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2005.3.10干了13年发行,现在转成一名编辑室主任,感觉压力比以前大多了。有人不理解,说发行多累呀,编辑室多清闲呀!说这话的人绝对外行,发行属于产品销售,只要腿勤、脑勤、嘴勤、手勤就行。这种累只是身体上的,休息两天就好了。而编辑是心累,每天都处在大脑紧张状态。编辑属于产品开发者,每一步都要自己做决断,每一个决断都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作为一名决策人,不但要有果断、高效的头脑,还要有强有力的心脏。你的创意没有得到市场检验的时候,说什么的都有,每个人抱着不同的目的对你的选题评头论足。许多编辑也有同感,有时候宁愿到仓库去…  相似文献   

2.
吴飞 《新闻界》2000,(1):20-21
编辑与作者交往时,一个重要目的,当然是为得到好稿;或者说,编辑与作者的交往多少带有点功利的色彩。高明的编辑,由于善使“太极”,既收“功利”之实,又无负面影响之弊。那么编辑在与作者交往时到底该如何更好地处理与作者的关系呢?论者有如下意见。 一、使愉悦莫使难堪 如你在向作者约稿时就这么一句话:“什么时候给我们写篇稿?”你会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作者打发给你的稿子不会是他的精心之作。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作者最烦的是你老把他当成写字的机器。记得刘心武在他的《私人照相簿》中提到:“我最怕人们这样把我介绍给别人…  相似文献   

3.
李业成 《传媒》2003,(5):37-37
编辑工作,受人尊敬。作为一个编辑真正的可贵之处,是编辑的职业品格,包括在工作和为人两个方面。编辑与作者,与稿件,与版面,与自撰稿,这之间一定要有一个分寸和把握。 一、编辑与作者、通讯员的关系。编辑的衣食父母是谁?我说是经常为报纸写稿的人。没有他们,就会断炊。现在报纸正逐步走向市场,面对竞争,要靠质量求生存的话,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要靠社会的力量。靠社会来稿中的好稿。报纸要真正走向市场,靠质量立足,编  相似文献   

4.
郭萍 《新闻爱好者》2003,(10):36-37
对于报刊社而言,它所依赖的编辑力量的资源构成有两个:一个是编辑,一个是作者。作者的高质量首先取决于编辑的高质量,高素质的编辑会带来高素质的作者。高素质的作者所达到的影响力甚至能够创造一个品牌栏目或者品牌期刊。随着出版业市场化程度日益深化,高素质的作者越来越成为出版人争相挖掘的对象。高素质的编辑是作者和品牌之间的桥梁。作为一个编辑,发现和努力拥有一支好的作者队伍,也会成为你编辑生涯中的一笔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一)1988年年底,我到中学生阅读杂志做编辑。主要负责文学类栏目。其中“作家的读书生活”是刊物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有益的鼓励自 1 958年贾祖璋先生从中国青年出版社调到科学普及出版社以后 ,2 0多年里 ,我一直在王幼于先生的指导下做编辑工作 ,他给我的教益也很多 ,还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我们从 1 951年起就在同一个编辑室工作。贾先生调走以后 ,他任我们编辑室主任兼副总编辑。他是一个沉默寡言、对人对己都非常严格的人 ,不轻易说赞扬的话。有一回看了一篇我的作品 ,他说“这一篇写得不错”。因为这话十分难得 ,所以尽管已经过去了好几十年 ,却还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那是 1 957年的事儿 ,当时正是“大跃进”的前夕 ,从党中央传下来一个精神 ,要提倡…  相似文献   

6.
编辑的底气     
有同志问我:"你一直在为编辑说话,到底编辑好不好当?"我说:"编辑好当,也难当.如果仅满足于做一个'上靠作者,下靠校对'的'二传手',编辑的确'好当';如果要做一个底气足、有作为的编辑,就不容易."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2002,(6)
有一天,我应邀到一家杂志社 去,作了《期刊在编辑出版中需要注意的十个问题》的中心发言。发言完毕,有编辑提出了一些问题。其中,有几个问题我是这祥回答的—— △你当过多年的编辑,你怎样看待编辑这一行当? ○关于编辑,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新闻出版机构中担任编辑工作的人,一种是指在出版物的出版过程中,进行选题制定和稿件把关加工等工作。你说的是后一种。其实,  相似文献   

8.
树立期刊编辑正确的作者观 ,是实现期刊生存和最佳效益的必然条件。期刊编辑要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 ,处理稿件要细心谨慎 ,认真负责 ;期刊编辑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以质取文 ,不以人取文 ;期刊编辑处理退稿要从关心爱护作者出发 ,做到退稿不退人 ;在团结作者和为作者服务问题上 ,编辑要和作者交朋友 ,经常了解他们的创作计划 ,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和最新信息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1995,(Z1)
《税收与社会》的编辑们文/延川昨晚上失眠,翻来复去睡不着。睡不着就胡思乱想,冷了地就看见一张黑胖脸笑嘻嘻地冲我说:“真有你的,还在睡!什么时候了,明天第×期稿子下厂,你的稿还没交呢!”我心里一格楞,醒了。人还在床上躺着,可那张黑胖脸仍在冲我笑,那焦急...  相似文献   

10.
一、尊重作者 如果问,哪两种人最容易成为朋友,从职业的角度看,我认为就是编辑和作者了。这是因为,编辑和作者目标一致,他们是共同完成一本书的亲密伙伴。这也是做编辑最大的乐趣——整日与一些有识之士、有德之君打交道,并且一字一句与他们的思想和情感相交流,会有多大收益啊!但是,也有作者十分反感编辑的情况。编辑所要加工的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结晶,所以要分外谨慎认真,概括地说,就是尊重作者。  相似文献   

11.
上小学的时候,我就爱看书。听老师讲,书刊都要通过编辑们编辑才能出版。我想,编辑一定是些有大学问的人。后来又听说,许许多多好文稿,被一些不识货的编辑塞了字纸篓。于是,在我朦胧的印象里,编辑好象操纵着生杀大权的阴曹判官,对他们不知该敬还是该憎。  相似文献   

12.
编辑工作,做好不易。但是,如果编辑对自身要求不高,做一个“编书匠”(即有人所说的“编辑工作是一把剪刀、一瓶浆糊”),那是不难的。若是做一个“吃现成饭”的编辑,见到成熟的稿子才采用,几乎不动“一枪一刀”就发稿了,那就更易。这样的编辑大概只要上过几年学就可以“当”的。现在的编辑队伍中,不少人是名符其实的编书  相似文献   

13.
有人问,你做编辑那么多年,你觉得编辑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仔细想了一下,发现于我而言,不是做大了码洋和利润,也不是结识了名人和大家,而是一本原先有些支离破碎的稿子经过我的"鬼斧神工",竟然  相似文献   

14.
张旭 《现代出版》2011,(1):72-73
我和编辑这一职业的缘分,是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研的时候开始的。那时我有一个做编辑的朋友,让我亲眼见证了一摞摞书稿变成一本本精致书籍的美妙过程,而且她对工作的那种热爱,她的热情、活力与快乐也深深感染了我,  相似文献   

15.
编辑杂想(2)     
对投稿者的心里话如果你是一位作者,请千万注意避免一稿多投,编辑是很憎恨这种行为的。从我的感受上看,编辑憎恨的倒不是这种行为的本身,而是觉得编辑的尊严受到了损害,编辑的劳动受到了糟踏,有被人愚弄、被人侮辱的感觉。经常一稿多投者,请注意,你是在于损坏他人人格的事情,损坏他人人格者,  相似文献   

16.
说到编辑,人们往往会聚焦到编辑的“眼光”。因为编辑的眼光会影响到选题的策划,影响到对作者的选择,影响到编辑对自己所策划的选题投入多少时问、多大精力。那么,一个好的编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眼光呢?我想应有以下三种眼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那是几年以前,我还在大学念书的时候,脑子里萌发出写作的念头来,但苦于没有人指导。大凡第一次投稿,作者都迫切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得到编辑重视,并把它变成铅字。在初次尝试写作者的眼中,编辑头上笼罩着一个光圈,是一个神秘而高不可测的职业形象。也许是这种神秘感令我好奇,我对《编辑之友》产生了兴趣。在图书馆斑斓多姿的封面里,我发现了这一张朴素的面孔。希望能够从中了解编辑,找到一些提高写作水平的技巧和提高命中率的捷径。当时我想,一篇文章的好坏如何编辑是最有发言权的,了解编辑对文章的要求,就能够避免  相似文献   

18.
正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基础,编辑是出版社的第一人才资源。编辑工作的好坏,决定了出版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决定了一个出版社的命运。因此,出版社都希望有一批好编辑。而何谓好编辑?笔者以为,一个好编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必须编辑出版了一批好的出版物;其次,要具有良好的编辑职业精神;再次,具有较强的编辑业务能力。好编辑的自我修炼任何一个出版单位在引进人才时都喜欢三种人: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的人;踏实肯干能干的人;有奉献精神的人。不欢迎的三种人:给单位带来负能量的人;不作为的人;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我社原副总编辑、著名建筑编辑家杨永生生前曾赠言,要"做人、做事、做研究"。我经常以此勉励自己,做一名好编辑,要多做事、有作为。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强调:“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编辑在很大程度上肩负着这种导向的责任。如果把新闻传播过程比做一个链条的话,编辑是个中间环节,也是中心环节。编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中介性。它介于作者和读者之间,作者的作品,只有经过编辑的一系列工作,才能同读者或听众见面。有的同志对编辑工作的内涵作过如下概括:“…  相似文献   

20.
李下 《中国编辑》2007,(2):89-90
编辑是干什么的?听有的人说,编辑就是“拉稿子的”。这话按说也没大错,作者的稿子,可不就是编辑们又是打电话,又是登门拜访,从人家那里“拉”来的么!如果你仅是十分崇拜作者,害怕得罪作者,一字不易地把该作者的稿子发表出来,你确实也就是个“拉稿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