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本报讯报道:2月7日,驻鄂空降兵某团传出喜讯:该团政治处战士、函授学员胡伟以“SOS儿童村走出的第一位军官”为素材拍摄的《幸福时光》,荣获首届“法国‘银杏树’杯全国摄影比赛”三等奖。1998年12月,胡伟带着对绿色军营的向往,入伍来到驻鄂空降兵某团。火热的军营生活更加激发起胡伟钻研摄影的兴趣,训练之余,他不断按动快门将一幕幕精彩的画面拍摄下来,投往报社,并在连队的帮助下购买了《新闻摄影》、《人像摄影》等书籍。他在刻苦自学的同时,还不断向军内外的摄影同行、老师请教摄影知识,摄影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至…  相似文献   

2.
“勤奋耕耘,硕果累累”、一个偶然的叽会在他那简陋房间里,看到那厚厚的剪报本和一大摞获奖证书时.不禁令人振奋,同时不免有些惊讶。他就是驻黄海前哨某部新闻干事张雷,入伍7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前卫报》等报纸杂志发表新闻作品(包括摄影作品、文字作品)600余篇(幅)。其中,摄影作品17次在全国、全军摄影比赛中获奖,10次立功受奖一先后被6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通讯员。近日,他又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山东分会吸收为会员。从小就对绿色军营充满向往的张雷.1989年3月,从家乡安徽入伍,来到渤海前哨小岛上…  相似文献   

3.
某团志愿兵报道员姜自宇,拿起笔来能写,拎起相机来能摄。1984年9月,从沂蒙山旮旯子里钻出来的姜自宇,坚信凭着庄户人吃苦耐劳的品格,定能干出个道道来、他白天训练,晚上写稿,渐渐掌握了新闻采写基本功,稿子陆续见报。他采写的《绝技献军营》、《“刺头兵”转变记》、《英雄的弟弟是标兵》等稿件,都来源于基层,取材于战士,深受官兵欢迎。这一年,姜自守在军内外新闻单位用稿30多篇,荣立三等功。就在他潜心钻研写作,苦练笔功的时候,部队要配一名摄影人员。他那颗心又不“安份”起来。他找到领导表决心:保证文字与摄影两不误。…  相似文献   

4.
吕翔。这个名字,随着在电视台上频频露面,走近了全国成千上万的电视观众。那堆起高高的获奖证书,那数不清的用稿通知,向人们展示着他在电视新闻事业上所取得的成绩。1982年岁尾,他怀着报答党、保卫祖国的炽热心情,入伍来到豫中一座军营,当了一名电影放映员。业余时间,他刻苦学习绘画,创作出300多幅作品,200多套幻灯片。1988年,一位将军独具慧眼,把他调到集团军录像室,从此,吕翔走上了攀登电视录像这条神秘而又崎呕的山路。为了钻研摄像技术,不到一个月,他掏出几年积蓄的300多元钱跑郑州、逛开封购买来大量摄像书籍,苦心钻…  相似文献   

5.
1947年参军,只读过四年书,入伍后刻苦学习文化,解放初在上海警备区俱乐部工作,担任摄影员,后升任俱乐部主任。他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在从事新闻摄影的同时,深  相似文献   

6.
戴亚君,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入伍,武警江西总队景德镇市支队普普通通的一名战士。虽然在他的身上没有耀眼的光环,但他在部队的最基层默默无闻地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下了人生的辉煌。入伍三年,在全国各类报刊电台发表作品近四百篇,仅今年以来就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武警报》、《人民公安报》等中央级报刊发表文章三十余篇。他入伍前曾在一家国营大企业从事宣传报道工作,并获得多项新闻奖,是公司领导身边的“红人”。而他身处机关却向往军营,毅然放弃了丰厚的待遇,踏上了警营这方热土。到部队后,他积极请求领导把他分配…  相似文献   

7.
瘦尽灯花为兵歌,痴情新闻不言悔。沈阳军区某装甲团政治处报道员赵雷以“情注笔端,不断追求”的执着精神和对新闻工作的虔诚和热爱,搞报道近3年来,共在《解放军报》、《前进报》等军地报刊发表稿件200余篇(幅)。透过厚厚的获奖证书和作品剪贴本,我们看到了一个“兵记者”的追求和成长的足迹。2002年冬,赵雷入伍来到北疆的一座军营,与别人不同的是,赵雷随身带着的包裹里,装着不少谈写作的书籍。入伍后火热的军营生活更激发了他的写作灵感。他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闻报道知识,夜深人静时,经常能看到他埋头苦读的身影。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  相似文献   

8.
《军事记者》2005,(2):i001-i001
孟宪华,1956年出生,1974年入伍,现任某部参谋长,大校军衔,他工作之余酷爱摄影,尤其喜爱舞台摄影和军事题材的拍摄,并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创作实践,作品多次在《解放军报》等军内外报刊发表。他的摄影感悟是:生活创造了美,摄影使美的瞬间变成了永恒。  相似文献   

9.
我1978年3月入伍,同年底开始学习摄影。从一个门外汉,逐步成为胜任本职工作的摄影干事。特别是调往集团军任摄影子事的7年中,带领各师、旅、团的摄影骨干拼命工作,先后被q解放军报》采用照片930余幅,其中在《解放军报》举办的军事新闻摄影比赛中,获得4个一等奖,7个H等奖,12个三等奖。被《解放军画报》刊登20多个专题,其中4个专题获《解放军画报》的优秀作品奖。是全军连续7年在《解放军报》上用稿最多的单位。我们每年在军报、画报刊登的新闻照片占北京军区的三分之一。我们集团军共有摄影骨干36名,因摄影工作成绩突出,有10人由…  相似文献   

10.
淬火砺兵     
《军事记者》2010,(7):F0003-F0003
李三红,1978年3月出生.1995年12月入伍。海南省三亚市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特约记者,广州军区政治部摄影干事,少校军衔。他先后发表摄影作品2000余幅。其中数十幅作品在军内外摄影比赛中获奖.4次荣立三等功。  相似文献   

11.
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有很多值得记忆的事情,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只有一封《新闻与成才》编辑的来信,一直展翅在我心灵的天空。每当我拜读它时,心里就泛起一股热流。它催我奋发。那是1992年底,我从燕赵一个贫困的农村,入伍来到了海滨城市烟台。一到军营,我就被战士们献身国防、刻苦训练的精神所感染,于是,便试着拿起手中的笔,把战友们这种爱军习武的精神写成了稿件。可当我把在用业余时间辛辛苦苦采写的几十篇稿子陆续寄往报社、电台后,却大失所望:稿子全都泥牛入海、杳无音信。当时我好像被寒霜打过的茄子秧,整天少…  相似文献   

12.
他,1.80米的个头,满脸的憨厚样儿。谁能相信,就是他,在担任团摄影员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军内外报刊发表新闻稿180多篇,其中有12篇获奖。前不久又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吸收为会员。他叫王萌,1991年底从苏北的一个农家入伍。入伍前,他就特别喜欢文学创作,曾经有诗文见诸报端。入伍不久,领导就把他调入团里担任摄影报道员。采访实践使他感到:新闻需要快,不能有丝毫懈怠。一旦发现新闻,他总是不顾一切、全力以赴,做到快采、快拍、快决、快发,从不耽搁时间。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他都想方设法克服。为了一…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2010,(6):33-34
江宛柳(1952年10月—),女,《解放军报》高级记者,大校。1970年入伍,先后任《解放军文艺》和《昆仑》杂志编辑、《军营文化天地》副主编。1996年调解放军报社记者部,先后任解放军报驻海军记者站记者、驻总后勤部记者站站长。曾被中宣  相似文献   

14.
深入基层,着力报道一线官兵,是军队新闻摄影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入伍30年来,我始终未淡漠战士情怀,有空便往军营里跑,尤其钟情边海防和艰苦地区,  相似文献   

15.
《工人日报》原摄影部主任吴洛夫同志既是一位忠诚事业、严于律己,堪称道德楷模的老新闻摄影工作者,又是在新闻业务上刻苦探索、虚心求进,生命不息、钻研不止的学习典范。50年代,他使用一台双镜头老式相机。这种相机体积大,操作麻烦,易产生相差。他在鞍钢蹲点时,正是用这台相机,在无脚架支撑情况下,以长达1秒钟的慢门曝光,拍成了《无缝钢管厂一角》,这幅作品在第一届全国摄影作品展览会亮相时,专家和同行们无不称赞他有一手苦练成的过硬基本功夫。洛夫同志已经作古了,现选登几幅他在建国初期拍摄的照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军营文化建设在部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入伍要求逐步提高、训练内容日益繁杂的今天,一旦军营文化建设落后,缺乏吸引力,将直接影响着士兵战斗力的提高,更会给军营整体建设带来众多的阻碍。  相似文献   

17.
17年前,我告别家乡亲人,入伍来到胶东半岛的一座军营。17年来的军旅之路,使我记忆最深、受益最大的是当新兵时担当连队的办报员。是她──黑板报,培养我成了一名先后在各级报刊、电台用稿千余篇,被《前卫报》等多家新闻单位聘请为特约记者的通讯员。  相似文献   

18.
《军事记者》2006,(3):F0002-F0002
江宛柳,解放军报社主任记,大校。1970年入伍到第二炮兵部队。1977年调第二炮兵工团创作室。1981年调解放军艺出版社,先后任《解放军艺》和《昆仑》杂志编辑、《军营化天地》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学学会会员。有报告学集《我在寻找那颗星》、《没有掌声的征选》。所报告学曾获1990—1991年度“全国优秀报告学奖”、首届“鲁迅学奖”、第六届“中国人民解放军艺奖”。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军事记者》杂志“军营拍客摄影比赛”作品评选结果已经揭晓,共有24位作者的作品获“优秀摄影作品奖”。我们向这些获奖的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并向所有参加此次比赛的“军营拍客’’表示感谢!获奖者近期将收到获奖证书。2012年.本刊将继续举办“军营拍客摄影比赛”活动,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20.
在新疆阿克苏市某部军营,传颂着一个“小书法家”的故事。“小书法家”叫彭敬信,1983年从河南入伍,在十几年军营生活里,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利用起来练习书法,经过艰苦的努力,小彭在书法艺术卜终于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的《闻鸡起舞》作品在1991年西北五省联合在兰州举办的书法大赛中荣获了一等奖,《军魂》和《大漠抓烟直》两幅作品竟在1993年阿克苏市举办的彭敬信个人书法展期间,出乎意料地被香港和台湾的两名收藏家高价买走。在小彭自学成长的道路上,有些动人的故事,让大家难忘:一是小彭爱书如命。走进他的家里,到处都是书法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