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应祥 《教师》2010,(34):78-78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是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表现。它一方面是教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寻找与其他教师的差距,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适时地进行反省、总结.进行自我批评、提出整改措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2.
萨提亚“冰山”隐喻理论作为一种探索深层次自我、促进自我成长的工具,与写作教学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目的十分契合.教师运用萨提亚生命“冰山”隐喻理论指导写作教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觉察自己的内在,体验到自己内在的感受、观点、期待和内心深处的渴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觉察和了解自己内在“冰山”的基础上,去探寻学生内在心理世界,更好地加深彼此的沟通和理解,真正在人的层面上与对方相遇.这样,学生既完成了一篇个性化的文章,又实现了倾诉自我、关怀自我和提升自我的目的,最终实现了写作教学的生命化.  相似文献   

3.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是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表现.它一方面是教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寻找与其他教师的差距,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适时地进行反省、总结,进行自我批评、提出整改措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4.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也是一位思想十分复杂的作家。一方面,他受清教思想影响,认同"原罪"说;另一方面,他又赞扬人性,反对清教主义对人性的摧残。霍桑矛盾的宗教思想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在其代表作《红字》中,海丝特和小珠儿的服饰就折射了霍桑矛盾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5.
《尘埃落定》是一部反映嘉绒部族历史生活的小说。阿来在《尘埃落定》中对宗教作用的解构和再现,不仅反映了嘉绒部族的历史生活,也间接地暗示了宗教在嘉绒部族中的特殊作用。由于特殊的地域和文化影响,宗教在这一地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一方面渴望通过宗教获得精神独立,另一方面又慑于土司的强权,找不到自我解放之途。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郭沫若和郁达夫一方面尊重人的完整性,试图在自传中呈现一个完整的自我;另一方面又都以文学化的笔调,精心塑造了自己更为认同的形象,进而展示出了不同文学化的自我.大体来说,郭沫若的自我形象十分积极,郁达夫的自我形象则偏于消极.  相似文献   

7.
<正> 一八八八年,恩格斯在给哈克奈斯的信中一方面指出:“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另一方面又肯定了巴尔扎克“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们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他经常毫不掩饰地加以赞赏的人物,却正是他政治上的死对头,圣玛丽修道院的共和党英雄们。”恩格斯由此得出,“现实  相似文献   

8.
乔叟一方面受到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生百态,热情讴歌冒险发财的商人,指责教会的腐败堕落;另一方面,他又执著于精神救赎,唯恐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影响自己获得彼岸的永生。本文通过分析《坎特伯雷故事》中的宗教主题,试图阐明乔叟宗教观中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的《再见,哥伦布》讲述了主人公尼尔·克勒门的一段短暂恋情,展示了消费文化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影响。身处消费社会,尼尔不自觉地采取了以商品的符号价值来解读周围的人和世界的视角。尼尔恋爱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在消费社会的矛盾处境:一方面受到它表象的诱惑向往物质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受其意识形态和规则制约无法实现阶级跨越;既对现状不满又无法超越,只好在迷茫中妥协,重新开始找寻自我。  相似文献   

10.
马斯洛的伦理思想主要表现为“己他两利主义”。马斯洛一方面认为每个人的行为目的既可能自爱利己,又可能无私利他;另一方面认为道德目的既在于保障社会又在于完善自我。从而主张既无私利他,又自爱利己。  相似文献   

11.
孙双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1):66-68,106
约翰·邓恩是17世纪英国最著名的玄学派诗人。他的诗以奇思妙喻闻名于世,主题丰富,同时又交揉在一起。其中关于"死亡"的主题表达了他对死亡的认识并与宗教息息相关。邓恩对待死亡的态度反映出一种既叛逆又乐观的矛盾心理,因此他的诗歌有时会比较怪异,而他自己也在寻找答案。文章主要探讨邓恩诗中死亡的意象,与其他诗人相比对待死亡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2.
章学诚于《书坊刻诗话》中,指袁枚《随园诗话》中所言与画家童钰的生死交谊为诬。然而章氏于袁枚不同,文集中除此之外,绝无提及童钰处;袁枚诗文则有多篇纪念童钰,感情深挚,细节分明,不似章氏于事情多推断、猜测之词。就交往而论,章氏与童钰为同乡,但生平绝少交集,其知童钰,惟赖史家邵晋涵;袁枚戚友多人与童钰交往密切,童钰去世前八年,且有信致袁枚。就性情、志趣论,章氏与自然、诗歌、绘画无缘,经世思想浓重,保守自大;袁、童泽均爱梅、爱诗,性情恬淡、放达,可谓志趣相投。章氏因忌妒敌视袁枚,指袁枚伪造故实,实则是他自己昧于事实而妄言。章氏力倡“史德”之说,此处可谓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3.
“坎陷”概念的三个基本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牟宗三提出坎陷概念之后,学界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人们普遍反映这个概念不好理解。其实,坎陷概念有三个最基本的含义,即让开一步、下降凝聚、摄智归仁。从这三个含义入手,理解坎陷概念就不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了。  相似文献   

14.
阮籍的个性偏激疏狂,现实行为却圆滑世故;他毕生谨言慎行,理念上又执着地追求自然、任性;他时刻不忘标示自我,却从不打算走出现实权威的阴影。本文试图从阮籍的心理需要、性格矛盾、人格面具、人格缺陷等方面透视其矛盾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建国之初就有意与宋联合,后来,宋人主动前来请求结盟,自然是求之不得之事。阿骨打虽然希望得到宋朝的援助,但他不同意以比宋朝地位低下的身份乞求宋朝的援助,而是希望在对等的条件下与宋交往,并使自己的国家在联盟中占据主导地位。阿骨打在与宋联盟中注意为自己的国家争取权益,但他又与金朝一般大臣的贪得无厌有所不同,反对败盟,主张与宋继续保持盟好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诗论家苗雨时先生,长期以来,致力于新诗现代性的探索。《走向现代性的新诗》的整体运思和批评根系,是在诗歌意义上坚持对现代人"存在境况"的探询,在诗歌本体上求索"现代性"话语方式的生成,两者交织在一起,建基于对人的生存与语言的双重关注上。并据此,不断地给审美体验赋予"存在"的意义结构,或对即将来临的话语可能性给予某种历史想象的参与。  相似文献   

17.
阮籍的个性偏激疏狂,现实行为却圆滑世故;他毕生谨言慎行,理念上又执着地追求自然、任性;他时刻不忘标示自我,却从不打算走出现实权威的阴影。本文试图从阮籍的心理需要、性格矛盾、人格面具、人格缺陷等方面透视其矛盾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的出现,似乎打破了诗国的旧有格局。他一方面严谨地继承和发展了诗歌的各种形式体裁,尤其以七律的精工蕴藉为人称叹;另一方面却又在内在的主题、情感蕴含上渗入了很多新的因素,并进而把诗歌导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使诗到晚唐,而余味无穷。他把自我融入了诗歌,也在诗歌中发现了自我,从而形成新的规范。文章主要通过与杜牧诗的比较来分析李商隐诗作的这些特点。从而得出李商隐诗能自成宗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在《红色英雄勋章》中,为了达到逼真的战争效果而大量使用了明喻、暗喻和拟人修辞以及颜色词汇的独特艺术手法。在这方面克莱恩不愧为语言大师,尽管他自己没有上过前线,也没有战争的经历,但他通过非凡想象力和使用比喻、拟人和颜色词汇把小说中的主人公亨利.佛莱明以及士兵们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达到了逼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苏轼早年得志开始其从政生涯,但终其一生却仕途失意,其人生轨迹亦飘零辗转,多灾多难。然虽遭巨变,其深受禅学思想影响,能够超然于物外,在悲苦的人生境遇中,以佛救心,实现其自我心灵的救赎及文学创作实绩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