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英汉语言中都存在很多话语标记,它们发挥着不同的语用功能.本文比较了位于句首的英汉话语标记"so"与"那",功能的异同:它们都可以作为推导标记、提示标记、延缓标记,话题标记;不同的是"so"可以单独使用,用作态度标示语.  相似文献   

2.
口语话语标记语“说你什么好”可分为两类:假性数落和真性数落。其中表真性数落的话语标记语“说你什么好”,既可以充当话语提醒标记,与其前或其后语篇成分构成“数落言语块”;也可以充当话轮转换标记,位于表应答的话轮之前或之后,或单独作为整个会话的最后一个话轮。它具有评价、缓和、明示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对了”的词汇意义是“相合、正确”,在语篇中逐渐发展出了话语标记的用法:不影响句子的命题信息,衔接功能大于信息功能。这种话语标记的用法是对言语交际过程的调节和监控。“对了”通过各种方式来有效地指明语篇关系,从而使语篇连贯起来。  相似文献   

4.
“你别说”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出现的肯定性话语标记,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你别说”在语篇中位置灵活,一般出现在议论语境、叙述语境或者议论兼叙述语境中,从认知的角度看,它还可以表达言者的话语立场,包括信息确定、传情达意和推进语篇等。本文分析了话语标记“你别说”的演变机制,认为催生这种话语标记功能产生的机制并不唯一,它是词汇化、语用化和接入语语法的“征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你知道"可以界定为正在演化中的话语标记语。这一标记语尚处于词汇化初级阶段(习语化阶段),在话语中表现为多种变体形式。根据它与前后话语片段的指向关系,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话语使用模式。该结构在汉语自然话语中发挥着重要的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它从主谓结构演变为话语标记语是内在机制和外在动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J.K.Rowling的畅销小说Harry Por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及苏农的译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为语料,从话语组织标记、信息标记及情感态度标记三个方面分析了话语标记语“but”的语用功能,提出在语境分析的基础上,确定“but”在原文中的语用功能,识别说话者的交际目的,然后选择语用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汉语话语标记语,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交际意图及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话语标记语的应用在言语交际中必不可少,其在话语分析领域的研究中也有着重要作用。不同的话语标记语发挥着不同的语用功能,但也有同一个话语标记语在不同语境下发挥着不同功能的情况,例如英语话语标记语so。本文以《杨澜访谈录》为例,研究其对话中so的使用情况,目的使学习者对话语标记语so在会话中的语用功能有更深刻的了解,并能在日常交际中进行合理运用,促进沟通。  相似文献   

8.
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不同的交际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学界对单音节话语标记语如"啊"、"哦"的研究日益丰富,但极少把"呵呵"、"嘿嘿"、"嘻嘻"等双音节词纳入研究范围。本文从话语标记语的角度剖析"呵呵"一词,并分析其在不同语境下的语用功能。文章重点讨论了"呵呵"在言语交际中的话轮转换功能、应答功能以及语气缓和功能,并发现功能重叠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李恒 《文教资料》2011,(32):25-26
话语标记语是口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人们更科学地解释话语的生成和理解,从而有效地使用语言并实现成功的话语交际。本文以电视访谈节目为语料,对话语标记语"这个"和"那个"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交际主体的认知心理来探讨话语标记语在语用推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说句玩笑话”“开个玩笑”及相关语篇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话语中独立使用的"说句玩笑话""开个玩笑",凝固性强,是语用标记语,简称为"玩笑标记语"。有语用标记功能及相应的篇章功能。提前引导或后置补充所标记话语的理解方向,消除其不合适性或误解可能,增强其内容和言语形式的可接受性,并突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玩笑标记语与所标记话语构成语篇中的"玩笑言语块",内部,形式衔接语义连贯;外部,作为一个言语整体在语篇中相对独立地存在,并与上下文取得形式和语义上的多重联系。有言语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话语标记语是动态话语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从韵律的角度,结合声音的波形文件直观地探讨了话语标记语"I think"的语用功能,以期为话语标记语方面的研究补充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重在研究语言的普遍原则和人的认知规律之间的关系。运用该视角分析,话语标记语so置于句首以表示多种语用功能的新用法,其兴起并非偶然,而是有着交际需要、语义功能和群体特征等多重原因。So从连词演化为纯粹的句首话语标记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表示结果的连词;作为话语组织手段的话语标记语;结果语义脱落和话语组织功能弱化的句首话语标记语。追溯这一历程可以看出,so之所以能将看似毫无关联的语用功能聚于一身,与其本身的因果逻辑密切相关。从认知角度来看,句首话语标记语so的语法化过程是一个逻辑语义层面到话语层面的跨域映射。  相似文献   

13.
"还好"不仅出现在书面文学作品中,而且在现代汉语口语应答语中也广泛使用。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还好"的短语、副词和话语标记用法同时并存,短语用法多用于比字句中,有的表示"好"的状态的持续,通常包含说话人主观期盼"好"的预期,副词用法常表示"低位评价语",有的可以形成前后阶段的比较,有的具有篇章连接作用,可以单独使用,有"幸亏""幸好""好在"的意味,表示庆幸之情。"还好"趋向话语标记语用法,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整体意义逐渐强化;主观色彩的加重;重新分析,语义泛化。此时,"还好"的语义已成,不是必要的句法成分了,其副词功能在不断减弱,语义泛化,已经慢慢成为话语标记语了。作为话语标记的"还好"的语形不稳定,可以有不同的变体形式。从历时层面来看,"还好"的词汇化的过程也逐渐成为话语标记语。  相似文献   

14.
言语交际中常会出现诸如“well”“you know”“你知道”“我的意思是”等话语表达形式,它们被称为“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话语标记语可以起衔接、信息修正和言语行为调节等作用。本文试用礼貌原则来分析话语标记语,说明话语标记语是对礼貌原则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5.
“形”与“神”是中国画领域中对举的两个概念,它们十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具有不同的结合层次,而且其中包含不同的潜在话语。中国画“形”“神”结构及潜在话语,包括“形外之形”和“神外之神”两个方面。它们影响着中国画的创作、审美和文化价值,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解读潜在话语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6.
从语用功能上看,埋怨性话语标记是一种陈情性的话语标记。埋怨性话语标记语主要有“真是/也真是”“真是的/也真是的”“何必呢”“何苦呢”“至于吗”“你看你”“不是我说”“不是我V你”“看/瞧你说的”“你这个/种人啊”“再怎么说”等。埋怨性话语标记可以提示所说话语具有埋怨性的特征,其埋怨程度随埋怨语境、埋怨对象、埋怨内容等不同而有所不同。对埋怨性话语标记语的认知主要体现在对埋怨性话语标记语与语境关系的辨识、埋怨性话语标记语的互通性与差异性的认知和对埋怨性话语标记语功能的把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格式“看起来”的不同用法分为三种,并从句法、语义、功能方面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从“看起来1”到“看起来2”再到“看起来3”,这一格式从短语变为词,同时在意义上由表示动作到表示主观态度,功能上从实义词组到话语标记,“看”和“起来”的语义变化对此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好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其意义和用法较为丰富,可以作谓语、补语、语气词、话语标记等。作为话语标记时,"好了"后项一般是陈述句和祈使句的形式。语篇位置上,"好了"可位于话轮开始、话轮中间和话轮末尾。在人际功能上,具有劝慰、责怨、打断对方及提示注意等功能。"好了"与"行了"作为话语标记,存在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不是”通常被看作一个否定词,不过它在日常会话中已经演变出了标记话语的功能。从否定词“不是”到话语标记语“不是”是一个语法化的过程。从话语标记语“不是”在语音上所表现出的特征及其组成成分“不”和“是”之间的关系来看,它的语法化可以与“是”进一步语法化为词内成分放到一起研究,可以看成是“是”字词汇化的结果之一。  相似文献   

20.
话语标记语是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它对实现成功交际起到重要作用。"你丫的"是北方方言,常以口语形式出现。"你丫的"日渐失去其本身含义,具备多种功能。文章以《血色浪漫》为范本,在国内外学者对话语标记语研究的基础上,试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你丫的"这一典型话语标记语的制约条件及增进感情、表达心情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