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形式而言:导语者,新闻(消息)的开头也。一般就是消息的第一段,如果为简讯则多是第一句话。当然,导语也可以有两个以上的段落,但多见于西方新闻,导语中又有“主导语”和“次导语”之类的称呼,便是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2.
钱国宏 《新闻与写作》2002,(12):15-15,16
我们正处于伟大的变革时代,改革的时代呼唤着新闻改革。在新闻改革的序列中,导语改革应该说是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场革命,用世界第二代新闻导语取代世界第一代新闻导语已是现实的需要和历史的呼唤。 新闻导语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是随着电报在新闻传递中的应用而产生的。它开始于南北战争期间的美国,以后逐步推广到欧洲和日本。在20世纪初,我国新闻界也开始使用新闻导语。关于世界第一代导语,美国新闻学家休曼下的定义是:凡一新闻,宜将要点列于第一句。无论新闻长短如何,其精髓统宜列于第一节内……凡“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之答语,能概括于第一节内最妙……此为新闻文体最大法律。自休曼提出“世界第一代新闻导语”的概念后,此后近半个世纪,新闻事业一直受“五个W”写导语框子的束缚,直到20世纪50年代,纽约时报编辑主任特纳·卡特利奇才提出“世界第二代新闻导语”一词。他在《我的一生与纽约时报》中说:“我们认为,再也没有必要,也许永远不会再有必要把传统的新闻‘五要素’都写进一个句子或一段中——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与何因”。从特纳的阐述中我们试给世界第二代新闻导语下这样的定义:“新闻导语,就是筛选一个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写得既要生动有趣,又要富有强烈  相似文献   

3.
《新闻导刊》2006年第1期发表庄金玉的文章《剖析消息写作的“三度反复”》。 文章说,作为“新闻报道主角”的消息,其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但不论细节如何变化,都是围绕最基本的叙述方式——“三度反复”展开的。从标题至导语,再到主体,三次重复,叙述同一新闻事件。标题第一次用一句话报道新闻事实,起索引作用;导语第二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标题吸引读者;主体第三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导语完全打开包袱。  相似文献   

4.
安泰 《新闻知识》2001,(8):39-40
新闻导语,是指消息的开头,通常是消息的第一个自然段。它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提炼、概括和展示在开端部分,吸引读者的注意。   导语的“导”字,含有“开始、启发、吸引”三个涵义。美国新闻学者威廉·梅茨说:“抓住或失去读者,取决于新闻稿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   新闻学者洪天国在《现代新闻写作技巧》一书中说:“一条优秀导语的标准有两条即可,一是抓住新闻事件的本质,使读者读导语以后而略知全篇新闻,二是能吸引读者的目光,迫使他不得不接着读导语下面的新闻主体。”   根据…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写好了一个导语相当于写好了一篇消息。”这话很有道理。一篇消息能否紧紧抓住读者,导语至关重要。同样一条消息,导语写得新颖别致,精彩动人,就能紧扣住读者的心弦,牢牢地吸引住读者的目光。反之,导语写得刻板老套、平淡乏味,读者看一眼便兴致全无。  相似文献   

6.
廉筠 《新闻窗》2013,(4):91-92
一、导语的发展历程 不同的时代导语有不同的定义。在介绍导语发展历程前,有必要简要介绍新闻的六大要素,即:何人(Who)、何事(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何因(why)、如何(How)。简称为“五个W加一个H”。在导语写作中,常常会出现这些要素的身影。  相似文献   

7.
写导语要精练、要准确,这是导语本身的功能所要求的。导语应充当“最扼要、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的角色,才能起到“导”的作用。 勿写细节 常见有的导语写得具体详细。有的300多字的消息,导语用去200多字,导语长过正文,有的导语甚至长达300多字。这些长导语有个共同点,就是把事实讲得很详细。它把消息正文部  相似文献   

8.
搞新闻的人都知道,消息写作在处理时间要素时应遵循“最近点”原理。“最近点”即消息所选择的时间要素,应尽可能是距离报道时间最近的。 在新闻报道中,如果消息中的时间要素违背“最近点”原理,则是旧闻,而不是新闻、那么,怎样应用“最近点”原理处理时间要素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种: 跟踪新闻事件的发展。 一般来说,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就是“最近点”。记者要竭力捕捉这个无需重新寻找的“最近点”,快采快写快发稿,在消息导语中写下“今天”和“昨天”。对于那些不断出现新情况的爆炸性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9.
新闻(消息)写作,不同于拉家常,也不同于写论文、写总结报告.它有自己的写作规律。规律之一就是:“立片言以居要”,“开门见山”,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最前头。这就是所谓的消息导语。它是消息开头的第一句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导语?许多人把它简单地理解为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这虽然很不确切,但导语确实是消息的开头。美国的沃尔特·福克斯在《新闻写作》一书中指出:“一条奏效的导语应实实在在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将其导向记者认为是新闻的基本点或报道角度的地方。”导语是新闻结构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新闻的眼睛。它最先被受众所感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语写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新闻的宣传效果。因此,新闻记者们历来十分重视新闻导语的写作,导语也一直成为新闻理论主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一条新闻要吸引读者必须具备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一条使人非读下去不可的导语。有人认为,导语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导语的写作,标志着作者的水平。 导语的主要作用一是告诉读者这条消息的主要内容,就是“立片言以居要”。再就是要紧紧抓住读者,使其欲罢不能,引导读者读下去。如何使导语写得吸引人,是新闻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报刊上出现了一生动活泼、形象性强的好导语,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借鉴。 请看羊城晚报的这条新闻导语: 本报讯“怪事!武汉市有两幢新盖的居民大楼,竟然无人管业,住户要求立约交租,也无人理会…  相似文献   

12.
一、为什么导语的分量如此之重 1865年4月14日晚,美国总统林肯遇刺后几分钟,美联社记者拍发一条电讯:“总统今晚在剧场遇刺重伤”。如果把这条短消息作为新闻导语写作的开端的话,消息导语也走过了135年历程。 导语,作为展示记者才华、素养的位于消息篇首的方寸之地,可以说寸土寸金。有的几句话便抓住人心,磁石般吸引读者的目光;有的仅是标题的翻  相似文献   

13.
《军事记者》2001,(6):45-45
一、填空:略二、问答:1、消息中为什么要有导语﹖答:消息中开头部分的导语是消息的核心与精华,通过导语,把最新鲜、最具本质特征、最重要的东西告诉读者。导语对读者有引导、诱导、前导的作用。生动有趣的导语,可吸引读者读完全篇。导语是消息结构上一个很重要的层次,在新闻中往往起着“一语定义”的作用,不仅对读者有引导作用,对作者写好下文也有一个引导作用。好的导语能引导消息的主体部分自然展开,并为后边的行文提供方便。反之,一步走错,全文皆糟。可见导语写作是消息写作的基本功,不容有丝毫的轻视和马虎。2、何为金…  相似文献   

14.
写新闻首先要写好导语,因为导语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记者、编辑和通讯员需要格外下苦功才能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众所周知,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写作时往往不是按照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来写,而是把事情的高潮、最有吸引力之点放在最前面(这就是导语),使新闻的主题通过导语最先突出地表达出来。这就如同演员出场一样,穿戴打扮、表情身段、一个亮相,能否把观众吸引住,并引来一片喝彩声,这可是相当不易的,写好新闻导语也如是。什么是新闻导语?古人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是晋朝学问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的话…  相似文献   

15.
“三度反复”是消息特有的一种叙述方式。指的是,从标题至导语,再到主体,三次重复叙述同一新闻事件。标题第一次用一句话报道新闻事实,起索引作用;导语第二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标题,吸引读;主体第三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导语,完全打开包袱。  相似文献   

16.
吴万里 《新闻界》2003,(1):64-64
读报常有一种感觉,读到一则好的标题会拍案叫好,像吃了一枚开心果一般舒服、快乐,并吸引你看下文。请看2002年12月26日各报为国家渔政部门发出的严查食人鱼的新闻(新华社统发稿)作标题:新华每日电讯报:渔政部门发出紧急通知(引题)护生态,清剿食人鱼(主题)新民晚报:渔政部门发出紧急通知(引题)严查食人鱼(主题)解放日报:食人鱼“安乐死”(主题)渔政部门要求一经发现立即没收销毁(副题)首先关于食人鱼流入本土,各报前些日子已作了不少报道,已引起人们警觉,渔政部门发此通知是顺理成章之事,那么,作为新闻,…  相似文献   

17.
王青 《新闻传播》2005,(8):25-26
在各类评奖中,稿件题材的重大性、涉及领域的宽泛性、内容涵盖的全面性几乎成为硬性标准,冠以“全国的”、“全省的”、“第一的”、“首个的”往往占有明显优势。然而,有一则题材并不算重大(写的是”吃吃喝喝”的事情)、涉及范围并不算宽广(仅一个乡镇肉)、内容并不具有全面性(只是某个方面的情况)的消息——《能仁乡村村三年“零招待”》却获得2004年度安徽省新闻奖一等奖。回想这篇稿件采写、编发过程,颇有几分感概。  相似文献   

18.
消息写作的难点在导语,这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共识。怎样组织一个好的导语?不仅是刚踏入新闻界年轻记者的难题,也让老新闻工作者着实头痛。翻开教科书,对导语写作的总结是六要素,即五个W和一个H(何事、何时、何人、何地、何因、如何)。而现实写作中,我们发现六要素俱全的导语文字冗长,难以体现“新闻  相似文献   

19.
从新闻学自身的角度看,新闻报道本身就是“新闻选择”的过程。而选择角度和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了新闻价值的发挥,也影响着新闻在受众中的传播效果。如:同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关于陶璐娜夺得我国第一块金牌的报道,中央两家大报分别在一版做了重点报道,但读过两则消息的导语后,给人的感觉却明显不同。 本报电 中国射手陶璐娜今天在女子气手枪比赛中,以488.2环登上冠军领奖台。这枚金牌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悉尼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杖金牌。 (《人民日报》2000年9月18日一版) 本报电 陶璐娜以390环打进决赛  相似文献   

20.
导语应彰显新闻价值讲究语言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语是消息中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导语的定义多种多样,笔者认为如下定义较为恰当:“导语是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表述新闻最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性或诱惑力的消息的开头。”[1]正因为“导语是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事实和亮点,它将新闻关注集中到一个点上”[2],所以,导语写作说是消息写作的重中之重,比如美国威廉·梅茨说:“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美国报业巨子赫斯特则这样告诫他的记者:“千万记住,如果你写的第一句话打动不了读者,也就没有必要写第二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