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州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存承载着抗战精神、淮海战役精神、王杰精神等彪炳史册的革命精神.将这些资源运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在将徐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与中小学思政课衔接,构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格局,多措并举推进...  相似文献   

2.
红色资源含有很多革命事迹、人物,最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在精神层面上,与大学思政课有着紧密联系.借助红色资源,实现对大学思政课的外化以及内化,为大学思政课提供良好的载体;借助红色资源,在大学思政课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生活化教学等诸多方式,丰富大学思政课的开展形式.另外,在大学思政课中应用红色资源不能脱离历史,但不局限于史实,需要给学生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分析大学思政课中应用红色资源的可行性以及有效路径,希望对提升大学思政课的实际效果有让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在VR技术支持下,将地方红色文旅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主体“在场化”、教学内容“鲜活化”、教学情境“具身化”。内容高度契合、政策支持良好、技术运用前景广阔,使得VR技术支持下地方红色文旅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很好的可行性。通过发挥好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找准地方红色文旅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关联点,创设融入地方红色文旅资源的虚拟仿真教学情境,切实将地方红色文旅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4.
100多年前毛泽东等人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岁月创造了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将这一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继承和发扬光大,这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使命。伟大建党精神充分融入高校思政课中是新时代的根本要求,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然选择,是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路径。大力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包括应以坚定“四个自信”为基点阐释伟大建党精神、以阐释伟大建党精神为抓手引领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帮助学生感悟伟大建党精神、有效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媒体永续承载和弘扬这一伟大建党精神,从而不断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5.
崔浩 《河南教育》2023,(1):32-34
目前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主要还是采用教师主导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广播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红色资源、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等衔接不够、融入不深,实践教学还存在着形式化、表面化现象,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致使思政课教学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学生缺乏幸福感和获得感,讲道理的效果不佳。高校要积极探索以提高思政课实效性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创新和改革,抓住思政课的本质,提升讲道理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立德树人成效、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党史观、厚植崇高理想信念,要有机融入伟大建党实践故事、伟大建党精神内涵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要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用好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7.
周蕾 《黑河学院学报》2023,(4):103-105+108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生动素材和重要内容组成。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和应用的角度出发,探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为依据,构建以红色文化融合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体系、挖掘创设红色文化情境的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创新沉浸式交互体验的思政课教学方法体系和推进红色文化融入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等路径,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效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始终与党史一脉相承、紧密相连。党史资源是打造高中思政“金课”的重要载体。教学内容上,利用课堂主渠道,梳理党史脉络,旗帜鲜明讲党史,提高理论说服力,培育学生科学精神;教学形式上,精选教学案例,精心设计活动,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增强课堂感染力,坚定学生政治认同;在“大思政”格局下,挖掘校本资源,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利用红色教育场馆,从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增强学生公共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9.
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一门关键的思政课程,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目标的灵魂课程。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资源,要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准确把握、运用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突出特色,强调实效。精选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概论”课实践教学,厘清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的理论价值与现实选择,红色文化资源与“概论”课实践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开展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真正改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升思政课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思政课实施方案的发布,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甘肃作为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省区之一,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亦给予高度评价。甘肃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将甘肃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是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丰富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提升课程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融入要注意处理好几对关系,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去拼搏奋斗。黄冈红色文化深沉厚重,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十分必要;红色文化资源是天然的思政课教学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条件便利,意义重大。将黄冈红色文化融入到高职思政课的理论教学、课内课外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各个方面之中,提升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让红色基因融进青年学生的血脉之中,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2.
张立双  杨淑艳 《教书育人》2023,(36):102-10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同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也为高校思政课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提供了生动丰富的素材和营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融入使思政课教学目标更鲜明、理论教学内容更生动、实践教学形式更多样。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进一步凸显了精神谱系的历史意蕴和当代价值,并直接助力教学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素材。将红色文化运用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深度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既能够继承和发扬红色基因和革命文化传统,又能够丰富不同学段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使思政课更加鲜活,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提升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圣地,不仅包含宝贵的物质财富,更包含深刻的精神思想,其红色资源为学生思政教育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从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入手,对井冈山红色资源进行简要分析,并结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对井冈山红色资源的教学运用的必要性进行阐述,进而思考、探究如何挖掘和利用井冈山红色资源实现对思政课程的创新构建。  相似文献   

15.
在新形势下,运用黄冈红色文化资源对高职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黄冈红色文化是高职思政课理想信念教育中丰富生动的优质教育资源,我们应当将黄冈红色文化资源纳入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体系中,并不断探索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使高职思政课理想信念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生成的伟大精神,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关键组成。基于此,以厘清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意涵、挖掘优质资源与把握资源特性为切入点,探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的实践路径,进而针对性地制定思政课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旨在深化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认知与认同,引导其传承红色基因,在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中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红色是共和国的颜色,象征着信仰与希望.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光辉历程中形成铸就的具有民族特质和时代内涵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的生命之魂、生存之根、发展之本,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撑.在思政课教学中注入红色资源,铸牢红色底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理想信仰,深化理论认知,陶冶情操情怀,读懂中国共...  相似文献   

18.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能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又能增强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深入挖掘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并将其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以“融入”的必备条件,构建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评价效果创新的“融入”基本模式,从而提升以文化人、以史育人、以史鉴人的红色文化育人效果,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一在教学内容上构建三典式教学模式即以典型教育素材引领思政课教学,以典型教学案例充实思政课教学,以典型乡土史资源丰富思政课教学。以典型教育素材引领思政课教学,即将典型任务、事迹、红色经典书籍、经典诗词、经典歌曲、经典影视剧等典型教育范例引入思政课教学之中。以典型教学案例充实思政课教学,即教师在教学中为了阐明一些学生所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而随机穿插一些典型案例充实课堂教学。典型教学案例能激起学生思考和争论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作为承载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开展思政课的宝贵资源。大学生群体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有利于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青年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从而厚植其爱国主义情怀。探索红色文化增色高校思政课堂,需要优化教育内容,深挖红色文化的思政元素;培育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增强其对红色文化认同感;创新教育形式,实现线上线下统筹发展,从而提高高校思政课教育成果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