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叶华  汪明 《新闻前哨》2006,(8):59-59
精彩纷呈的德国世界杯足球赛终于画上了句号。湖北日报世界杯专版和体育周报世界杯特刊为广大读者及时送上了精美的足球“大餐”,受到广大读者好评。回想“烹调”过程,有几个方面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2.
满怀信心,迎接全媒体时代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不久前在南非结束。广大受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多媒体,全程领略了世界杯风采。世界杯不仅是全世界的足球“盛宴”,也是一次报道世界杯的全媒体“大展演”。这一“大展演”生动表明:随着21世纪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全媒体报道新闻的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3.
圆圆的足球让圆圆的地球疯狂了一回,世界杯足球赛也在作了一次圆周运动后又回到了原地。全球7000余名记者苦熬一月、走遍美国,在目睹巴西队捧杯之后才恍然醒悟:人们期待的绿茵革命并没有发生,世界杯场面的精彩掩盖不住内容的贫乏,世界杯刚刚结束就似乎已经被人遗忘。 美国人推销足球 第15届世界杯足球赛实际上是一场“足球推销战”。国际足联执意要把足球推销到政治、经济、体育大国但又是“足球荒漠”的美利坚。美国人不太  相似文献   

4.
媒体的力量     
烽火连天的足球世界杯,几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今天的中国,数以亿计的球迷通宵达旦为球痴狂。中国人,如此着迷于一个没有自己的队伍参加的运动会,原因究竟何在?应该说,都是媒体惹的祸。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还没有转播足球世界杯的时候,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世界上有一项如此狂热的大赛。从1982年转播西班牙世界杯以后,狂热的中国球迷与届俱增。现在,谁要是不知道世界杯足球赛,那真是让人笑掉大牙。是电视、报纸和网络把这项世界第一运动介绍给中国的每一个人。那  相似文献   

5.
健康·新知     
在世界杯足球赛接近尾声之际,另一个世界杯足球赛也在日韩举行,这就是机器人世界杯足球赛。机器人世界杯足球赛很有挑战意味,因为“教练们”也就是它们的设计者声称,在本届赛事上亮相的人形机器人50年后要战胜人类足球冠军。结果,日本歧阜县工业会的类人形机器人“NAGARA”在本次大赛中荣获冠军。该机器人在与日本大阪大学的“Senchans”的点球决赛中,5次射门中4球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第17届足球世界杯的“战火硝烟”,中国的新闻媒体对这场赛事的报道也是沸沸扬扬。随着赛事的结束,一些成熟的中国球迷在对中国足球进行反思的同时,对我们的新闻媒体在这场赛事中的是是非非也诚恳地提出了批评。批评的话儿虽然不太顺耳,但是“忠言逆耳利于行”,相信我们的媒体会有这个雅量。就点评足球世界杯新闻报道这个话题,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走访了天津新闻出版文化界的三位知名的球迷。百花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靳立华直接对中央电视台  相似文献   

7.
4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赛烽火又起,64场精彩赛事带给全世界球迷们64次狂欢盛宴。足球这项仅有着一个半世纪历史的运动发展到今天俨然成为全世界最具号召力的运动。我们无法想象缺失了电视传播的世界杯还会如今天般受关切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电视的影响力才带来了世界杯足球赛的全球性热潮。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第17届足球世界杯的"战火硝烟",中国的新闻媒体对这场赛事的报道也是沸沸扬扬.随着赛事的结束,一些成熟的中国球迷在对中国足球进行反思的同时,对我们的新闻媒体在这场赛事中的是是非非也诚恳地提出了批评.批评的话儿虽然不太顺耳,但是"忠言逆耳利于行",相信我们的媒体会有这个雅量.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第17届足球世界杯的“战火硝烟“,中国的新闻媒体对这场赛事的报道也是沸沸扬扬.随着赛事的结束,一些成熟的中国球迷在对中国足球进行反思的同时,对我们的新闻媒体在这场赛事中的是是非非也诚恳地提出了批评.批评的话儿虽然不太顺耳,但是“忠言逆耳利于行“,相信我们的媒体会有这个雅量.……  相似文献   

10.
古隆中 《出版参考》2009,(19):40-40
日本人认为,韩国人的“痞子精神”天下闻名。2002年日韩足球世界杯,作为主场之一的日本拼尽全力才打进世界16强,而也是东道主的韩国有如神助,轻松跨入世界4强的行列。日本人说,韩国足球世界第四,但韩国人的“痞子精神”在世界上应当数第一。  相似文献   

11.
枕寒 《青年记者》2006,(14):8-9
对球员来说,世界杯是个大显身手的机会;对球迷来说,世界杯是个一饱眼福的机会;对媒体来说,世界杯是一个借口,一个可以大炒特炒的借口,借此将各色人等、美女、金钱统统打进。但那种只见美女不见球式的炒作除了培养一大批伪球迷之外,对世界杯、对中国的足球事业、对国人体质的提高、对媒体公信力的提高并无多大益处。  相似文献   

12.
日本人认为,韩国人的"痞子精神"天下闻名.2002年日韩足球世界杯,作为主场之一的日本拼尽全力才打进世界16强,而也是东道主的韩国有如神助,轻松跨人世界4强的行列.日本人说,韩国足球世界第四,但韩国人的"痞子精神"在世界上应当数第一.  相似文献   

13.
还足球报道的本质———一场关于足球报道的对话本刊记者本世纪最后一次世界杯足球赛的战火刚刚熄灭。硝烟尚未散尽之际,重读世界杯开赛前夕一场关于足球报道的对话,别有一番意味。这场关于足球报道的对话,或许能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感受足球、感受世界杯报道。6月5日...  相似文献   

14.
阿文 《新闻天地》2010,(7):12-12
亲爱的老婆: 当四年一届的世界杯足球赛即将举行,我翘首以待兴奋不已。由于我麻将不会、赚钱不行、网恋没胆、撒欢没钱,唯有足球是心头所好。为了家庭和谐、夫妻和睦,同时汲取2002届韩日世界杯、2006德国世界杯我们几欲同室操戈的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15.
德国世界杯足球赛,无疑是2006年最重要的体育赛事,因此成为全球媒体和受众一个特别关注的焦点。尽管中国足球此次无缘世界杯,国内各媒体依然纷纷派遣记者赴前方采访。此举是为了避免各种媒体上赛事信息的高度同质化,获取与众不同的报道内容,而受众关心的也是那些特派记者能带来多少独特的信息。因此,国内媒体如何确保世界杯采访的“实至名归”——即“特派记者”之名与“独特报道”之实就显得非常关键。遗憾的是,从本届世界杯开赛以来的报道来看,“名”与“实”背离的现象表现得颇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世界杯结束后,北京娱乐信报从7月10日至26日以系列报道方式,发表了11篇文章,对中国足球进行反思,内容涉及足协、俱乐部、裁判、球员、球迷、媒体以及联赛和少年球员的培养等等.  相似文献   

17.
陶磊 《中国广播》2006,(8):9-11
“大力神杯”的争夺对于广大球迷来说是四年一回的足球大餐,在烹制大餐、包装蛋糕的过程中也是激流涌动、剑拔弩张,包括中国之声在内的全球众多媒体都在竭力为球迷打造一个零距离的世界杯足球赛场。理论上自人类掌握无线电技术起,信息的传播就开始以光速进行,而在媒体实际的运行中情况却远非  相似文献   

18.
1990年,足球牵动了地球。而我国传播媒介以空前的热情关注体育活动该是1982年。这一年,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国人第一次从电视上看到世界杯足球锦标赛。以后是洛杉矶奥运会、墨西哥世界杯、汉城奥运会、罗马世界杯……轰动世界的体育盛会,得到了改革中的报纸的特别关注,一些报纸纷纷推出特殊武器——“世界杯特刊”、“奥运特刊”、“亚运特刊”——特刊复苏了。 B 据零售报纸的人讲,登有世界杯足球赛特刊的这几期报纸,卖得特别快,也特别多。报纸特刊的成功,突出表现在近年来的重大国际体育盛会的报道上,尤其是1990年的罗马世界杯和北京亚运会。如今,轰轰烈烈的赛事结束了,热热闹闹  相似文献   

19.
《视听界》2006,(3):50-51
2006年世界杯于6月在德国开始,赛程持续约一个月之久。作为四年一度的顶级足球盛宴,本次世界杯赛事不仅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同样具有巨大的传播价值。我国观众在多大程度上关注此项赛事?大家会选择哪些信息渠道来获取世界杯相关信息?对于世界杯电视节目,人们对节目形式和节目内容有着什么样的收视意愿?哪些比赛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弄清这些问题,对于预估中央电视台独家直播的世界杯足球赛未来的收视表现,评价本次世界杯足球赛蕴涵的广告价值都非常重要。为此,中央电视台委托CTR市场研究公司,于2006年2月15日~18日,就我国观众对世界杯足球赛…  相似文献   

20.
世界杯足球赛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单项竞技活动。在德国举办的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上,32支球队在亿万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技艺,表现自己的民族精神;无数的球迷在场内为自己的球队助威,在场外为胜利狂欢。在全世界球迷激情澎湃的30天里,数千位媒体工作者则在进行着另一场竞赛:新闻大战。对大多数不能到现场的球迷来讲,是各类媒体伴随他们度过了这个狂欢之夏。对媒体来讲,世界杯是一个抢夺受众市场、巩固和拓展生存空间的机会。尽管中国足球队没有去德国,但中国媒体没有放弃这个机会,近百名记者奔赴德国,更多的人在国内为世界杯报道忙碌:纸媒或增加版面或出特刊,广播电视即时转播加评论,第一次合法亮相的网络媒体更是发挥其资金和技术优势,大手笔投入以争夺网民。回顾世界杯报道,让我们在激情过后有更深的思考,思考让我们更加理性、更加成熟。相信在不远的2008年,中国的媒体会奉献给读者一顿更为丰盛的新闻大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