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一名去年刚参加工作的幼儿教师,看到孩子摔倒之后,我总是主动上前扶起,并忙着给他拍土,洗涮,而且为了使孩子不哭,总是说:“好孩子,摔痛了吧,别哭,老师替你揉揉。”但是,越是安慰,他越是哭,有时孩子本没有哭,一安慰他反倒哭了起来。为这事,我还苦恼了一阵子,因为幼儿园里幼儿磕磕碰碰总是难免,总该想个办法来对付呀。  相似文献   

2.
有一天,我跟一位设计师朋友聊到孩子的一些事,他说当他的孩子跌倒了,他会说:“自己爬起来,不要哭!”“自己爬起来很好,可是,跌倒了,会痛!可以哭!”我这样回答他。我的朋友笑了,大概也体会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有些“违反人性”。连忙改口说:“好吧!我会跟我女儿说可以哭;我儿子是  相似文献   

3.
父亲过生日,全家人济济一堂,长幼分成两桌,美酒佳肴很是丰盛。长辈们的一桌已经开宴了,这一桌上其他孩子也已动筷了,只有我的小侄女姗姗端坐着。有人问:“姗姗,怎么不吃呀?”姗姗眨眨眼睛说:“我等姑姑和妈妈呢!”大人们纷纷说:“别等了,你快吃吧!”姗姗说:“不,幼儿园老师说,吃饭的时候要等着和大人一起吃!”我弟媳一听,走过来搡了孩子一把,说:“就是你事儿多!哪来这些毛病!”姗姗委屈得哭了,一边擦眼泪一边说:“老师说,好孩子要懂礼貌……”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我常常听到幼儿园老师诉苦:给小朋友正音,教孩子说普通话,有的家长却说孩子“拿腔做调”,教小朋友  相似文献   

4.
细辨哭声     
凡是孩子都会哭,但原因不同,哭相也各不相同: 干嚎 这种哭往往只有声音,没有眼泪,哭哭停停,较为勉强。这种哭是孩子“战术性”的哭。孩子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并会从父母及旁人的口气中很快判断大人的态度。一旦大人屈服,自己的目的达到,他以后会变本加厉地不断用哭来缠人以满足他不合理的要求。对待孩子这种哭最好的方法就是别理他。  相似文献   

5.
要想让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大人可以这样做: 孩子一放学进家,就对他(她)说.快,快做作业去。孩子刚进屋准备,你就指责:“还不快做!磨蹭什么? 孩子边思考问题,边在手上玩笔.你看见了.就又气冲冲地说:“又玩上了,这孩子真没办法,总老玩不够!”  相似文献   

6.
孩子为什么总被别人欺负?这样的情形经常出现!你的孩子哭着跑回家来:“妈妈,他们都不跟我玩儿。”“他们都欺负我。”“没人喜欢我。”这样的情况让家长心碎。你看到孩子是那么委屈,你既着急又不解:为什么别的孩子不喜欢他?你隐约地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做了什么事而让别的孩子远离  相似文献   

7.
大人总是羡慕小孩无忧无虑,可是小孩在大人心中永远是个孩子,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小孩看卡通片时,大人在一旁说:“啊,真幼稚!”大人觉得幼稚,我们小孩可不觉得幼稚。小孩在大人心中永远不懂事。大人说话,小孩只要一插嘴,他们就会说:“去去去,大人说话小孩插什么嘴!”其实,我们小孩懂的事,大人不一定懂呢!大人们可以做自己乐意做的事,就算做错了,小孩也不能批评他,不然就会说你没大没小;小孩就不一样了,处处受大人管,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错了事,大人又是责备又是教导,唠叨个不停。小孩有许多心里话想对大人说,可是却不敢大胆地说。如…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则漫画:儿子坐在地上哭闹,父亲心烦地对妻子说,儿子要什么给他买就是,怎么能让他哭呢?妻子说,你知道他想要什么,他要“天”。 没想到,孩子竟然“明目张胆”地要“天”了,足见做父母的娇惯孩子到了何等地步。  相似文献   

9.
到一位朋友家去玩,朋友家的孩子不小心被椅子绊倒,哇哇大哭。朋友立即抱起孩子,一边念叨着“宝宝乖,不哭,我打死椅子”,一边用力拍打着椅子。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疑惑了:“椅子错了吗?”由于顾及着面子,本来不想说什么,但是转念一想,如果不说,这种做法会不会对孩子产生严重的误导?孩子被椅子绊倒,这跟椅子到底有没有关系?或者是大人的错。大人没有按照安全的要求合理摆放物品,导致孩子被绊倒,这时大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告诉孩子“我错在什么地方”。这样做一则教育了孩子应该合理摆放物品,二则“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为本身给孩子做了…  相似文献   

10.
新聚焦我们翻阅一些“小学生优秀作文”时会发现,这些作文中刻画的孩子形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都特别懂事听话。这里的懂事听话是说他们为了博得大人们的喜欢,可以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完全按大人们希望的那样去做。所以,这些孩子从不淘气,很少出错,还时常得到大人们的夸奖,很像一个“小大人”。那我们是不是都要去做这样的“小大人”呢?不,这不是真正的孩子!马小跳才是真正的孩子!因为他完全表现出了孩子的天性,那就是淘气。马小跳的淘气不是无理取闹,是有理的。因为想让安琪儿长高些,就浇了安琪儿一身的水;因为想看轰隆隆老师变魔术,就…  相似文献   

11.
王倩芸 《家教世界》2023,(26):52-53
<正>“孩子太小,做什么家务?”“孩子做不好,还不如自己做”“做家务是大人的事,孩子好好读书就行了!”说起做家务,很多父母往往认为离孩子很远,孩子只要成绩好就行了。但是,这样真的好吗?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不会做家务,将来他如何独立生活?为什么要提倡劳动教育?让孩子做家务就那么重要吗?  相似文献   

12.
一天,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妈妈在厨房里喊开了:“小宇,做作业去!”好烦人哪!可是我知道不做的后果,只好趴在写字台上开始做同步练习册。我边做边想,干什么都被大人管,要是有一个没有大人的世界多好啊!这样做什么事都自由自在了。突然,一阵大风吹来,把爸爸妈妈卷走了。我高兴地大笑起来:“哈哈!我自由喽!”我跑出去一看,“咦,别的大人呢?怎么都不见了?”原来大人们都乘风去北京看天安门了。我太高兴了,又唱又跳,手舞足蹈。不知过了多久,我的肚子唱起了“空城计”,可是,我不会做饭呀!没关系,去超市吃现成的!我到了超市一看,里面都是孩子,…  相似文献   

13.
拜读《山东教育》第16期“新论语”《切勿培养“学奸”》一文,深有同感。与老师们聊起这一话题,观点也比较一致:孩子越来越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变着法地讨好你,想让老师表扬他。“学奸”也大概由此。老师们的所言难免以偏概全,想得到老师的夸奖也未必是在讨好老师,具体情况应该作具体分析。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看大人的眼色行事,处处显得十分乖巧,家长和老师不但不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是否存在问题,反而认为这样很好,是孩子懂事,讨人喜欢,这就实在不敢恭维了。孩子就其天性来说,本该是当哭则哭,当笑则笑,是…  相似文献   

14.
陈锦燕 《师道》2014,(5):38-39
你敢去抱哭着的孩子吗?据说作家赵树理下乡工作时有个经验:若看到有人带着的孩子在哭,赵树理同志会接过孩子一边哄一边与大人拉话,若孩子继续哭。那人也不会怪他,若孩子不哭了人家还会感谢他.这样他很快就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我觉得赵树理同志的聪明之处在敢于在孩子处于逆境之时给以关怀。在人处于逆境时,  相似文献   

15.
清晨入园,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紧紧抓住大人的衣襟,哭着说:“妈妈,我今天不想上幼儿园。”妈妈急着上班,一把扯下孩子的手,“不许哭!再哭,妈妈就不来接你。”孩子虽然勉强止住了哭声,但他的眼泪还在流。 游戏时,明明一不小心撞到了玲玲,玲玲大哭起来、明明连忙把她扶起来,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但玲玲还在哭。明明理直气壮地说:“我都向你道歉了,你还哭什么?再哭,我就告老师去。”玲玲的哭声比刚才小了些,但她仍在抽泣。 上述现象,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难免会有哭声。哭,是孩子…  相似文献   

16.
公园里我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个孩子不小心摔倒在地,立刻哇哇大哭起来,孩子的奶奶急忙跑过去,拉起孙子,抱在怀里。一边拍打地面,一边狠狠地说:“打死你这个坏东西,让你跌我家宝宝!”于是孩子停止了哭,也和奶奶一起抬起小脚在跌倒的地面上跺起来。这样的画面大家都很熟悉。而一篇写幼儿生活的小说《小胖和小松》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啪嗒!”小松恰好撞在一个叔叔的腿上,跌了跤。那个叔叔立刻把他抱了起来。可是小松很不服气,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不哭,这才算有本事呢,他跌倒了就从来不要人家拉起来的。“我自己,我自己会起来。”小松说着,又照原…  相似文献   

17.
有一天,我跟一位设计师朋友聊到孩子的一些事,他说当他的孩子跌倒时,他会说“:自己爬起来,不要哭!”“自己爬起来固然好,可是,跌倒了,孩子会疼的,疼了,难道不可以哭吗?”我反问他。朋友闻听,一下子怔住了。朋友自己就是个小时候不爱哭、长大后连“苦”都不会说的人。在人们心目  相似文献   

18.
《365则寓言》中有一则《曾子杀猪》的故事,说的是曾子的妻子上街买东西,小儿子又哭又闹,做母亲的只好哄他说:“一会儿我给你杀猪吃。”小儿子就不哭了。当曾子的妻子回来时,看到曾子正准备杀猪,她就责怪说:“我是和儿子闹着玩的,你怎么当真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要学父母的样子,你这样做不是欺骗孩子吗?将来怎么能教育好他呢?”说完,曾子便把猪杀了。做父亲的曾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有过亲身体会。那时我正上幼儿园,星期天,妈妈和爸爸正在家里剥玉米,让我做数学题。事先说好了,做完题就让我和小伙伴…  相似文献   

19.
我园每期开学有一部分新入园的孩子总是爱哭:有的要大人陪他一起玩,一起上课,不准大人离开,否则就哭得死去活来:有的不愿进幼儿园的门,家长抱进幼儿园,他不下地,哭着吼着'要回家!"有的是在室外玩他不哭,一进教室就哭;有的是看到别的孩子哭他就跟着哭,喊着要妈妈,要回家;有的孩子哭起来不得了,不管老师采取什么办法,都不行.  相似文献   

20.
女儿不足四岁,却不乐意做“小孩子”。每当大人们怜爱地说:“这孩子,多可爱!”她就会把手背在身后,唬起小脸、踮起脚尖、昂头挺胸,义正辞严地:“你们是大人,我是小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