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动目的: 1.使学生知道一次性消费品的种类,一次性消费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论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一部分一次性消费品。  相似文献   

2.
诸多幼儿教师上课的时候习惯于站着或坐得高高的跟幼儿讲话,这样,自觉不自觉地会在孩子面前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或以命令的口吻去教训孩子。据报道,在国外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交谈或讨论问题时,总是采取“蹲下”的姿势。而我们不能经常蹲着,何不同小朋友一样坐在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全体人民都要自觉或不自觉地经常不断地参与到各种不同形式的经济活动中去。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经济知识,许多人在参与经济活动中,处于盲从地位,为社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认识来自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前提或基础,离开实践,就无从认识。但是,实践不会“自发”地形成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认识来自自觉的实践。要使不自觉或不很自觉的实践,转化为自觉或比较自觉的实践,就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实践情况进行分析、概括,从而对事物形成规律性认识,才能实现这种转化。进行这种分析、概括,就是总结。可见总结是认识运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是认识过程的一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从认识的感性阶段到理性阶级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教材分“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和元曲”及“明清小说”三目叙述,分别涉及到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主要体裁及形成、主要流派及特点、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本课虽知识点多、跳跃性强、时间跨度大,但条理清晰、线索明了、知识结构完整、语文课本中历代名篇名句的选读,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上成语文课。适当地串串门,  相似文献   

6.
巫惠群 《江苏教育》2008,(18):19-20
潘新和教授说:学生言语生命的生长。是一个自为到自觉的过程。在向着“自觉”的途中,往往需要适时的唤醒和点化。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扮演唤醒和点化的角色,而不是教化或教导。  相似文献   

7.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有一个“永远要坐前排”的典故,“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现实生活当中,呈现较多的确是“后排现象”:开会、讲座人们习惯于坐后排;教师习惯于将学习成绩差或表现差的学生安排在教室后排……在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后排现象”:在身体练习中,许多学生喜欢排在队伍后面,自觉或不自觉地“甘为”人后,默默充当看客。“前排”和“后排”虽一字之差,但却体现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主动后排”背后会有着怎样的隐情呢?是让学生永远主动地往后排还是积极地站到前面来,是体育教师需要为之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效果,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教学设计工作。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创造一个教与学最优化配置的条件。本世纪五十年代,教学技术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教”,以后发展到“教什么”。七十年代开始转到“如何学”,即学习需要的研究,把教学的中心从“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以下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阅读的关键是理解。对阅读过程的研究表明,阅读不是一种被动的、只要求读者“破译”文字符号的活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经验和背景知识“注入”所读的材料当中。举例来讲,读到“生日”这个词,一般中国人可能联想起长寿面,美国人联想到的则是蛋糕和蜡烛。由于人们经历各不相同,背景知识的多少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传统消费模式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障碍。由于当前消费主义影响难除,新的消费模式不可能迅速形成,消费价值观教育缺乏实效,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进行消费控制有其必要性。消费品质量、一次性产品、大型活动、异化消费、餐饮等应是消费控制的主要内容。通过实行消费品标准化生产、采取价格杠杆调节、完善废物利用制度和消费法律制度等措施可以对消费进行有效控制,并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1.
孔子对超自然力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这种存而不论的态度成为儒家宗教观的基石。明朝中叶以来,贵州各民族掀起学习儒家思想的热潮,儒家宗教观成为各民族学习汲取的重要内容。因之,贵州各民族既承认自然力的伟大、神秘,又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改变自身命运寄托于人间力量。正是在儒家“敬而远之”的宗教态度影响下,贵州各民族无神论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编辑部的话     
“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读者在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中已或多或少地发现,但其主要的缺陷及其对我们的教育事业的危害,许多读者并不一定有一个精清楚的认识,加之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的惯性作用,因而在思想上自觉或不自觉地为“应试教育”辩护,在行动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用“应试教育”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迟迟不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浅淡“应试教育”及其转轨》分析了“应试教育”的主要弊端及其长期存在的原因,并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值得广大读者一读。 联系地区经济特点,办好职业技术教育,对科教兴黔的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赤水市职业高中紧密联系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实用型人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使学校得以迅速发展。他们有哪些经验和方法,请看  相似文献   

13.
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场所,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它自觉或不自觉地教会学生有益的知识,培养潜在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一般来说,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软硬文化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缺一不可。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也是可以通过触觉或视觉感知到的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14.
1.校风具有深刻的同化感染作用 存在决定意识,校风一旦形成,就会对生活在这个环境里的成员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人的心田,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它使整个学校具有一种强烈的气氛,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使人们的行为自觉不自觉地承受它的感染。对于不符合它的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的人,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强制”他们与校风环境相适应。他(或她)在集体环境中受到无形压力的作用,首先从外表上顺从,进而在感情上接受,再到信念上的自觉地与集体环境气氛一致的倾向,直至采取对集体的从众行为。如果其成员不能采取从众行为与集体心理和行为气氛相一致,他就难以在这个集体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文本接受过程中,接受主体对阅读文本常常会出现“正解”或“误解”现象。这种“误解”或叫“误读”,包合“正误”与“反误”两种情况。“正误”利于对阅读作品的理解,“反误”则是牵强附会的认知、评价和歪曲等。“反误”亦可分为自觉的和不自觉的两类。它们不惟会给作者带来损害和不良影响,也会误导读者。因此,应明辨“正解”与“误解”,提倡“正误”,反对“反误”,尤其要提防和摒弃自觉的有意识的“反误”。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教育形态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生着变化,对教育观念、教育活动产生了现实而深刻的影响,简称为“教育网络化”,用以强调从传统教育到网络教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育网络化进程的特征及其表现,以及教育网络化对美术教育的影响,尤其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7.
西汉的恋情赋采取以男性为中心的角度,或写女主人公企求爱情,或写她们“愿枕荐席”,带有一定的庸俗情调。东汉末年的恋情赋则改变了西汉的陈腐套路,而代之以平等尊重的态度,表现男女双方纯真情感的交流。角度的不同体现出西汉、东汉士人对女性态度的变化,由贬低到尊重再到仰慕。汉末士人借恋情赋一步步地走向世俗,走向情感,走向内心,进而走向人性的回归与文学的自觉。  相似文献   

18.
也许心中一直装有“要当名好教师”的信念,或者是天生就喜欢孩子们的缘故吧。自从我一“沾”上教师这个职业,就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着好的教学方法。最直接的.还是从别人的公开课中学到经验。  相似文献   

19.
当前,有的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数学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了所谓“大运动量练习”,即“题海战术”,以及“5311高难度练习”(注一)等倾向,实践证明这是错误的,理论上也是没有根据的,因为这样下去,势必严重地削弱和影响到基础知识的教学,对培养国家人才是极其有害的。这股教学中的“不正之风”已经引起广大群众和领导的关怀和重视,让我们都来分析和批判教学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词话本”中的“剧曲”和“散曲”所显示的叙事功能,说明小说在叙事发展过程中,由注重“事”向注重“叙事”发展转化,而这一转化过程总是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不成熟到成熟。这一研究是叙事学的基本命题,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