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43年5月12日,为接受加拿大新任驻华大使呈递国书,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从重庆歌乐山双和桥官邸乘车入城,前往国民政府办公处。不料,专车在行驶途中与美军卡车相撞,遂使林森突患脑溢血,卧床不起。8月1日,林森在双和桥官邸去世。林森的去世为蒋介石重任国民政府主席之职提供了机会,也引起了国民政府中央政治体制的一些变化。但是,蒋介石为什么会接替林森出任国民政府主席,这在以往的研究中是不太清楚的。本对此略作探析,以期深化对抗战时期国民党政治体制演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齐春风 《历史档案》2004,1(2):111-118
抗战爆发以后,日本除在军事上进攻中国外,还在经济上向国民政府据守的大后方发动攻势。国民政府则采取措施,予以抵抗。  相似文献   

3.
杨璐 《山西档案》2004,(5):28-30
从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至1949年8月国民党政权垮台,人们一般把这段时期的中央政府,统称为国民政府时期。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与图书报刊查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为具体地分析了抗战这个特殊历史时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一贯延续的对共产主义书刊的敌视态度,并着力探讨国民政府当时的图书报刊查禁政策。  相似文献   

5.
本组史料是从国民政府行政院要求公务人员掌握和遵守的《职员手册》中选编的,较完整地反映了国民政府对公务员管理的有关法律、条例、办法,对研究民国时期的公务员制度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特予公布。  相似文献   

6.
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政府移驻重庆,使其成为战时首都,并明定为陪都,从而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出版中心。本文着重简述从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还都南京这一时期重庆出版业的发展变化及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王云五(1888—1 979)没有学历,靠自学成才。辛亥革命后应孙中山邀请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1913年应蔡元培邀请就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司科长。以后曾长期主持商务印书馆编务。1946年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等职。  相似文献   

8.
1941年美日之间的谈判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涉及到中、美、日等国之间的国家利益。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谈判本身,尤其注重从美国角度出发进行考察,而对国民政府在1941年美日谈判中所持立场、发挥的作用等方面的专门著述较少。但是美日谈判的焦点就是中国问题,这一谈判与中国的前途及命运休戚相关,国民政府极为关注并竭力阻止美国对日妥协。下面笔者就美日谈判时国民政府的对策进行探讨,以请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9.
论抗战后杭州地区保甲运作中的保长与保干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焕鹏 《历史档案》2004,1(4):122-128
保长与保干事是国民政府时期国家在基层推行保甲制度过程中的基层行政人员,他们是国家基层政权得以顺利运作的保证。国民政府时期“新县制与地方自治专家”陈柏心曾指出:保甲的功用是安定社会秩序,自治则是地方人民参政的阶梯,是整个地方政府体制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重庆是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1939年5月5日,国民政府又改令重庆为行政院直属市。为了使重庆的城市建设与其政治地位相适应,重庆市临时参议会专门成立了“重庆市建设期成会”,集数十位专家学,经数月之努力,制成了《重庆市建设方案》。该方案不仅提供了一些重庆历史的史实,而且有些设想还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特予公布。  相似文献   

11.
夏天 《湖北档案》2014,(9):43-44
汪精卫早年是孙中山的追随者,1925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改组,汪精卫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汪精卫仍任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相对抗,自此他与蒋介石不和。1938年7月,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一向亲日主和的汪精卫。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璧君、曾仲鸣、周佛海等10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飞抵越南河内。  相似文献   

12.
熊鹃 《档案与建设》2007,(11):35-36
1932年林森当上国民政府主席后,一改往日浮沉不定的境况,连选连任国民政府主席长达13年之久,成了民国政坛上的一棵“常青树”.之所以如此,是林森在经历一番跌宕起伏后,练就了一套官场上“好功夫”。最主要的还应归功于他所养成的“无为”而“有为”的做人习惯,古人云:“人情阅透知纸厚,世路踏穿觉山平。”  相似文献   

13.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南沿海地区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被迫西迁,公路交通成为军事运输首要问题。国民政府为获得国际外援,重视后方公路建设,先后构筑和改善了滇(昆明)缅(畹町)、湘(衡阳)桂(同登)、乐(乐山)西(西昌)、兰(兰州)新(猩猩峡)等公路,傅与国际公路相连接。但1940年下半年,中越国际交通中断后,英国殖民当局因受日本南进的威胁,企图牺牲中国来换取与日本的妥协,封锁滇缅公路达三个月之久,这样西南国际通道随时有中断的可能,国民政府遵半定组织中印公路勘测队,查勘中印公路国际联络线,准备构筑最后的国…  相似文献   

14.
1937年3月27日,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长的翁文灏接到通知,要他出任中国政府赴英国使团的秘书长。  相似文献   

15.
徐惊奇  徐春美 《兰台世界》2016,(12):154-156
抗战时期,在国民政府外交部和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统一部署下,国民政府以国际宣传处为核心,展开了一系列的对外宣传工作。在对外宣传工作中,国民政府既有媒体外交工作思路,同时也兼顾方式的灵活和效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宣告了国民党政权的覆亡,东方欲晓,新中国的开国筹备工作提上了议程。  相似文献   

17.
从自卫到自治 --论国民政府的保甲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如平 《历史档案》2005,(1):103-108
保甲制度起源于西周,形成于宋代,是传统中国对基层社会实行有效统治的政治管理体制。民初曾一度被废弃,但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为了加强乡村的自卫力量,配合政府的军事“剿共”,又重新在基层社会编制保甲,作为统治和管理基层社会的政权组织。新县制实施后,国民政府把保甲融入地方自治,使保甲由自卫演化为自治组织。本文试图从制度设计和实际运作的角度,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国民政府成立国民参政会作为国家最高咨询机关。参政员由国民政府遴选产生,虽也包含了各抗日党派的一些代表,但是国民党员占大多数。中国共产党的参政员有毛泽东、陈绍禹、秦邦宪、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邓颖超等七人。该会成立初期,对于团结全国人民,发扬抗日民主,推动全面抗战起了一定作用。1941年皖南事变以后,中共参政员曾几次拒绝出席参政会,表  相似文献   

19.
裴书静 《兰台世界》2023,(3):148-153+157
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建立10个军事法庭专门审判战犯,其中,太原绥靖公署军事法庭的审判却是阎锡山保护日本“战争狂魔”的假审判,不仅战犯数量少、官阶低、判处较轻,还放过了甲级战犯和主要大战犯。究其原因,国民政府追随美国,从“宽而不纵”到彻底放弃;山西资源丰富,易守难攻,经济相对独立;阎锡山推崇日本军国主义,日军筹谋残留山西、东山再起,阎日一拍即合。假审判对国际社会、国内解放战争、日军日侨遣返等影响恶劣。  相似文献   

20.
1937年11月,中国军队在淞沪抗战中失利,南京陷入危机,国民政府于11月20日迁往重庆。日军为了威胁中国政府早日投降,不断派遣大批飞机对重庆进行大轰炸。国民政府成立了防空司令部,任命刘峙为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防空司令。国民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防空部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