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詹虎、赵学斌、于立得最近出版的学术专著《尤金·奥尼尔戏剧象征艺术研究》进行评述。通过阅读这部专著,不但可窥一斑而知全豹地为欣赏戏剧艺术打开一扇窗户,而且可以推而广之地以象征艺术的视觉方法,去破译自然、社会、人生的诸多生命密码。  相似文献   

2.
程诺 《学周刊C版》2019,(16):187-187
易卜生是现代戏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晚期戏剧进入当代才开始大放异彩,但鲜少有学者整体把握这其中的象征手法。因此,对易卜生晚期戏剧进行整体的分析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对易卜生晚期戏剧中象征手法的整体把握,能够凸显其象征的独特性及其晚期戏剧重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照分析了作为艺术创作手法的象征在戏剧领域中的特殊作用,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荒诞派戏剧的象征主张,现代主义戏剧各流派运用象征手法的不同特征,象征的多重性与立体性,象征的多义性与朦胧性。  相似文献   

4.
剧本作为戏剧艺术的文学部分,是剧作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观照的物质载体,它只有借助虚拟的戏剧舞台.才能充分显示其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才能充分唤起作者与观者间的情感共鸣。而作为远离戏剧舞台的语文课堂,如何在戏剧教学中真实地传达出剧作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昵?教育心理学认为:人们的思维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契诃夫总是以现实主义象征手法表现事物的内涵,从细节到角色,从剧本到艺术,处处都有剧作家提示给观众的东西,即他的精辟的见解和创作沉思。本文通过对契诃夫的代表性剧目的分析,从而展现出现实主义象征手法在作者戏剧创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上生活的不断拓展,网络交往行为越来越广泛,并且明显呈现出戏剧行为的特点。同时。由于虚拟角色的自由转换,它又与传统的戏剧行为有所区别。本文将从理论上分析它们的异同,以便更深刻地理解并正确引导网络交往行为。  相似文献   

7.
戏剧课外活动鼓励学生感知周围的事件,体验生活的美与快乐,更好地培养起个人与他人、社会、环境之间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在戏剧表演的虚拟过程中,学生学习到了真实世界的综合能力。在高中阶段进行戏剧教学课外实践活动,有助于语文素质教育的实现,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自我认识的实现与成长。  相似文献   

8.
在如何对我国古代有着强烈宗教色彩的戏剧进行界定和命名这一问题上,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着三种意见:"仪式戏剧"、"祭祀戏剧"和"宗教戏剧".无论是"仪式戏剧"还是"祭祀戏剧",在界定这类戏剧时都失之偏颇:强调了其宗教祭祀仪式功能而忽视了它们对于宗教义理和信仰的宣扬;强化了其宗教意义而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它们的艺术本质.而"宗教戏剧"概念,则避免这两方面的不足,既能正确地把握这类戏剧的艺术本质,又能全面地反映出它们所具有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9.
作为描写虚幻与超自然的一种最方便的形式,象征成为奥尼尔和曹禺剧作的一种主要艺术表现手法.基于基督教意识,奥尼尔和曹禺在他们的戏剧创作中,将众多的意象贯穿在剧作的背景、场面乃至情节之中,这些负栽和渗透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理念或二者兼而有之的意象,既是实在的自然,又是观念的精神,表现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宗教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0.
胡适与戏剧     
丰富的看戏经历为胡适日后进行戏剧改良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和经验,胡适戏剧改良的理论基点是文学进化观念和实验主义哲学,胡适的戏剧改良观念是与其倡导的“五四”文学革命步调是一致的,胡适还在戏剧翻译和戏剧创作中不遗余力,其翻译创作戏剧的动力和标准是写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戏剧观。厘清胡适和戏剧改革创作的关系,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五四”文学革命的进程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戏剧教育以艺术为载体,建立虚拟戏剧情境,在互动体验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立足于自己的所闻所见展开想象与实践。在开展戏剧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将戏剧教育与安全教育相融合,积极排演安全教育相关剧目,让学生在编写、表演、观看戏剧的过程中,形成安全意识,提升安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的"教育戏剧"一词最初直译于英国的DIE(Drama in Education),单指学校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戏剧方法,但在当前的使用中却常常发生概念泛化、混淆等现象。为了使未来的"教育戏剧学"能够有一个牢靠的概念基础,在汉语语境下重新定义教育戏剧的概念以增加其外延是从其混乱中突围的一种选择。教育戏剧应该是广义戏剧与广义教育的交集,即通过想象与扮演的方式有意识地再现并传递善的人类经验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的"教育戏剧"一词最初直译于英国的DIE(Drama in Education),单指学校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戏剧方法,但在当前的使用中却常常发生概念泛化、混淆等现象。为了使未来的"教育戏剧学"能够有一个牢靠的概念基础,在汉语语境下重新定义教育戏剧的概念以增加其外延是从其混乱中突围的一种选择。教育戏剧应该是广义戏剧与广义教育的交集,即通过想象与扮演的方式有意识地再现并传递善的人类经验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4.
美国戏剧的历史不长,但在20世纪初开始引起世界瞩目并一跃成为当今戏剧大国。今天,我们国家戏剧专业的设置数量和招生规模,大有赶超美国之势。通过两国戏剧教育的比较才能更好地凸显我国戏剧专业快速发展的一些特点,发现我国戏剧教育的差距和不足。  相似文献   

15.
戏剧文化生态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剧文化生态学是文化生态学的构成之一,是从生态学的视角研究戏剧,把戏剧作为一种文化类型、一种有生命的艺术种类,从而总结其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繁衍、蜕变、变种、退化或消亡的规律。综合梳理文化生态学视野下二十世纪我国的戏剧研究,探究戏剧在特定文化生态中演变动因和历程、戏剧与其存身的文化生态的互动关系,思考如何通过文化生态的调整来保护、振兴传统戏剧和通过戏剧的保护、振兴推进多元、和谐、均衡的文化生态建设,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保护和振兴中国传统戏剧等本土文化、传统文化,不仅是要扶持某一地、某一种艺术形式,更要保护、修复、完善文化所赖以存在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6.
幼儿具有戏剧天性。幼儿在戏剧的世界里能随兴所至,且不受外界的约束。幼儿园戏剧教育为幼儿的戏剧表演提供了舞台,但它不是才艺教育,不是为了训练演员,而是要激发幼儿创作的潜能,让幼儿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重新建构自己的经验世界;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艺术的熏陶,  相似文献   

17.
付素杰  姬瑞丽 《教师》2023,(2):72-74
教育戏剧是将戏剧元素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一种积极探索,可以作为戏剧教学法和独立课程活动应用于教育实践。文章分析了幼儿园成语教育的价值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教育戏剧在幼儿园成语教育中的实施路径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索,提出在将成语故事作为脚本设计幼儿教育戏剧活动时,应系统挖掘成语故事的教育价值,通过解构与重构故事内容,选择契合脚本内容的教育戏剧习式,选择与幼儿园课程形态相融合的教育戏剧形式设计教育活动,灵活地将教育戏剧作为教学方法或独立的教育戏剧活动应用于幼儿园成语教育。  相似文献   

18.
关于推动教育戏剧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DIE)注重把戏剧作为一种教育的工具和手段,突出和强化了戏剧的教育功能.在学校推广教育戏剧既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育手段,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推广教育戏剧与加强戏剧教育是紧密相关的,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而戏剧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戏剧的推广,又与各种演出实践活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大力推动校园戏剧的繁荣发展,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毛姆的短篇小说<午餐>描写了一个一贫如洗的青年作家和一个暴饮如牛的女读者共进午餐的场景.小说把一顿午餐搬到了戏剧舞台上,成功地刻画了两个主人公,并且营造出一个复杂兼有讽刺意味的戏剧氛围.  相似文献   

20.
“华文戏剧”观念意蕴深厚,它使新世纪民族戏剧获得新内涵,也以华人戏剧一体化探索的独异性,显示出戏剧文化史观的突破。尽管它当年的命名是仓促的、带有某些权宜性,但是,它表明在90年代市场化带来的艺术乱象中,戏剧人最先预感到了全球化思潮涌动带来的文化变局,断然开始破茧而出,尝试区域的、跨界的联合、联制,逐步在确立一种真正国族戏剧的视角。“华文戏剧”以若水的流动性,冲破历史冻土层,撬开各中华文化遮蔽区的疆界,追求着戏剧观念、美学、艺术和方法的鲜活流动,多地分享,它所建构的是一种动态选择的有可能与“世界戏剧”重叠的全新的“文化戏剧”,其三个最具价值和最具有标识性的特征是:由多地性、多音性聚合的和声形态;华人故事的世界表达;呼唤和生成强烈的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