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在中国思想史上,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著有《白马论》,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者皆出于此)有相当的影响。对于他自己的这一得意命题,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龙之所以为名者,乃以白马之论尔”(《公孙龙子长笺》)。如果说“白马是马”,人们一目了然,可是说“白马非马”却容易让人产生异议。  相似文献   

2.
公孙龙“白马非马”论被判为“诡辩论”是历史的一大冤案。公孙龙的《白马论》实际上并不是指向“白马是马”判断命题的。所以,“白马非马”与“白马是马”,实际上是两个并行不悖、相互包含的判断命题。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习》2005,(12):21-21
公孙龙是战国时名家的代表人物,他最有名的名辩命题是“白马非马”论。他说:“马是指马的形状,白是指马的颜色,颜色既然不等于形状,所以白马也就不等于马。”他怕别人还不明白,又举例说:“‘买马’,当然买什么马都可以,不拘黄马、黑马。‘买白马’,那就不同了,非买白马不可,可见白马非马。”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是白马之非马,审矣。———《公孙龙子·白马论》“白马非马”  相似文献   

4.
白马非马     
这是让公孙龙名垂史册的主要辩题。公孙龙是战国末年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一位游士、谋士和辩士。他有自己鲜明的政治主张和系统的学术观点,并为此积极地进行游说和论辩。据说有一次他骑马过关,官吏说:“马不得过。”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非马。”守门士兵觉得白马还真不是马,于是放行。白马真的不是马吗?生活中我们见到的马是具体的,有白马、黄马、黑马等。“马”这个概念就是我们从白马、黑马这些具体的马的身上,抽取其共同的特征(通过理性思维)概括出来的。那么,可见“马”概括了同类事物共同本质。白马是马的一种,特指白颜色…  相似文献   

5.
白马非马     
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则诡辩.牧马人对学者说:“我的这匹白马是世界上真正的马!”学者摇了摇头:“你的这匹白马根本就不是马!”牧马人以为学者在开玩笑:“你说我的白马不是马,难道是头牛?”学者答:“白马非牛是对的,白马即马却错了.”牧马人问:“那是为什么呢?”学者反问道:“如果你的这匹白马也称马,那么天下的马称什么?”牧马人陷入了极大的困惑.同学们,你听清楚了没有,牧马人与学者辩论的焦点在哪里?——高中数学第1讲可从这则诡辩讲起:牧马人所说的马是“马的个体(元素)”,而学者所说的马是“马的群体(集合)”.白马非马@万尔遐…  相似文献   

6.
《白马论》的主旨是用内涵论反对外延论的语义学。公孙龙在元语言层次通过内涵分析证明了“‘白马’非‘马”,对先秦语言哲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当公孙龙在对象语言层次,试图反驳真命题“白马、马也”时,完全暴露了他理论的不足,充分表现了其“苛察缴绕”的辩者特色。“白马非马”绝非辩证命题。  相似文献   

7.
“白马非马”是战国末期著名辩者公孙龙在《白马论》中阐述的名垂史册的辩题。这个命题“假物取譬”(《公孙龙子·迹府》),奇特新颖,轰动当时而震骇后世。公孙龙曾对此颇为得意:“龙之学以白马为非马耳,使龙去之,则龙无以教。”(《公孙龙子·迹府》)。而古之学者,几乎众口一词地把“白马非马”这一命题视作诡辩命题,称许者寥寥。到了近代,才有学者开始说“白马非马”原本是逻辑的,甚至是辩证的,特别近年来,随着逻辑科学的发展以及中国逻辑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白马非马”这一命题更有了新的认识。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认为“白马非马”为诡辞者,多在生活常识的范围内以“白马是马”为唯一正确的命题。于是,在重新评价“白马非马”的学术  相似文献   

8.
"白马是马",这话对吗? "白马非马",这话对吗? 因为白马与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说"白马是马"就有问题了. 因为白马是马的一种,既然是马的一种,所以说"白马非马"也有毛病了. 这样,"白马是马"和"白马不是马"都有毛病了,怎么说都有毛病了.  相似文献   

9.
小白马送信     
老黄牛病了。枣红马老师让小白马去桃花镇请医生。来回二十里路程,一小时便足够了,可小白马却用了半天时间。枣红马不悦地对小白马说:“孩子啊,你险些误了黄牛大伯的病情!”  相似文献   

10.
公孙龙"白马非马"论被判为"诡辩论"是历史的一大冤案.公孙龙的<白马论>实际上并不是指向"白马是马"判断命题的.所以,"白马非马"与"白马是马",实际上是两个并行不悖、相互包含的判断命题.  相似文献   

11.
买马     
杰克到镇上买马,他挑中一匹白马,白马的主人夸耀说:“我这马跑得特快,一口气能跑50千米。”杰克一听急了:“这可不行,这马对我不适合!我家到镇上只有  相似文献   

12.
“白马非马”这个著名命题是战国时代的公孙龙子提出来的①。它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诡辩论的命题而遭到反驳和否定。例如韩非等人就曾提出“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②这一相反的命题来加以反驳。在后来的一些逻辑学著作中也都把它作为诡辩论来看待。我觉得把“白马非马”这一命题完全看做是诡辩论而加以全盘否定是不妥当的。现仅从形式逻辑的角度谈一点粗浅的看法。“白马非马”这一命题,在认识同类事物本质属性方面是深刻的。我们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对个别的、具体的对象的认识总是比较容易的、肤浅的(就认识的阶段性而言),因此,人类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就不能停留在这个阶段上,而必须进一步认识到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相似文献   

13.
公孙龙是战国时期的逻辑学家(名家)。有一次他牵着一匹马通过关卡,守关的士兵说,牵马的人不准过关。公孙龙说:“我牵的是马吗?我牵的是一匹白马啊。”守关的人没有办法,只好让他过去了。“白马非马”是公孙龙  相似文献   

14.
在《坚白论》中公孙龙使用“一二不相盈” ,在数术象征符号系统内抽象地表达了“坚白离”命题中实体 (一 )和作为范畴的性质 (二 )之间的关系和象征意义。而在《通变论》中他则“二无一” ,在算术符号系统统内抽象表达了实体 (两一 ,即二 )和性质范畴 (一 )之间的关系。同一记号两个系统 ,指称不同 ,而表达的意义真值相同。为区分范畴性质和具体性质 ,公孙龙又引入了左和右两个记号 ,强调别名由左右两个方面结合组成 ,因此白 马 =白马 ,白马≠马。另外 ,一方面其名是由右 (事物之本质规定 )所决定 ,因此白马 马。在《坚白论》中 ,他用归纳法论证 ,而在《通变论》中他却用演绎法说明。从“二无一”中推演出“二无右” ,进而“左与右二”而“右有与”而不变 ,把此篇推而广之 ,正论反论 ,步步深入地假譬取类 ,最后落实到名实得当的正名原则上。  相似文献   

15.
现行高中哲学教科书在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时,引用了“白马非马”一例。对这个论断,教科书中提出异议,认为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是没有看到白马和马之间的联系,所以是错误的。近读《公孙龙子》等文,觉得这样的引用有欠妥之处,因为: 一、“白马非马”是战国时代名辩学派的命题,也  相似文献   

16.
内容与要求 1、幼儿听音乐感受“小白马”跑的节奏(××××|××××|),并学习跟着音乐节奏做跑马动作。 2、学唱歌曲,正确感受“小白马”音乐形象。 活动准备 创设大草原环境(蒙古包、大幅背景图);自制玩具小白马一匹;皱纸、小铃、双响筒、响板、塑料棍、纱巾各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小白马,引出音乐活动。 2、放《小白马》音乐,教师扮小白马跟着音乐  相似文献   

17.
谁最能干     
一天,小马、小驴和小骡在一起夸爸爸妈妈。小马说:“我的爸爸是大红马,我的妈妈是大白马,犁田、拉车的  相似文献   

18.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个放牛娃,名字叫苏和。一天傍晚,苏和赶着羊回家。他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边有个毛茸茸(máorōnrōn)的东西。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匹刚生下来的小白马,多可怜啊,苏和就把它抱回家养了起来。日子一天天过去,小白马长大了,浑身雪白,又美丽又健壮(jiànzhuàn),人见人爱。苏和每天骑着小白马去放羊,他们真像一对好朋友,一刻也不分开。一天,草原上的王爷举行赛马(sàimǎ)会,四面八方的人都去参加。苏和对他心爱的白马说:“小白马,小白马,人家都去参加赛马会,咱们也去,好吗?”小白马一边点着头,一边叫,好像在说:“咱们也去,…  相似文献   

19.
证明是引用一些真实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真实的思维过程。从逻辑结构方面来分析,任何证明都由论题、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需要确定其真实性的那个命题叫做论题,被用来作为证明论题的理由叫做论据,从论据推出论题的过程叫做论证。证明的规则大致有五条:(1)论题要明确;(2)论题应当始终如一;(违反这条规则叫做“偷换论题”)(3)论据要真实;(违反这条规则叫做“虚假论据”)(4)论据不能靠论题来证明;(违反这条规则叫做“循环论证”)(5)论据必须能推出论题;(违反这条规则叫做“不能推出”)  相似文献   

20.
有许多堪称“传统”的东西,比如,许多文学作品中,狐狸总是以“狡猾者”或“邪恶者”的面目出现的,这个“狐狸坏”的命题就是一个具有“传统意义”的命题。人们常说的“吃不上葡萄就说葡萄酸”,便是对狐狸的一个十分具体的挖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