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情感因素认识的不断加深与研究领域范围的进一步扩展,情感在声乐教学中的功能及其重要性愈显突出.本文浅显地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来初步探讨情感在声乐教学中的调节功能、动力功能与感染功能及其作用,以揭示情感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10)
声乐是一种用嗓音表达情感的艺术方式,它通过声音的变化诠释不同的音乐作品,表达不同的情感世界,听众随着声音的婉转起伏体会歌中的悲欢离合,作为音与美的结合,声乐教学中对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尽管声乐教学届对于学生情感表达的方式没有统一定论,随着声乐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对于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培养也有了全新思路,基于此,文章首先对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做阐述,接着分析情感表达能力在声乐中的作用,最后立足当下对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进行思考,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声乐教学只有融入情感元素,才能使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本文从分析幼师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了幼师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具体途径和作用,希望能够对提高职教幼师声乐教学的效果提供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4.
韩锋  邓凤华 《内江科技》2011,32(2):89-89
在教学过程中,以积极正面的情感教学激发调动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是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情感教学的定义、功能及其实施原则,阐释了情感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学理念的全面推行,加强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已经成为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情感功能的发挥,通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情知交融,促进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如何发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孙彬  王鸿俊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3):后插13-后插14
声乐作为一门用声音表达情感的艺术,是演唱者通过声音与音律对自我内心情感与认知的输出,更是欣赏者获得一定精神愉悦与情感体验的接收过程,是表演者与受众之间双向交付的情感交流过程。单纯的声乐作品只是词曲创作者内在精神的物质体现,而演唱者才是歌曲的直接表现者。声乐作品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唱者对声乐表演这一综合艺术形式的全局掌控。不同的舞台艺术实践能够体现出不同的声乐表演特征,对于声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表达也有所不同。因此,声乐表演艺术对于具象表现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志勇 《内江科技》2011,32(4):195-195
围绕"传统的声乐教学是否合适现代音乐剧的演唱教学"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实践;针对传统声乐与音乐剧声乐迥异的特点以及教学中的问题加以剖析。笔者认为,在音乐剧的声乐教学中,要认识到传统声乐与音乐剧声乐的异同,大胆地打破"唱法"带来的界限禁锢,求同存异,大胆创新,独辟蹊径。  相似文献   

8.
赵晰 《科教文汇》2009,(14):219-219
声乐艺术是通过歌唱来传达思想感情的.它必须在人们自身声音的生理基础上.通过正规、系统的训练。甚至达到一定高难度的训练水平才能完整地抒发其情感。在教学中,声乐教师应该认识到心理活动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适时地应用各种调整情绪的手段,激发学生对声乐艺术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保持高涨的情绪来学习声乐知识,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声乐演唱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舞台表演艺术。作为声乐演唱者,它的表演实践过程是集情感获得、情感表达、情感共鸣为一体的情感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情感的获得是基础,同时也是情感表达和情感共鸣的依据和前提。本文以声乐演唱中情感获得为主线探讨其在声乐学习和演唱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0.
情感表现是声乐艺术的生命,声音是声乐艺术的技术保证,是基础.声音好不是声乐艺术的目的,声乐艺术的目的是精神的体现.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要教导学生在注重声音质量的同时还要充分重视情感表现的重要性,做到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11.
吴时国 《科教文汇》2009,(35):187-187
自古我国就重视情感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育者主动与教育对象加强情感沟通,实现思想上的共鸣,需要火热的爱心,帮助解决思想和实际问题,实现心理上的满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育者都能够认识到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都能够正确看待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动力功能、心理功能、评价功能、调节功能等。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注重发挥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许芳芳 《科教文汇》2012,(7):141-14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声乐教学和研究中,对声乐的教学和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发扬人本主义思想,老师正确把握好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正确把人本主义思想运用到声乐教学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来,激发广大学生对声乐课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声乐学习氛围,充分地挖掘声乐教学本身的艺术内涵和价值,提高声乐教学的课堂效率。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声乐教学中的研究及运用对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声乐演唱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舞台表演艺术.作为声乐演唱者,它的表演实践过程是集情感获得、情感表达、情感共鸣为一体的情感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情感的获得是基础,同时也是情感表达和情感共鸣的依据和前提.本文以声乐演唱中情感获得为主线探讨其在声乐学习和演唱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仁娟 《今日科苑》2006,(10):99-99
本文结合声乐教学实践就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问题进行了创新研究,它对于搞好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曲凯 《今日科苑》2006,(4):I0014-I0014
声韵,作为声乐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直伴随着民族声乐发生和发晨的历史。声韵是中国特色暨民族民唱法的重要标志。声韵的根本基础在于语言。声韵是语言声音标准化、艺术化的台阶。尊重利用好声韵学规律,是搞好民族声乐教学,发展民族艺术的必由之路。因此,进一步研究声韵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美学特点,具有广泛意义与应用价值。一、声韵的形成演化流程及作用声乐是音乐艺术,也是语言声音艺术。在声乐艺术中,语言因素是第一位的。语言的产生肯定是早于声乐的;而且,语音的本身就具有音乐的性质。一首歌曲的形成,一般是先有歌词,然后才写曲;其明确的思想内容是通过歌词来表达的;曲子、旋律是为歌词服务的。曲  相似文献   

16.
声乐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歌唱者的心理品质自始至终都影响和支配着演唱的技术发挥及情感表达。在幼师生的声乐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声乐部分教学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幼师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对歌唱技巧的提高和培养阳光型幼儿教师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着重探讨声乐课教学中幼师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张明德 《科教文汇》2007,(11Z):128-128
声乐演唱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舞台表演艺术。作为声乐演唱者,它的表演实践过程是集情感获得、情感表达、情感共鸣为一体的情感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情感的获得是基础,同时也是情感表达和情感共鸣的依据和前提。本文以声乐演唱中情感获得为主线探讨其在声乐学习和演唱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8.
姚慧 《科教文汇》2012,(2):167-167,175
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纯熟的歌唱发声技巧,将作品内包含的思想感情生动完美地表达出来,用悠扬美妙的歌声感染听众。大多数的声乐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在教学中总是将歌唱的共鸣、气息等技巧视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对情感的培养缺乏重视。当然,如果想要出色演唱一首歌,演唱技巧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歌曲演唱中若只有演唱技巧是不能够完整表达一部好作品的,更不用说能感染听众。因此,教学者在声乐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与发挥。  相似文献   

19.
歌词在声乐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部好的声乐作品不仅要有动听的旋律,还需要有可唱的歌词。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日益重视,已有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来系统地学习声乐,而在传统教学中,我们重在学习歌唱的发生方法,忽略了演唱的情感。本篇论文是通过概括、举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歌词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性进行论述,目的使演唱者在参阅此论文后能够了解提高文学素养对声乐演唱有着积极的帮助,从而使演唱者多加积累文学知识,在演唱时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并发挥自身的演唱技术水平,使歌曲得以更完美的演绎,为演唱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尚媛 《大众科技》2010,(6):220-221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教学与演唱中,技巧训练与情感表现永远无法分开,没有艺术表现的的技术不具任何意义。文章主要从演唱所需要具备的各种技巧、情感的表达及技巧与情感的关系来阐述声乐演唱艺术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