生活中意义深远的大事,对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毛主席给陈毅同志的信着重谈了格律问题、形象思维问题和新诗的形式问题。多少年来,毛主席对于新诗的形式一直非常关心,早在写这封信之前,就指出:新诗要“精炼、大体整齐、押韵”,并且反复指明:要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在这封信里又提出了“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  相似文献   

16.
英美文学是英美文化在时代发展中的重要产物,是西方文学在世界文学中所占距的重要地位之标志。英美文学对戏剧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形式与创作技巧方面来看,英美诗歌在戏剧独白方面不断追求诗歌形式对内容的重要意义,并用“包容万象”的艺术胸襟,不断对现代诗歌创作的艺术进行探索,使现代新诗的创作形式更加丰富,一方面又对现代新诗传统进行发展,创作出大批与现代新诗存在差异性的诗歌作品,对现代新诗的创作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一近年来,话题作文以其独特的魅力,一直备受中、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毋庸置疑,话题作文只提供了写作的范围,作文的内容指向,较以往审题严格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有很大的开放性;不限立意、不限取材、不限文体、不限表达方式,给考生以较大的写作自由,突出了写作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写作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一)话题宽泛,拓展了写作空间。话题,顾名思义,即谈话的中心、范围。以此确定写作的内容指向,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力的命题形式便可谓之“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具有“开放性”特征,这是与以往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  相似文献   

18.
朱光潜诗学对中国新诗建构的意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朱光潜认为新诗的问题:一是修辞未能“立其诚”,二是形式与技巧方面的功夫下得不够,新诗过于信任“自然流露”,虽然诗人“确是有话要说”,却不注意诗的“说话”方式,“没有说好”。新诗与古典诗歌的不同,是视野、感觉方式和想象方式的差异等更为内在的问题。朱光潜的《诗论》深入考察了构成诗歌“宇宙”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抓住语言这一关键因素,梳理诗歌与其他文学类型的区别,并从其音与义关系的历史演变中总结诗歌发展的规律,为我们构建了一个较完整的诗学体系。这个诗歌体系,不仅具有理论的自洽性,而且有相当的历史感,其中西汇通的研究方法和开阔的历史视野,堪称诗学研究的一个典范。朱光潜的诗学超越了“局内人”的视野,从学理上回应了中国新诗变革中许多迫切需要澄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五四”时期最早写作新诗的人物之一。其新诗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无情鞭挞 ,对反动封建思想的有力批判以及对自由婚姻爱情的执着追求。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 ,鲁迅的新诗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融合 ,对匡正当时诗歌界的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倾向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将相和》课例的刊出,引发了“语文教学内容”的话题讨论。我认真学习了诸向阳等老师的评论后,再谈几点思考,与大家交流。目标决定内容?还是内容决定目标?有关语文教学内容的建设,是近年来语文课程建设与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以2004年7月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王荣生教授的《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一书为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