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问题是学生探索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的动力。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值得深思的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善提问?不敢反问?我们的数学教学为什么只教"学答",而不教  相似文献   

2.
教材不会直接告诉你"教什么和学什么"的内容。通过教材教师能够"教什么",学生能够"学什么"?通过教材教师需要"教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通过教材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这些问题关系着语文教学对话的有效性。语文教学对话以教材为载体展开,在教学对话生成  相似文献   

3.
"教材只是一个例子!"要想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教学必须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为什么要创新性使用教材,和如何实现创新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一、为什么要创新性使用教材1.教学离不开教材教材是我们实施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学都需要教材,对于高中化学教学亦不能外,离开了教材,学生的学习凝聚力不强,探究变得没有方向,感性认识和理性支撑都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4.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底×高",而不是"底×邻边"?这是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比较困惑的问题.教学就要基于学生的这种真实思维而展开,想学生所想,研教学之法,才能促进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5.
<正>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是由学生的"学"而定,为"学"而服务,"教"永远代替不了"学"。情境教学应创设的是"学习情境",置于化学教学中即是"化学学习情境"而不是"化学教学情境"。学习情境所呈现的材料信息应定位于"学",即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创设学习情境的一般原则有:真实、简单、有效、积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学习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指向明确,产生正向诱导和知识的正迁移。具体策略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我国在2012年发布了新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目标,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要"以人为本",教师要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化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一、师生关系更和谐  相似文献   

7.
传统教学偏重化学知识的传授,是为知识而教。教会学生思维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解决"、"对话教学"、"概念图"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思考,实现化学教学不仅为知识而教,更为思维而教。  相似文献   

8.
在回答化学教学论的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时,首先要对化学的学科特点及其认知规律有较为明确的认识。"教什么"的问题涉及到化学的学科特点,"怎么教"的问题与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化学的认知规律关系密切,而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又与"为什么教"这个教学哲学--教学的价值取向紧密相连,因此,认识化学的学科特点及其认知规律既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又是一个综合理论思维问题。首先需要说明,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科学特点是有区别的。在化学发展的低级阶段,人们可以把化学科学归纳为:主要是一门实验的、描述的、定性的、…  相似文献   

9.
陆军 《化学教学》2016,(6):9-12
教学为什么要研究、教学应该研究什么和教学怎样进行研究是"让教学成为研究"的基本问题,具有促进广大教师形成相应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功能.从"研究"与"教学"关系的角度考察,教学需要研究是因为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研究是促进知识发展的根本力量,同时学习本身也是一种研究;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与"教学价值、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相对应的"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等问题;从广义"研究"的视角考察日常的教学活动,广泛学习、实践反思和主题研究是教师实施教学研究,并逐步走向"让教学成为研究"境界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李引平 《中国教师》2013,(Z2):71-71
一、新课程标准下化学教学理念反思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新的理念成了我们课改教学的巨大驱动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去探究知识,去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要实现主体教育思想就必须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传统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  相似文献   

11.
逆向思维就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过来想".在我们平常的化学教学中,对正向思维关注比较多,而且学生由于长期的正向思维的训练,容易造成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能做到运用自如的解决问题.但也会束缚求异创新思维,影响逆向思维的建立.在教学中,让学生从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转变时,学生需要重新调整心理过程,改变思维习惯,这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2.
赵禹 《教育教学论坛》2014,(38):163-164
教学生学在中小学提倡的比较多,而在高校中对其关注不够。但是,在高校中教学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教学生学是教学的根本职责。高校中,学生的学习出现问题,教师也有对教与学运用不合理、对学生学习指导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对"教学生学"加以重视来解决。也就是说,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应重视"教学生学",认识到应该教学生学什么、为什么要强调教学生学、应该如何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13.
正一、概念生成——不能忽略背景化学概念的生成远不是告诉学生一个概念本身那样简单,为什么要建立一个概念,这个化学概念在化学知识的体系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让我们的化学概念教学有一个丰富的背景,而这正是目前的化学教学所忽略的.化学概念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应当如何生成?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是"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在实际教学中只要考虑了概念的生成背景与具体的生成途径,我们才能说这样的概  相似文献   

14.
化学教学设计是指化学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课堂教学要围绕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个方面进行设计,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也不例外,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样,同时也要考虑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教得怎样。针对复习课课型的特点,我们认为初中化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要关注以下几点。一、复习课教学设计的起点要关注学生新课程实施几年来,全省初中化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以往我们进行教学一切都是设置好的,教学目标是设置好的,每个教学环节设置时间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要设置几个问题,每个问题设置几个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如何引导到设置好的答案上来。这种教学形式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的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几乎不需要自主地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这种课堂教学不管气氛有多热烈,学生就像被摆布的木偶,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传统教学设计步骤如下:要改变化学教学的这种面貌,就要对设置进行质疑。改变以教为主的预设性…  相似文献   

16.
化学思维教学策略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教学,并不是教学生如何思维,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即学生自己教自己.要让学生自己教自己,最为关键的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讲究思维教学的策略,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动手设计实验、注重一题多解和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17.
许多同学在学习中都会有这样一些困惑:如地方时判断或气候分析等,教师一讲就会,而遇到问题就不会,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总是答不到"点子"上?为什么总是答得不完整?类似种种问题是学生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出现就在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新的问题之间没有建立起正确的联系,要建立正确的联系就需要有一定的反思技巧.笔者在地理教学中注意采用了以下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效率.但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考试指挥棒的束缚,中学化学课堂主要体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的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则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任务的角色.于是,我们就见到这样的景象:课堂成了演出"任务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好  相似文献   

19.
柯也好 《成才之路》2013,(20):74-74
传统语文教学重视教师的"教"而轻视学生的"学",这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受到了限制,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倡"先学后教",以学生为本,由课程封闭转变为课程开放,它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移,变"学跟教走"为"教为学服务",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现代化人才。因此,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打造更高效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有效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从中兑现包括对学生知识传授在内的,能力的发展,方法的迁移和个性的张扬,在情趣盎然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得语文素养全面提升的承诺.课程标准的这个"转变",曾一度使我迷茫:何为"教教材"?教书不教教材教什么?又何为"用教材教"?我们不是一直在用教材教吗?由此而产生的困惑,不得不引发我作深层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