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深入语文阅读课堂,发现尽管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人数多了,但回答却大多是缺少个性的人云亦云的见解,甚至就是参考书上的现成答案。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进行主体性阅读呢?本文认为,教师要教出个性,学生也要读出个性,积极倡导语文课堂的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2.
孟智 《中学文科》2007,(7):99-99
时下,尽管“满堂灌”的现象已被摒弃,课堂上举手发言的人数多了,但学生的回答却大多是缺少个性的人云亦云,尤其缺少融入自我理解、独具发现的思考。究其原因,是学生并没有真正进行主体性阅读,更说不上自主探索、自主感悟了。究竟是什么妨碍了学生在阅读中自由思维呢?  相似文献   

3.
只要深入课堂,我们就不无遗憾地看到,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为共识,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早已被摒弃,尽管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数多了,但学生的回答却大多是缺少个性的人云亦云的见解,尤其缺少融入自我理解、独具发现的思考。课堂表面的热闹掩饰不了学生思想的贫乏和精神的苍白。究其原因,是学生并没有真正进行主体性阅读,从而进行个体的精神探索;是教师仍在替代学生阅读,顶多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温情的灌输面目。学生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话语权,这依然是一种学生阅读主体的潜在失落。究竟是什么妨碍了学生在阅读中以自由的心态、自由…  相似文献   

4.
付宁 《教学随笔》2010,(12):7-8
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交流情感的主要渠道之一。目前,有不少学生不重视阅读,鄙薄读书或不善于读书;有的语文教师迫于中考压力,课堂阅读教学以“讲读”模式为主,追求答案、思想上的“一统天下”,学生阅读缺少个性化,致使阅读能力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5.
几经争辩,几经探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为共识。那种“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早已被老师断然摒弃。然而,纵观我们的课堂上,虽然我们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回答权,但学生是否真正可以进行主体性阅读?进而进行个体性精神探索了呢?只要你深入课堂,我们就不无遗撼的看到:尽管课堂上学生举手的人数多了,回答问题的人数多了,但学生的回答却依然是  相似文献   

6.
目前数学课堂阅读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很多教师仅是走形式,并没有正规对待这一环节,有的教师重视了阅读,但又不注意阅读反馈信息的回收,致使阅读与讲授脱钩.笔者曾就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几何》教学情况作了一次调查,尽管这套教科书的一大特点就是提高了其可读性,每单元后都有“阅读材料、小结”,小结中每章节的主要概念、性质、判定都要填空完成,但不少教师没有重视这一要求,只是在单元复习时,作为问题让学生课堂上回答,当一般习题处理;有的教师以“课后把这一单元内容复习一遍,思考习题,下节课提问”作要求,学生仅是“对问题,找答案”,把课堂上要求做的转移到了课外.这些做法显然都辜负了编写者要求师生重视教科书阅读的本意.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课程的理念精神出发,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活动中创设各种阅读活动情境,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使整个阅读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参与阅读活动,学生在阅读对话活动中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8.
一、课堂阅读理解课的教学课堂 阅读理解课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场所。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训练其阅读技巧,提高其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要牢牢把握“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的原则,把学生培养成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阅读中出现的问题的有效阅读者。针对我国高中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的语言理解困难,  相似文献   

9.
禹妮 《湖北教育》2005,(4):16-17
学生生活经验、背景的差别,个性心理的不同,思维特点的各异,决定了学生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师生、生生交流中所获得的体验感悟都是独特的,课堂上许多生成性资源也是个性化的。所以,我们要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让他们自己的知识和文本表达的意义碰撞,生成多元的阅读结论,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刘文娟 《学子》2014,(3):1+7
正尽管我们的英语教学历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由于缺乏专门的阅读训练,尤其是以语篇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为核心的阅读训练不足,再加上学生对阅读的认知偏差,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差、学习兴趣低、成绩没有突破。而课堂,作为学生接受英语的一个重要场所,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方面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一、阅读的重要性在听、说、读、写四个环节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英语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能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的语言实践来完成的。而学生的语言实践在课堂上,则主要表现为回答教师的问题。本文深刻剖析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的三个主要情境:学生回答问题不符题意;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学生回答问题直扣主题,同时教师适时点拨,耐心等待,旨在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思考来回答教师提问,有效形成创造性思维,力创"学生自主提问"的成功课堂。  相似文献   

1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的营养品。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堂阅读,充分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妙处。一、激发阅读的兴趣,焕发阅读的激情教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动力,培养学生课堂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阅读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熏陶和积淀以及培养学生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需要重视需要加强。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阅读时间、缺少阅读书籍、缺乏阅读兴趣、缺乏阅读指导。应该从保证阅读时间、挖掘阅读资源、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等方面提出指导方法。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高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应该将真情融入阅读课堂,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注重教师精神引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课内外结合,师生共同构建个性化阅读模式,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实现自身精神成长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建立师生平等的教学环境,创造适应学生发展和谐课堂,在良好的氛围中,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独特感受,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倡导阅读,批评,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批评,弘扬学生的阅读个性,超越作品,尤其不能以“标准化”的解读去代替学生的思考,去禁锢学生。  相似文献   

16.
武尊民 《中国考试》2000,(10):35-41
英语阅读能力反映学生应用英语词汇、语法及语篇等语言知识的综合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感觉困难,或是在认为读懂了文章时,却不能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于是在考试时,遇到英语阅读理解就感到紧张或是缺少自信心。本文将从阅读能力训练与英语高考阅读理解答题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不少的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花大量的课时,以大量的例文.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下了不少的功夫,结果是学生阅读的兴趣并不浓厚,阅读的能力也并不强。阅读过程中应有的心灵体验、思想碰撞、精神对话消失。致使学生人文素质低下。探究原因,我认为:教师自己对所教文章缺少深刻、独特的体验,偏信专家、教参。很多时候,为了赶进度,就把结论直接告知学生。对学生富有个性的体会不予理会。如此“责任心”滋生了学生的依赖思想、奴性意识。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实施体验、感悟式阅读教学,还学生以阅读主体的地位。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感悟作品。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究竟怎样?答案不容乐观。笔者在所任教的学校对初中三个年级各选取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答卷的学生162人,有效答卷156份,其中回答"喜欢名著,经常阅读"的16人,回答"无所谓,偶尔阅读"的41人,回答"不喜欢,很少阅读"的99人。对不能阅读名著的原因,学生观点主要集中在:读不懂,没趣味;缺少条件,家里没有名著;中考分值偏低,考题简单。  相似文献   

19.
调查显示,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大都带有很强的盲目性,缺少明确的阅读目的和有序的阅读计划。如何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引导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阅读秩序,从而真正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提升语文能力呢?本人略作浅易陈述。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提高阅读质量呢?我们进行了课堂阅读教学的理论探讨和有关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