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寓言》是福克纳后期创作的一部小说,该作品表达了福克纳对人的信念和对人性的关怀,体现了福克纳的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小说中的三位主要人物在面对邪恶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文章认为,福克纳创作《寓言》这部作品的目的不是为了赞美或是谴责人类,也不是对人类做出最终的评判,他想强调的是人类可以通过与邪恶抗争而不断进步,这种进步的希望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2.
论《熊》的双重神话原型及主题刘道全福克纳小说创作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对神话原型的自觉运用,通过隐含的神话原型参照使作品突破具体内容,获得一种超越时空的象征意义。《熊》曾被人称为“了解福克纳全部作品的关健”,①在这部篇幅并不长的小说里,福克纳却运用了两个原...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国南方代表作家之一的威廉·福克纳曾创作了小说《我弥留之际》.该作品自问世以来,就因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受到了读者和批评家的一致好评.福克纳所采用的多重聚焦手法为作品增添了巨大魅力.通过对福克纳采用的内聚焦、外聚焦,以及多重聚焦之间的相互转换,可以看出福克纳在《我弥留之际》这部小说中运用多重的叙述视角,体现了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极大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成功塑造了一个多重的话语世界.  相似文献   

4.
W.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最优秀的代表作家之一。神话因素的运用是福克纳作品的一大特点。他的《喧哗与骚动》被推为20世纪杰出的意识流小说。但许多读者对该小说的无时空性和神话因素感到难以理解。以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为基础,从圣经原型人物分析角度出发,探讨这部小说中的人物与圣经中人物的置换与对应,则可为我们提供一个赏析作品的新视角,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福克纳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八月之光》的人物和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但是人们远未读懂它.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探讨福克纳独树一帜的语言技巧和语言艺术,分析福克纳在这部小说中对克里斯默斯和莉娜两位主人公的生动刻画,可以看出福克纳在探讨人物身份和人物描写上的巧夺天工,以及福克纳使用语言来探索人物的潜意识活动,进而表达的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6.
受南方传统思想影响,福克纳在世系作品中用毁灭的范式塑造了大多数女性人物,但作为一个关注人类生存状态的现代作家,他通过女人的悲剧,积极审视和批判美国南方社会,预言它的衰亡,同时积极寻找出路。据此,结合福克纳的生平和作品,审视福克纳矛盾的女性情结和女性思想。  相似文献   

7.
罗茜丹 《文教资料》2008,(19):38-39
作为现代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一直就是文学界的大师.通过对福克纳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文体特征分析,发现其独特且丰富的写作手法也是值得人们不断探索的.本文通过理解小说中所运用的叙事技巧,试图对各个叙述者背后的深刻含义进行剖析.每位叙述者不仅从其自身的角度,而且从整个社会生活环境的角度解读着这部作品.通过众多的视角转换,这部作品呈现出惊人的活力,同时,爱米莉也更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8.
格非是一个十分讲究小说的文本结构与叙事艺术的作家,在他的长篇小说《欲望的旗帜》里,这一点也体现得十分明显。在这部作品中,格非更加关注如何将小说的结构与所表达的思想更好地结合起来。本文通过对《欲望的旗帜》这部作品的结构与思想内涵的分析,试图揭示这部作品“及物”的结构特点与“不及物”的人物状态特点以及上述特点所勾勒的当下人们的生存体验。  相似文献   

9.
现代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惊世之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精巧别致的对位式结构、混乱颠倒的时间序列以及变幻多重的叙事视角等新颖独特的结构艺术技巧,描绘了一幅美国南方贵族没落的历史画卷。本文就此三方面结构创作艺术来揭示其深刻的思想主题,展示作品与众不同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福克纳典型代表作《夕阳》这部小说,利用主人公南茜的相关遭遇和生平描述为主体框架,以不同叙事策略为手法,展现出当时美国社会环境中对肤色、人种和种族之间的歧视和不公。以《夕阳》作品中采用的不同叙事策略为切入点,通过对不同叙事策略的分析来解读叙事策略对文章主题的表现,从而极大地凸显出《夕阳》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这篇小说中酝酿的情感和表达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文坛上,福克纳一向是以乡土作家著称于世的,他的作品“约克纳帕塌法世系小说”,规模宏大,人物众多,横跨美国南方二百多年的历史,是美国南方社会,尤其是南方人精神面貌极为神似地写照,其强烈的地域感,历史感,乡土社会感是美国小说史上前所未有的。” 然而,细分析福克纳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福氏的小说乡土感只是其外表,而其内在深刻的含义却是对人生存境遇的思考。他作品中的人,人的境遇都是极为凄惨的,浓郁的悲剧气氛显现于他作品的字里行间,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福克纳又是一个专写人生苦难、写人生痛苦的小说家。 加缪对福克纳作品中的悲剧情调是早有认识的,他说:“福克纳是我们这个时代唯一的悲剧作家,他提供给我们一个古老而新鲜的主题:盲人在他的命运与责任之间跌跌撞撞朝前走,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唯一的悲剧主题。”外国文学评论界对福克纳也产生了较为一致的看法,认为他是一位“描写失败,背  相似文献   

12.
福克纳小说中的圣经原型对人性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专家、学者在研究福克纳及其作品时,都把注意力集中于福克纳小说中的种族冲突、美国南方制度以及小说的多角度叙述、时空变幻等方面。只有少数研究者注意到了福克纳小说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文章从一个新的角度深入挖掘了福克纳的作品对人性的探索;探索现代人在失去人类古老的美德之后人性的堕落;探索社会等级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和探索种族主义对人性的践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老舍先生的《猫城记》创作于1932年,1933年完稿,是老舍先生现存文稿中最奇特的一部,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褒贬不一,引起了很大争议,也是历来老舍先生的研究者在研究时有意避开的一部小说。但是这部小说所表达的主题的现实意义和思想内容之深刻又使这部小说的价值不容忽视。文章试图从《猫城记》这部作品的寓言性文体分析这部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并解析这部作品所表现出的伟大的现实预言性。  相似文献   

14.
《我弥留之际》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杰出作品。福克纳在这部看似情节简单的小说中表现了多组人生基本命题的二元对立关系,如生与死、言与行、理智与疯狂等,以及它们是如何转化乃至消解的,从而探究人性与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5.
林传萍 《考试周刊》2011,(76):23-25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之一。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读者"期待视界"和本文"召唤结构"的观点来分析这部短篇小说的表现艺术,从而更深刻地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6.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在1930年创作的一部展示现代实用伦理与传统伦理冲突的意识流小说。在这部小说中,福克纳独具匠心地运用多声叙述、内心独白、双声等多种叙述技巧来表现传统伦理被现代实用伦理异化和替代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的作品大多复杂艰深、晦涩难懂,其主要原因在于他独特的叙事技巧。因此,将福克纳的小说置于叙事学的理论视域进行研究,无疑会有利于福克纳研究的拓展和深入。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福克纳小说叙事艺术研究方面的成果主要集中于评析小说的叙事模式和叙事结构,解剖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叙事声音、叙事时间,阐明他的叙事精湛技巧之所在。福克纳小说研究基本上集中于经典叙事学层面,而后经典叙事学理论将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8.
从福克纳小说的主题和技巧两个方面来使福克纳创作的成功之处,其目的是使人们进一步了解这位著名作家,加深对他的作品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借鉴和学习福克纳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第六部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于1998年问世。迄今为止,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大都围绕其作品内容展开,而忽视了作品的艺术形式特征。笔者认为分析一部作品的形式特征对正确理解该作品的思想内容至关重要,故笔者将从叙事结构、叙事内容以及叙事手法三个方面论述这部小说中的复调形式特征,并探讨沃克将这部小说构建为复调小说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20.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福克纳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学者对它的兴趣和大部分有关这部短篇的评论主要源于小说两个显著的特点:打乱的时间编排和出人意料的结局。本文旨在讨论福克纳在这部短篇小说中的叙事结构与技巧,研究它们通过对读者施加影响。从而在人物刻画和主题表达方面所起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