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人类古老文明史告诉我们,哪里有水哪里就繁荣昌盛。据估计,当今在全球距海200km以内的陆域,集中了世界人口50%;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72个,占世界百万人口城市总数的73%。我国沿海12个省市(含北京市),国土占全国13.5%,耕地占全国31.6%,人口占全国41.2%。近年来世界各国把海洋开发当作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海洋热”,世界人口和生产力还不断向沿海移动,海岸带成为人类经济活动强大的引力场。  相似文献   

2.
我国围填海工程中的若干科学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尤其是近岸海域对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贡献。海洋可为我们提供生物、化学、海底矿产、能源和空间等方面的资源,其中海洋空间资源的多用途性对人类尤为重要,如生物多样性、水质净化、休闲旅游、海洋渔业、航运、港口、围填海等都与海洋空间密切相关。海洋的这些用途来自于人类对其生态系统(即生态环境)的各种不同服务功能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陆龙骅 《百科知识》2007,(4S):10-12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单元,包含了大气、海洋、陆地、冰雪和生物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全部过程。通过这些相互作用,地球高纬度地区不断驱动着全球变化,同时也深受全球变化的影响。极地拥有过去地球系统演变的独特信息,对认识地球系统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中国人》2012,(16):40-41
《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发布 共两万八千种生物 7月25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的重要成果——《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该图册基本摸清了中国海洋生物的“家底”,共收录我国海域海洋生物59门类28000余种。研究表明,我国是全球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海洋物种数约占全球已知海洋物种数的13%。《中国区域海洋学》和《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第三海洋研究所牵头编纂。  相似文献   

5.
一 现状和战略需求 我国是海洋大国,不仅有广阔的海域和绵长的海岸线,而且我国海域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海水化学、海洋生物、海底矿产、海洋能源等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海洋经济的新增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4%左右,到2020年预计可达8%左右。  相似文献   

6.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单元,包含了大气、海洋、陆地、冰雪和生物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全部过程。通过这些相互作用,地球高纬度地区不断驱动着全球变化,同时也深受全球变化的影响。极地拥有过去地球系统演变的独特信息,对认识地球系统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洋生态引导系统通过模拟水域生物发出的声波去引导有益水生生物进入安全水域(如:鲸类、海狮因迷航而搁浅、白海豚因迷航死于高速轮船撞击),驱赶有害生物进入人类活动水域(如:鲨鱼、虎鲸进入休闲沙滩海域),降低水域生物受人类活动的干扰,保护海域生物,从而实现海洋生态平衡和保护。该系统以对声波定位、交流为主的白海豚研究为突破口,研究白海豚交流声波"语言"及白海豚天敌虎鲸的声波,利用海洋生物学、仿生学、声学等学科,通过研发出由超声波接收器、超声波发声器、基于美国仪器公司开发的NI数据采集卡的声音处理器、Lab VIEW软件处理系统组成的一套基于物联网的海洋生态引导系统。  相似文献   

8.
科技快递     
《百科知识》2009,(22):11-12
人类活动致三角洲下沉 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多数三角洲地面下沉,从而使这些地区更易遭受洪水及海洋风暴袭击,对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在世界33个主要三角洲中,有24个正在下沉,其中85%的三角洲近年经历了严重洪灾,导致周围火片土地被淹。报告指出,造成三角洲快速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其中包括水库和水坝造成上游沉淀物增加、人工渠道及堤坝将沉淀物冲进海洋、因抽取地下水和开发天然气造成平原沉淀物大量增加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占全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逐渐进入了人类的视野。海洋.作为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所提供的生物生存空间比陆地大上百倍。特别是深海及洋壳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如何有效地保护海洋环境,维护近海海域生态平衡己成为各国制定本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海洋污染的途径很多,其中海洋溢油被认为是最严重、最广泛的海洋污染类型之一,已引起当前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我国海洋环境质量监测表明,石油类是我国海洋环境中三种主要超标污染物中唯一的有机污染物;部份站位沉积物中的石油类含量劣于第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受石油烃等的影响,12%监测站位的生物质量劣于第三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石油污染不仅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而且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严重的溢油事故会对局部海域的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破坏。因此,加强海洋溢油污染的有效监测体系的建设,深入研究石油污染的生物累积效应及毒性影响,对于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夏斌博士开展了基于整合生物标志物法的海洋溢油污染的贝类监测方法研究,为监测海洋溢油污染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