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26年4月25日晚,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在灯火辉煌的米兰斯卡拉剧院举行盛大首演,中国民歌《茉莉花》成为贯穿全剧的主旋律之一。《茉莉花》是普契尼1920年从他的朋友、曾经出任意大利驻中国领事的法西尼公爵家的八音盒中"捡"来的宝贝。他将这首"很中国的音乐"多次用男声合唱、女声合唱、交响乐队等形式巧妙地运用在歌剧里,还改编成合唱曲《月亮出来了》。借着《图兰朵》的盛名,这首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的  相似文献   

2.
陈燕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4):109-112
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巧妙地将<茉莉花>等具有中国五声调式的"中国旋律"运用其中.在真实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双重话语环境下,普契尼根据音乐的需要、人物表演的需要对选定的中国音乐元素进行了选择性的审美化创作,十分明确地确定了其在歌剧中象征与隐喻的审美作用.<图兰朵>中真正中国本土音乐与作曲家本人独特音乐语言的完美糅合,对中西方音乐的融合以及歌剧声乐的教学和演唱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普契尼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意大利杰出的作曲家,他创作的歌剧作品,不仅坚持了意大利歌剧的优秀传统,而且也是真实主义歌剧的主要代表。歌剧《图兰朵》为普契尼的代表作品之一,《图兰朵》作为意大利传统音乐文化与新时期音乐文化有机结合的新产物,在戏剧效果与音乐效果上达到了完美融合,在该部作品创作方面实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本文就以普契尼较为鲜明的异国情调歌剧作品《图兰朵》为例,通过创作背景、人物特点、和演唱技巧等几方面对歌剧中女高音声部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歌剧《图兰朵》无论在音乐、题材,还是唱词方面均渗透着不少"中国元素"。本文从音乐、题材和唱词三个方面,系统解读了"中国音乐元素"在《图兰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音乐旋律三个方面阐释了普契尼歌剧《图兰朵》所蕴含的一种自我想象性表达,表现了中西方看与被看、自我与他者之间明显的二元对立。因此,可以认为《图兰朵》是一个他者镜像观照下的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6.
刘慧铭 《考试周刊》2012,(29):170-170
从熟悉到热爱,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许多例子都告诉我们这一真理:2002年12月3日,摩纳哥、蒙特卡洛世博会陈述现场,"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丫……"张艺谋拍摄的申博宣传片,5分钟里获得5次掌声,说明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茉莉花》的旋律,在西方人中传唱不衰,深入人心;2008年5月18日,央视抗震救灾募捐晚会现场,《爱的奉献》  相似文献   

7.
德国作曲家韦伯的剧东油兰朵特》.采用了币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万年欢》。二幕中的《中国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待》采甩了中国民歌几1茉莉花,上今‘竹」4.奥地利作曲家马勒的交响声乐套曲诗人的七首唐诗‘:- 乐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 6.意大利作曲家布索尼特》均引用了中国曲调。“《大地之歌)·‘泵用了拳百、王维、孟浩袱等肚曲书中国回旋曲》.、一,二的‘《图兰朵特组曲认剧乐 欲~一言 广、.《图兰朵特》、歌剧《图兰朵/法国作曲家鲁赛尔的三部名为·: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的合唱曲.奥地利作曲家克莱斯勒…  相似文献   

8.
贾克模·普契尼(Giacomo·Puccini1858-1924)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意大利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涉猎广泛,其中以普契尼歌剧《图兰朵》最为著名,咏叹调"宫殿里传出"是图兰朵公主在歌剧中的经典唱段。  相似文献   

9.
普契尼一生共创作了12部歌剧作品,每部歌剧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著名的有《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朵》《西方女郎》,等等。他的歌剧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的感情与命运为主,戏剧情节感人肺腑,音乐结构十分慎密。他尤其擅长塑造感情丰富的女性角色形象,大多以悲剧性为主。歌剧《图兰朵》就是  相似文献   

10.
协爱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普契尼创作的《图兰朵》是以古老的中国为背景的歌剧作品。组曲《舍赫拉查达》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创作的一部阿拉伯风情作品。本文将对这两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音乐主题进行分析,从音乐与文化角度探究东西方文化如何在音乐作品中完美演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普契尼的生平、艺术特点及歌剧《图兰朵》中女主人公"柳儿"的咏叹调《你那颗冰冷的心》做了介绍,笔者试图在理解掌握普契尼歌剧的创作思路及风格后,对该唱段的演唱处理进行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人物形象柳儿的咏叹调和剧情以及审美价值的分析,让音乐学习者与爱好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柳儿这个人物形象,以及人所体现出“崇高美”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是一部世界级的经典创作,这部歌剧中的人物形象是丰富而饱满的,音乐创造是极其成功的,其中蕴含的真实主义思想也是很有特色的。这部歌剧的艺术内涵丰富,艺术震撼力很强,是作者一生最成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咏叹调《主人,请听我说》选自歌剧《图兰朵》是剧中侍女柳儿所唱,乐段把柳儿柔弱、深情、无奈的内心表现地淋漓尽致。本文从普契尼的创作特点、歌剧《图兰朵》的创作背景风格等方面为基础,重点分析柳儿的人物特征、曲式特征、音乐风格和二度创作,结合笔者本人的学习经历和舞台实践,对这一乐段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大连大学学报》2019,(4):82-84
吉亚卡默.普契尼(1858年6月22日-1924年11月29日)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为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他采用一些老式规则中决不允许的各种和弦的奇怪结合使歌剧听起来更为震撼,一生创作12部经典的歌剧。第一部歌剧为《群妖围舞》,随后的《马侬.莱斯科》、《波西米亚人》、《蝴蝶夫人》、《图兰朵》等等20世纪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及其歌剧《蝴蝶夫人》的简介与分析都成为一部又一部的经典流传至今。而以亚洲日本长崎为背景的《蝴蝶夫人》更是不朽中的经典。本文结合普契尼的歌剧创作特点以《蝴蝶夫人》为例进行了介绍与分析,能较为直观的了解把握普契尼的歌剧特点。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往往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它包括课堂教学的顶层设计(整体架构)与教学引导策略(教学实施路径)。我在面向高中生的"赏析江苏民歌《茉莉花》"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从《茉莉花》的音乐文化之美、音乐形态之美、音乐情韵之美、音乐足迹之美等四个方面去架构课堂,依据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关注、体验、比较、探究等课堂活动去认识《茉莉花》的艺术、文化价值,获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东方主义视角下歌剧《图兰朵》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莆田学院学报》2019,(1):73-77
阐述歌剧《图兰朵》中具有浓郁异域色彩的中国民间音乐、儒道思想、婚丧嫁娶习俗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从东方学的角度来看,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元素是西方话语语境中的东方元素,是西方主义者在西方价值维度下建构的产物,歌剧传播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其实代表的是西方的利益,观众由此产生的崇拜西方文明而鄙视东方、否定东方文明的"全盘西化"心理与文化自卑感,也是所有现代中国人应该警惕的。  相似文献   

18.
普契尼(1858-1924)被认为是威尔第之后最伟大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但让人意外的是,当时很多音乐评论家对其作品的评价不高。例如在1896年《波希米亚人》首映后,一位意大利评论家写道:《波希米亚人》在我们的抒情戏剧史上不会留下多少痕迹。即使在今天,仍然有很多评论家认为普契尼的作品过于伤感,过于甜蜜;他的曲调太明显,最后几幕软弱无力。然而大众并不这样认为,要证明这点,只需把过去一百多年来全世界的票房收入列出即可。普契尼擅长戏剧、欢快的歌曲和优美的通俗剧;他也擅长热情明晰的旋律、和声与配乐法。无可否认,他创作了音乐史上最受欢迎的几部歌剧(中国的歌剧迷肯定对《图兰朵》当年在北京太庙上演的重大场景记忆犹新)。在普契尼出生150年后,他的音乐仍然跨越国界,感动着台下的每一位观众。  相似文献   

19.
普契尼(Giacomo·Puccini),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歌剧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蝴蝶夫人》这部歌剧是普契尼的代表作,也是真实主义发展的巅峰作品。本文以普契尼的代表作《蝴蝶夫人》为研究对象,由《蝴蝶夫人》的创作历程入手,从一个演唱者的角度出发,对剧中的著名唱段进行重点分析,在演唱风格、演唱技巧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从音色、音乐、情感变化、如何深入地诠释角色等方面进行艺术处理,让歌剧爱好者更好地了解《蝴蝶夫人》,了解普契尼。  相似文献   

20.
王榕澜 《考试周刊》2014,(71):27-28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朵》中的核心唱段《今夜无人入睡》自公演以来深受广大听众喜爱,本文对其创作手法作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