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以何种形式更好地开展交流、进行合作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中心城市,把开展榕台交流交往作为“两个先行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福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市科协着力发挥科技群团优势及同港澳台地区的民间科技交流合作主渠道作用,主动联系、明确重点、打造品牌,着力推动榕台交流交往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2.
《学会》2018,(1)
正闽台两岸一衣带水,"五缘"一家亲,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在地震地质、深部构造环境、地震活动等方面都有着内在联系。多年来,闽台开展地震科技交流主要是通过民间渠道从两岸学者个人接触交流开始,进而延伸至实质性合作。近30年,闽台两岸地震界同仁在地震学、基础地球物理、地震工程、减灾对策等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和合作。一、闽台地震科技交流的历史渊源闽台地震科技交流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82  相似文献   

3.
中泰两国科技合作由来已久。自1978年3月中泰两国政府间科技协定签订以来,已举办了十六届科技合作混合委员会会议,并开展了大量政府间的科技合作交流项目。由于云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社会景观,毗邻东南亚,是我国的西南门户,与泰国的交往十分密切,在科技合作与交流方面也颇具特色。主要通过中泰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云南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及各种民间渠道重点在农业科技方面开展了合作交流,另外地震预测与防灾、人力资源开发、天文观测等方面的合作也很活跃。农业滇泰在农业科技合作交流方面的项目占主要地,位,主要涉及农业生态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闽台计量学会交流合作的源起、先行先试、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阐述双方交流合作的历程与特点,归纳总结了双方在科研合作、学术交流、技术服务、融合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亮点与成果,重点论述了双方在全国率先构建的计量科技互补双赢的创新体系,以及对两岸科技、民生、经贸、产业等领域的推动与影响,为促进闽台科技工作服务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杨大祖  李玲 《学会》2001,(6):31-32
闽台两地如何发挥独特优势,谋求互利互惠,是两地寿险同仁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闽台寿险业交流与合作的必然性、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旨在促进闽台寿险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农业高校对台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意义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由于共知的原因,有30多年的时间几乎断绝了一切来往。闽台历史以来均重视农业,以农立省。两地农业均有长足的发展,但各有长短,互有特点,需要取长补短.江泽民年初发表对台关系八项主张,福建更应当先走一步,积极开展闽台交流与合作的活动,促进三通,导致祖国的统一。农业高校是农业最高学府,对两地农业的发展作用显著,以此进行交流与合作,互补互利,相信对两岸的农业发展更加有利。当前闽台均强调科技的因素,科技兴省,科技兴农,因此,加强闽台农业高校的科技交流,…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中日科技合作面临“三重变局”影响——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势头一定程度超越日本、中美科技博弈加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复杂影响。通过系统梳理中日科技合作的发展过程,并聚焦“三重变局”背景下双方科技交往进展,从官方合作与民间合作、科学研究合作与技术合作等分层次探讨中日科技合作的新变化。可以发现在“三重变局”背景下的中日科技合作,官方合作明显受双边关系与国际形势影响,民间高科技合作阻力增加,双方在国际论文合作中的存在感发生变化;尽管中日双方技术合作紧密,但是日本对华高科技领域的局部“脱钩”存在可能性,而且面临来自日本国内与美国因素的双重挑战,中日科技合作的固有问题也可能愈加凸显。鉴于此,应强化政府间交流,以民间科技合作为着力点,围绕双方利益需求全方位强化中日科技合作的支撑链条,努力化解分歧与冲突等。  相似文献   

8.
宋振华  赵光洲 《未来与发展》2011,34(9):108-111,68
现今社会世界各国在科技领域的交往与合作越来越密切,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高校国际化的发展需要,云南高校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机遇,挖掘自身优势,认清前景广阔的合作形势,广泛开拓科技合作领域,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以期实现“双赢”,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程光 《情报探索》2009,(9):57-59
对“大三通”后福建与台湾两省图书馆的合作模式进行探讨,认为闽台两省图书馆界应从成立闽台两省图书馆合作组织、扩大馆际合作与交流、建立闽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人才交流与合作、加强闽台图书馆技术合作以及活跃两省图书馆界学术交流等方面,促进两省图书馆事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ECFA进一步释放闽台两地农业合作动力,通过描述福建与台湾农业产业合作现状,分析ECFA对闽台农业的机遇与挑战,以提出ECFA下闽台农业合作模式与原则,建议在ECFA下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合作机制、发展现代农业等措施,深化闽台农业合作和交流,促进两地经济共同发展,造福两地人民.  相似文献   

11.
《科协论坛》2008,(2):29-29
近年来,厦门市科协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科协的特殊作用和优势,积极推进对外科技交往。以“三求”为工作目标,即科技考察求实效、学术交流求深入、两岸交流求突破,进一步加强对外民间科技交流,促进科技水平的提高,密切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努力为厦门经济特区的跨越式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ECFA为闽台第二产业的战略合作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描述福建与台湾第二产业合作现状,分析ECFA对闽台第二产业合作的机遇与挑战,提出ECFA下闽台第二产业合作遵循的原则与框架,建议在ECFA下闽台通过产业合作规划、加强管理部门的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等措施,深化第二产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地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1月23-24日,第十七届福建省科协年会分会场"闽台民间科技交流合作研讨会"在漳州举行。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史斌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漳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林国强致欢迎辞。本次研讨会以’‘深化两岸交流,促进融合发展"为主题,由福建省学会研究会、福建省科协闽台科技交流中  相似文献   

14.
福建 闽台农业科技合作成效与推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之间具有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优势,两地的农业发展互补性很强,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世纪80年代,以亲情乡情为纽带,通过台胞赴大陆探亲访友、台商开始试探性投资农业和对台小额贸易起步,两岸农业开始接触了解与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15.
《学会》2018,(2)
正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温和的气候、丰沛的雨水,辽阔的海洋、曲折的岸线,交错的河流、众多的水泊,优良的水质、缤纷的物种,是海峡两岸渔业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闽台渔业,源远流长。自古以来,福建与台湾渔民一同在台湾海峡撒网捕鱼,"舟楫之浆相见,渔歌之声相闻",互传技艺,危难相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闽台渔业这种割不断的历史渊源,是今天闽台渔业深入交流、深度合作的牢固基础和独特优势,也为学会开展闽台水产学术交流和拓展渔业合作开创  相似文献   

16.
正福建和台湾一水之隔,有着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特殊关系。"五缘"区位优势让福建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现就福建省航海学会应如何依托这"五缘"区位优势,开启与台湾航海界的交流与合作大门,谈谈本人的粗浅认识。一、依托"五缘"区位优势,开启闽台航海技术交流与航海业务合作之历史福建省航海学会自1980年11月成立以来,首次参与对台学术交流工作起源于2009年。  相似文献   

17.
黄筱雯  李加鹏 《内江科技》2011,32(6):20+37-20,3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对当前和平环境视野下的闽台体育文化交流、民俗体育交流、竞技体育交流、高校体育交流以及体育产业交流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总结当前闽台两地体育交流的文化历史优势、地理优势及其政策优势等因素,为闽台体育交流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支撑现状与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其特殊的地缘战略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一个备受瞩目的重要战略区域.福建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切实发挥科技在深化两岸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成为大家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重点对福建省科技支撑状况做初步思考,指出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加强区域科技合作、搭建两岸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设立闽台科技人才交流计划、促进闽台现代服务产业投资等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开展民间国际科学技术交流活动,促进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发展同国外的科学技术团体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友好交往是科协的主要任务之一。2007年以来,江苏省镇江市科协围绕“三服务”工作定位,充分发挥民间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渠道作用,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对日本的农业科技合作,大力组织实施“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等,为提高镇江市国际科技合作参与度、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福建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与台湾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密切合作,努力搭建闽台食品科技与产业交流平台。2001年,在饶平凡理事长、黄椿鉴秘书长的带领下,福建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首次组团访问台湾,开启两学会互动的新起点。通过互相参加年会、共同举办会议、深入企业访问等形式,近5年来,互访交流人数超过200人次,交流主题报告30余场,签订两岸合作协议10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