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荐书     
《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12月版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作家的龙应台均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此书正是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诉说来表现母爱,且文字  相似文献   

2.
<正>龙应台老师的名字早有听说,却迟迟未看她的书,一直到这个暑假,才和母亲聊起龙应台。母亲很高兴,因为这是她很喜欢的一位作家,她告诉我,龙应台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也是一位很好的母亲,看龙应台老师的书,会很有收获。但,没有看过,我没有感觉,直到母亲把她的书递到我的手里,我才真正走进了这位作家。《孩子你慢慢来》,是她当母亲的时候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  相似文献   

3.
龙应台凭借犀利的文风被誉为华人文化圈"最有力的一支笔",但她不只是一个敢说敢骂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天下所有的女人一样,龙应台是女儿,是妻子,也是母亲;有温柔,也有深情,乃至脆弱。但是不管她的创作视野如何转换,龙应台作为作家与作为女性身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直没有改变,她始终坚持着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两性关系的理性思考。在变与不变之间,龙应台完成了从年轻时的略为莽撞向着成熟笃定的成功转变。  相似文献   

4.
24年前,《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一声怒吼,龙应台在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开始了她的杂文《野火集》专栏,短短一年,就像野火般地向四面八方奔窜燃烧起来,掀起一股"龙卷风",锋芒所至,震撼了台湾岛无数读者的心灵。随后,《野火集》有了大陆版,同样震撼了大陆读者的心灵,并且使龙应台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作为一个著名的专栏作家,龙应台以她锐利的词锋、灵转的文字、缜密的思虑、悍然无畏地揭开社会中的种种病象的文笔,激起了社会舆论热烈的掌声与凶猛的骂声。批评她的人指责她丑化社会,赞许她的人则把她看作剖析病态社会的勇士。不管掌声还是骂声,龙应台始终走着一条属于她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另一种交流     
韦秀红 《广西教育》2012,(44):68-68
《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与安德烈的母子书信集。龙应台说,在安德烈十四岁时,她离开欧洲前往台北就职,等她卸任回N)L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龙应台觉得与儿子之间有了一座无形的墙。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一定要认识大学生安德烈。于是,龙应台邀请安德烈以通信的方式共同写一个专栏,于是,有了这本书信集。  相似文献   

6.
于唯 《吉林教育》2009,(6):95-95
《孩子,你慢慢来》是龙应台写的一本关于她的两个孩子成长的散文集。龙应台被称为是“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她的文章一般都是万丈豪气的,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是万丈深情。这本书,决不是作家的作秀,而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更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做不思索的热爱”。  相似文献   

7.
美点赏析台湾女作家龙应台以客观犀利的风格著称,长于杂文和文学批评,同时她的散文也别具风味,通过对一些生活细节的描写,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在她营造的那一片温馨多情的气氛里,读来口有余甘。这篇小文通过写她与两  相似文献   

8.
龙应台,台湾的一支笔,犀利的笔。对国家,她一腔热忱。对时事,她比一般人敢说敢做。在当今社会,她用文字来暖人心,用怒吼来唤醒人们沉睡的意识。 知道龙应台是在电视新闻中,听着新闻播报员口中的她,我想当然地以为这个人是个男的,没有任何怀疑。  相似文献   

9.
正龙应台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她的文章,抨击时政,指点江山,常常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万丈豪情。然而,《孩子你慢慢来》一书,却让我读出了龙应台的另一面。当初买这本书时,还未来得及翻看前言及内容,单是这标题——如和风细雨般的轻唤,就足以吸引我,让我驻足。在这本书中,龙应台热切又直接地表达出她对孩子最质朴的爱和对"母亲"这个角色的认识。她放弃了自己早先的一些梦想,甘于做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从中发现乐趣,不曾后悔,都只是因为她爱她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张丹 《海外英语》2014,(4):193-194
《宠儿》是现代小说中颇有争议和成就的小说之一。作者托尼·莫里森通过一系列不连贯的倒叙手法向读者展示了一部完整的关于奴隶制、关于种族歧视、关于复仇的小说,同时它又是一部处处洋溢着无私母爱的感人挚深的小说。塞丝对孩子们的爱是无法改变和无法超越的,同时她的母爱又有别于普通意义上的母爱,因为她的爱过于浓厚过于极端,她宁愿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也不愿看着女儿重复自己做奴隶的悲惨命运。如此浓厚而畸变的母爱是同她当时所处的奴隶制度这一特定历史背景是紧密相关的,也是对奴隶制最无情最犀利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在当当网上觅书,突然发现有龙应台的散文集《孩子你慢慢来》,我欣喜不已。 龙应台的大名,在我,早已如雷贯耳。年少时的我,便以仰视的姿态膜拜她的文字,对她无比敬仰,并一直以为1984年写《野火集》、写《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一定是台湾政界或者新闻界一位铁铮铮的男子。大学时,  相似文献   

12.
方正 《学习之友》2011,(7):40-43
2010年8月1日,台湾作家龙应台应邀在北京大学发表了她有关“中国梦”的演讲,她说:“1975年,我23岁,到美国去读书,每天泡在图书馆里,除了功课之外,有机会就去读一些中国近代史的书”,结果,龙应台“第一次读到国共内战的部分,第一次知道1927年国民党对共产党员的杀戮,才知道之前所接受的教育有很多都是……谎言,这是一个很大的震撼”。  相似文献   

13.
依靠     
我会成为一座伟岸的山,做她永远的依靠,正如此时我如此依靠着她一样。有言道:母亲是苦吟的诗人,孩子是她最精彩的一首诗。亦有人说:母爱是人间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和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而这或许是我名字的由来,她说:心之所系,情之所牵。便是如此,我是她一生的牵挂,她是我永远的依靠。  相似文献   

14.
龙应台是驰名海内外的台湾作家。从社会学角度来考察,龙应台写作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台湾社会环境对其写作的刺激与她特有的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心理。  相似文献   

15.
[关于母爱的思考] 母亲是谁?母亲是世界的缔造者;母爱是什么?母爱是人世间的第二个太阳。因为她照到哪里,哪里就会无限温暖,春意盎然;如果没有她, 地球便成了黑暗死寂的坟墓。母亲是谁?母亲是治疗伤痛的良医;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治疗心病的药膏。因为她有两颗心,一颗心悬在空中,一颗心在你身上,当你遭受伤痛时,一声"妈呀"的惨痛呼唤还没落音, 她就把药膏敷在了你的伤口上。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家"的定义,古往今来,见仁见智。台湾作家龙应台女士在她的《寒色》一文中用她饱含深情而又略带伤感的笔致,以她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了"家"的内涵。"家是什么?"这实在是一道至浅至近的考题,大凡有家者几乎没有人会为它去耗费脑筋。但当有人把这道题目提交到你的面前时,你又如何作答?被问住的不仅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博大精深的龙应台亦会在读者的追问之下卡壳。《寒色》开头引用读者的问题,既是引入话题,也是启发阅读者思考,让我们在阅读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家"的定义,古往今来,见仁见智。台湾作家龙应台女士在她的《寒色》一文中用她饱含深情而又略带伤感的笔致、以她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了"家"的内涵。"家是什么?"这实在是一道至浅至近的考题,大凡有家者几乎没有人会为它去耗费脑筋。但当有人把这道题目提交到你的面前时,你又如何作答?被问住的不仅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博大精深的龙应台亦会在读者的追问之下卡壳。《寒色》开头引用读者的问题,既是引入话题,也是启发阅读者思考,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形成一种心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文学报》新近刊登了龙应台题为《如果没有人文》的文章,这篇文章是她做客香港大学后写的。在文中,她呼吁学校加强人文素养培  相似文献   

19.
莫雪莲  李慧 《广西教育》2010,(10):61-63
一、诗意导入师(深情讲述):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任你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生齐答)母亲!这种爱,叫——(生齐答)母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关于母亲、母爱的文章,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20.
五味母爱     
<正>母爱,是什么?她像阳光,她似春风,每人对她的感觉不尽相同。在我看来,母爱就是一颗五味糖。酸:那一年初春,天气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