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义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也包括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狭义的民族声乐艺术,则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现代人所说的“民族唱法”。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唱法,同时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由两者融会贯通而成。声乐艺术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文化的制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导致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从广义上讲,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可谓形式繁多,内容丰富。而现代民族声乐是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戏曲、说唱艺术演唱方法,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融会贯通而成的一种唱法。因此,戏曲和现代民族声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民族唱法简单地说,就是发展、更新、进步了的民间民歌演唱.它是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演唱方法,由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融会贯通而成的一种方法.民族唱法是一门独立的声乐艺术形式,它与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声乐应该包括民歌、戏曲、曲艺等一切用来表演的各种艺术形式,也有人把它分为民歌、说唱、戏曲和民族新唱法四大类。本文所提及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是指民歌及民族新唱法。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在公元20世纪经历了自其诞生以来最为坎坷与艰难的岁月。改革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声乐是对传统的民歌、戏曲、曲艺唱法和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的各种唱法的总称,它体现了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是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初步建立了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以民族语音为基础,以科学的发声为原理的中国式歌唱艺术。民族声乐在演唱中具有一种符合民族欣赏习惯和审美习惯的质朴感和亲切感,并具有民族的气质和感情,容易被我国群众所接受,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李艳慧 《中国教师》2009,(16):33-34
20世纪40年代,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一些文艺工作者.为了使自己的演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他们研究传统民歌、说唱和戏曲的特点和规律.并努力学习这些传统声乐艺术的演唱和表演技巧,同时,他们又借鉴西洋美声唱法,形成了当时风格独具、举世无双的“戏歌唱法”。  相似文献   

7.
邓兰 《中小学电教》2008,(12):78-78
<正>从广义上讲,民族声乐是指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具有这三类风格的创作歌曲在内的艺术范畴。但我们现在所说的民族声乐并不包括戏曲和曲艺,它是指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较强的创作歌曲以及在我们民族素材基础上借鉴西洋创作手法发展起来的民族歌剧。为了使民族声乐演唱在各方面更加完善,除了继承原有的技术技巧、风格特征,我们逐步借鉴了美声唱法  相似文献   

8.
所谓"民族声乐",并非单指传统的民族唱法,而是包含各种地方戏曲、民歌、民间唱法和民族化了的美声唱法等几个方面.我国民族声乐有科学、系统的传统理论和讲究"字、腔、声、情、味"的唱技特点.建立和形成新的中华民族声乐学派体系,既要继承和发扬民族声乐的优良传统,保持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又要借鉴、吸收外国古典和近代声乐精华,同时要坚持"双百"方针,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为了发展和提高民族声乐艺术,必须大力加强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民族唱法是我国人民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继承和吸收了传统戏曲、曲艺、民歌的演唱精华,借鉴并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科学方法,具有音域宽广、声音圆润明亮、穿透力强、吐字发音亲切、动人、演唱风格淳朴优美等特点,适合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特色较强的创作歌曲。  相似文献   

10.
民族声乐是指以目前我国艺术院校中民族声乐专业为代表的既不同于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又在继承和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所谓“民族声乐”,并非单指传统的民族唱法,而是包含各种地方戏曲,民歌,民间唱法和民族化的美声唱法等几个方面,我国民族声乐有科学,系统的传统理论和讲究“字,腔、声、情、味”的唱技特点,建立和形成新的中华民族声乐学派体系,既要继承和发扬民族声乐的优良传统,保持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又要借鉴,吸收外国古典和近代声乐精华,同时要坚持“双百”方针,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为了发展和提高民族声乐艺术,必须大力加强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民族唱法体现了我国传统民歌、曲艺、戏曲的演唱艺术精华,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喜爱。本文简要阐述民族唱法的内涵及其特点,重点分析了民族唱法在演唱中的若干误区并相应地提出高校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应对策略,以期能促进我国民族唱法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族声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借鉴文学、民歌、曲艺、戏曲等姊妹艺术,汲取西洋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具有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的一门艺术。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语言是演唱作品内容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地方民歌,戏曲,还有各种唱法对民族声乐的不同诠释,从中能充分体现出民族声乐的魅力。我们要不断学习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这是我们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包楞调》作为一首经典民歌,在演唱中体现了民族唱法的审美个性与艺术魅力。既包括传统的民族唱法,也包括在传统民族唱法基础上融合了美声呼吸方法、共鸣方式等技巧而形成的"民族新唱法"。在当前"民族新唱法"已成为民族歌曲演唱主流技法的情况下,选取传统民族唱法中的特定技法与之有机融合,进一步强化彰显民族声乐审美情韵的表演方式,是笔者演唱民族歌曲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民族唱法包罗万象,它囊括了民族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除此以外还包括当今较流性的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歌唱方法,这种歌唱方法非常注重的是歌唱者的音色美,它是由中国各族人民在社会实践和生成劳动中所创造出来的,所以民族唱法在广大劳动人民的音乐认知上有着极高的地位,本文将对民族唱法的特点、基本要素、艺术魅力、表现形式,以及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植根于不同的土壤,服务于不同的观众群。随着国际间的交流加强和信息的一体化,声乐的歌唱方法也随之变化融合发展。不但是在歌曲的演唱方法上民族唱法需要借鉴美声唱法的技巧,在曲目的演唱选择上也不能只局限于民族唱法的歌手才可以演唱中国民族的声乐曲目。美声与民族唱法的融合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只有相互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民族艺术文化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民族声乐演唱系统当中,戏曲唱法是中国传统唱法中最具代表性的唱法,它集中国历史歌唱方法之大成,又经过了宋元明清历代的锤炼,因而形成了既符合于自身审美特征又适应于自身发展的艺术范式,其许多训练方法是值得声乐界所关注的。文章以民族声乐戏曲唱法为题,试图窥探出戏曲唱法的训练规律,为民族声乐教学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9.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演唱方式,但随着文化的交流与传递,二者相互交融,互为补充。随着声乐不断发展,声乐演唱者运用自身掌握的演唱技巧使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互融合,使美声唱法逐渐民族化。美声唱法民族化不仅丰富了我国声乐教学的教学内容,对推动我国名族音乐的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必要性,并分析美声唱法民族化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如何促进美声唱法民族化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李雯 《考试周刊》2010,(32):215-215
一、中国民族声乐的历史形成 中国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音乐艺术,是汲取传统民歌、美声唱法、地方民谣及戏曲艺术广泛融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形式,有着中国民族的特色,也有着美声唱法的根源、科学的发声和演唱技巧。江明惇教授在《汉族民歌概论》中指出:“民歌是经过长期而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做.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周青青教授在《中国民歌》中将民歌界定为:民歌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它一般是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经过集体的加工,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