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童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作家,他以先锋小说作家的身份登上文坛,凭借作品《一九三四年的逃亡》而一举成名,随后,苏童又发表了《妻妾成群》《妇女生活》等一系列作品,受到文坛瞩目,奠定了其在当代文坛中的重要地位。苏童的小说兼具先锋文学的实验性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精神,他的小说讲究"如何叙事"同时也讲求"形象塑造",在他创作的众多作品中,"香椿树街少年"和"红粉"可称之为其作品最为著名的两大形象系列。本文关注苏童小说中的"香椿树街少年",以少年的欲望为核心,通过对时代背景与少年生活环境的把握,探求这种欲望背后所体现出的孤独与空虚,看到作家对少年命运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2.
以批判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作品而赢得中国读者喜爱的杰克·伦敦,也发表过不少描写中国和华人的作品,丑化华人形象,宣扬“白人至上”论和“黄祸”论。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他的这类作品中的代表作,揭示杰克·伦敦笔下的中国形象所透露的种族主义思想,进而探索他这类作品赖以产生的社会文化土壤及其恶劣影响,以期加深我们对其作品的了解以及对作家本人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3.
重读郭北平     
胡秀芬 《家教世界》2013,(2):213-214
郭北平是大家所熟知的一个成就卓著、创作颇丰的当代艺术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地视觉语言触动着观者的心弦,今天重读他的作品,内心有一种倾诉的冲动,赘述于此,以期与读者探讨。郭北平生长并定居于古都西安,从那里嘹望四野便是唐诗中所咏叹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广袤辽阔、充满神奇和诗意的大西北,正如郭北平自己所说:"这里的传统肩蕴厚重,是十三朝古都,既是滋养也是包袱。这里的慢节奏造就了普遍的正统观,崇尚含蓄,较少对文化潮流的关注,也赶不了时髦,所以写实  相似文献   

4.
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是以他的亲身经历为原型而创作出来的。作品中,川端康成继承了平安王朝文学幽雅而纤细、颇具女性美感的传统,反映出他自身内在的悲伤与沉痛的哀愁。文章运用传记学批评的方法解读这部作品,不仅能看到作家营造出的悲而美的抒情世界,而且通过作家与作品的互证互识,能够深入地了解川端康成孤独悲凉、纯净自然的精神世界,并通过对作家人生经历和性格的分析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谢娇娜 《文教资料》2008,(35):27-28
美国著名作家艾萨克·巴舍维斯·辛格是二战后期崛起的犹太作家.辛格作品所反映出的复杂与矛盾的上帝观一直是评论家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分析辛格代表性的几部小说作品.挖掘他想要表现的不同的上帝观.  相似文献   

6.
夏秋芬 《现代语文》2007,(11):81-82
弗拉基米尔·谢苗诺维奇·马卡宁是苏联时期和当代俄罗斯都十分著名的作家,曾是"四十岁一代"作家的重要一员。本文以中篇小说《字母"A"》为例探讨马卡宁创作中的后现代主义特色及作品所关注的自由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日.跟同事谈起教师这个话题.不免让我想起吴非先生的教育随笔集《不跪着教书》中令人欣赏的几句话:“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都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的确。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嘹望者.嘹望者都没有了思想.学生岂不迷失了成长的方向?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教育思想更富有呢?  相似文献   

8.
每年的11月17日,我都要早起一点,呆呆地坐上十几分钟,静静回忆一位作家和他的一部作品.默默地回味他在<作家的劳动>里说的:平庸的作家会反复制造出一堆又一堆被同样平庸的评论家所表扬的文学废品,而任何一个严肃认真的作家,为寻找一行富有创造性的文字,往往就像在沙子里面淘金一般不容易.这位作家就是路遥,那一部作品就是<平凡的世界>.在这三部六卷百万字的作品里,他颂扬了劳动和创造,是一曲当之无愧的现实主义赞歌.  相似文献   

9.
许多人提到劳伦斯必先想到性。其实性不过是贯穿他作品的一条主线。作为一个作家,他的内涵远远超出这些。本文通过对劳伦斯及其晚期短篇小说集《公主》的探讨,揭示了作品所反映出的人性的冲突、两性的和谐与对立、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而这一切,又与他生命中影响他的人和他的漂泊的经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乡土小说作家中,师陀称得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乡土小说大都取材于中原故乡的农村或小城镇,他在这些作品里,凭"一颗自觉的心灵"和"不愿与人为伍的独特艺术性格",描绘了别具特色的中原乡土世界,表达着自己对于故乡和乡土中国的独特体验与感受。本文从作家与乡村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通过文本去体察作者在作品里所表现出的对乡村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言说特色,从而了解师陀面向乡土世界时所呈现的独特姿态。  相似文献   

11.
奥斯卡&#183;王尔德(1854.10-1900.11),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年轻的王尔德还没有通过文学成名时,就以服装惹眼、谈吐机智、特立独行在伦敦社交界小有名气。他的第一本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发表于1891年,之后他又发表了散文《社会主义下人的灵魂》,两部作品都很成功,但真正为他赢得声誉的是戏剧作品。有一个时期,伦敦的舞台上竟同时上演着他的三部作品。  相似文献   

12.
我的《根》     
许多年轻人对我说,他要做一个作家。我总是鼓励这些人们,但同时解释说,当作家与发表作品之间有很大差别。这些人大多梦想的是财富与名声,不是打字机旁漫长时间的孤军作战。“你是想发表作品,”我对他们说,“不是想做作家。”  相似文献   

13.
井上靖是日本著名的作家,评论家,诗人.他在大学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一生发表过很多有影响的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荣获过多项文学奖项,并被日本政府授予文化勋章,是当代日本文坛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省去了华丽的形容词,给人以简单的感觉,透露出冷静和透彻,包含着凄凉,悲观,具有"白色的魅力",可以说井上靖是一位"白色幻想家".  相似文献   

14.
井上靖是日本著名的作家,评论家,诗人.他在大学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一生发表过很多有影响的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荣获过多项文学奖项,并被日本政府授予文化勋章,是当代日本文坛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省去了华丽的形容词,给人以简单的感觉,透露出冷静和透彻,包含着凄凉,悲观,具有"白色的魅力",可以说井上靖是一位"白色幻想家".  相似文献   

15.
海外文坛     
正法国作家马克·李维《她和他》推出中文版近日,法国作家马克·李维携最新作品《她和他》在京举办读者见面会,这是他发表的第17部小说。马克·李维在受访时表示,"我是以视觉化的方式来写书的,我写出的是一种感受,如爱和孤独,这种感受可以跨越国界"。自出道以来,马克·李维保持着一年出一本书的节奏,作品涉及题材广泛,他讨论过友谊、爱情、历史等,而《她和他》则关注的是孤独,"其实在我  相似文献   

16.
埃莉诺·瓦赫特尔(Eleanor Wachtel)在对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一次访谈中提到,"身份,民族归属和情感认同问题"似乎占据了翁达杰个人以及他所创作的所有角色。身份问题和为身份非此非彼的人物寻找归属始终贯穿迈克尔·翁达杰的创作中。1982年,翁达杰发表了小说化传记《世代相传》。这部打破虚构与真实,小说与传记之间界限的作品被琳达·哈钦誉为"挑战界限的巅峰之作"。本文通过分析《世代相传》一书所体现出的翁达杰而指出作家试图颠覆传统僵化的各种等级划分,模糊不同种族、文化、民族国家之间的身份界限,从而为被边缘化人物摆脱身份困扰,重置这个群体在新的历史空间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系列作品体现出他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对弱势群体的人道主义关怀。海勒在不同作品中展现了美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也通过不同的人道主义关怀对象,体现出美国社会的症结和矛盾所在,从而为理解美国社会历史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工》2011,(4):46-47
《廉政嘹望》发表石勇的文章认为,西安大学生开车撞人后还连杀八刀让农妇死亡这一影响深远的事件无异于宣告:中国已经进入一个人性残忍的“冷血时代”。它绝非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表明我们的制度和社会,出现了某种“神经症性紊乱”。  相似文献   

19.
<正> 海明威是位典型的男性作家,他的作品所展示的是男人世界的画卷。海明威有着传奇式的经历,他所塑造的形象,大都带有作家本人经历和他性格的烙印。他在1951年给布列德索的信中说:“每个作家都存在于他的大多数作品里。但也不象说的那么简  相似文献   

20.
1956年,21岁的青年作家王蒙写作并发表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这篇小说,发表在当时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文学杂志、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从民文渤9月号上,尽管不是头题,也已经显示出这篇作品在当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