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永胜 《科技通报》1991,7(1):15-17
本文综合报道作者近年来应用DAPI在植物生理生化若干领域中的研究结果。试验表明,DAPI能清楚地显示植物原生质体细胞核、细胞器类核和花粉核(营养核、生殖核及精核)的DNA,也适于显微分光光度测定研究,为有关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2.
用DAPI荧光染色方法检测了旋花科4属4种植物——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 、茑萝 Qua- moclit pennata (Desr.)Boj.、月光花 Calonyction aculeatum(L.)House和日本菟丝子Cuscuta japonica Choisy 中生殖细胞和精细胞中细胞质DNA存在的状况。证明除日本菟丝子外,其余3种植物的雄性细胞中都 存在细胞质DNA。此外,在我们曾研究过的5种旋花科种植物的生殖细胞和精细胞中亦显示含有细胞质 DNA,因而可认为这是旋花科较普遍的特性,日本菟丝子精细胞中缺少细胞质DNA,可作为—个新的胚胎学证据,支持此属从旋花科分出独立为菟丝子科。  相似文献   

3.
随着基因工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人们经常需要提取高分子量的植物DNA,用于构建基因文库、酶切及克隆等,这是研究基因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步骤。本研究通过用机械方法使组织和细胞破碎,然后加入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细胞膜和核膜蛋白,细胞膜和核膜破裂,进入细胞核内的表面活性剂解聚核中的核蛋白并与蛋白质形成混合物,用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低盐浓度下加入酚和氯仿等表面活性剂使蛋白质变性,通过离心得植物总DNA溶液的过程总结CTAB 提取DNA 的方法,进一步了解DNA 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基金》1997,11(4):306-306
生物技术1.植物抗病基因(R基因)的分离和克隆2.基因功能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3.基因组研究与基因分离中的DNA芯片技术.  相似文献   

5.
原位杂交技术是以基因组DNA或特异DNA为探针进行的染色体检测技术,自其成功应用以来,已在植物多倍体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技术可对多倍体基因组间亲源关系、基因组组成进行分析;对外源染色体进行检测。随着原位杂交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其在植物多倍体研究中发挥的作用会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6.
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常被用作细胞生理、病理状态变化的标志,在白血病细胞的研究中已有应用。据Лапотников等报导细胞核DNA与核面积呈正比例关系。赵实诚等报导细胞核DNA与核面积呈正相关。张君蕙等研究发现细胞核平均光密度与核面积之间呈幂函数负相关。本文研究并提出了白血病细胞核DNA、核面积与核平均光密度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与分子系统学发展密切相关的4个因素:1.分子生物学方法的不断改进;2.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定;3.用于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基因种类不断增加,对这些基因进化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4.化石DNA的研究。本文还阐述了核基因及叶绿体基因在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例举了rbcL、matk、18s rDNA和ITS序列分析在植物系统发育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同时提出了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生物科学     
《中国科技信息》2006,(11):50-53
缘脊叶蝉亚科生物地理学研究(同翅目,叶蝉科);能源植物的资源开发与应用;不同生理状态下膜状急纤虫大核DNA和线粒体DNA的多态性比较;不产桔霉素的红曲霉菌种深层发酵生产莫纳可林K;中国蚱属二新种记述(蚱总科:蚱科);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雪松花粉和花粉管;DNA错配修复与癌症的发生及治疗。[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翟中和     
细胞生物学家。江苏溧阳人。1 956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生物学系。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教授。在我国较早建立细胞超微结构技术;首次研制成鸭瘟细胞疫苗;对我国20多种重要家畜(禽)的传染病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与分类,进行了病毒形态及其在细胞内的发生规律研究;在阐述染色体端粒、DNA复制、基因转录活性、RNA分子加工和病毒装配与核骨架关系的研究中,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性的结果;在国际上首次证实原始真核细胞存在染色体骨架与核骨架,在植物细胞与原始真核细胞中存在角蛋白中间纤维;在国内首次建立了非细胞体系核重建的实验模式,证明核骨架与核纤层在重建核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体外核装配核小体的构建并非必须。他领导科研小组从1 9 96年起进行“细胞程序性死亡”方面的研究,是这一领域国内最权威的专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中叶孟德尔(Mendel)对植物杂交和巴斯德(Pasteur)对发酵所进行的研究,很快通过细菌遗传学产生了当代分子生物学。在遗传学研究方面,大肠杆菌占据着关键的地位,它开始了从早期证明基因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到现在的使用重组DNA技术的遗传工程。  相似文献   

11.
核骨架-核纤层-中间纤维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多年,细胞生物学科学工作者证实,在细胞核内除染色质、核仁、核膜与核孔复合体等外,还存在一种网络结构体系,称为核骨架(nuclear skeleton)或核基质(nuclear ma-trix),它在调节DNA复制与基因表达等重要细胞生命活动方面起重要作用。核纤层(nuclearlamina)是位于细胞内层核膜下由纤维蛋白构成的片层,由1—4种多肽装配成直径10um纤维丝然后网织成核纤层。核纤层与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核被膜与染色质(体)的构建以及细胞核组装等重要生命现象的关系极为密切。核骨架与核纤层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是近十年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有很多根本性的问题需要研究。中间纤维虽然在60年代中期就在高等动物细胞中被发现,并已积累了较丰富的试验资料,但它的功能还未被真正阐明。在植物细胞与低等生物细胞中是否存在中间纤维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是世界上高山植物最为丰富的地区,通过其特有类群分子谱系地理学的研究可以探讨高山特有植物演化历史与高原隆升及第四纪冰期的相关性。固沙草属是禾本科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高山特有属,具有较强的抗逆特性,是农业良种繁育、畜牧业牧草改良利用的重要资源。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植物谱系地理学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尤其是对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分子植物谱系地理学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归纳;然后以重新界定的高山特有属——固沙草属为研究对象,利用叶绿体DNA标记和核DNA ITS标记共同研究了它们的遗传变异分布式样和单倍型与基因型的系统发育关系,确定了它们在物种和种群水平上的分布格局,并构建了各自的谱系进化历史,鉴定了它们的冰期避难所和冰期后的扩散或者回迁路线,讨论了气候变迁对于它们分布区域的影响,旨在为固沙草属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研究从来都是管理学科研究领域的制高点,其评价方法和技术的突破理应成为企业文化研究领域的重点.论文综合分析了现行文化与企业文化评价技术局限性,在比较分析DNA理论及其在企业演化研究领域中应用的基础上,首次界定了企业文化DNA内涵,及文化DNA评价法,并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4.
紫堇属植物隶属于罂粟科,该类植物在形态上极为相似,鉴定困难,需借助DNA条形码技术进行鉴定,目前该技术在紫堇属植物鉴定中应用还不广泛,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部分紫堇属植物可应用到中药中入药,学者们对其化学成分与药效的研究相对较为深入,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显示,已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60多种甾醇类、生物碱等多种类型化合物,部分提取物还有一定的抗菌、消除氧活性自由基、毒杀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等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在检测和分析病毒、病原菌、癌症中用到的DNA及蛋白质分析技术中,现在已开始全面采用电子技术。尤其是半导体技术与生物、化学技术有着紧密的融合度,而且今后还会进一步融合。并且,融合所带来的科技效应非常巨大。工程师很容易理解DNA技术DNA相关的研究,跟物理学和工程学研究非常相似。由发现DNA构造的沃森(J.D.Watson)编著的《双螺旋》是非常有趣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16.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植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方法和发展现状,综述了转基因植物在农业、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分析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并对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信息》2003,(9):26-26
科学家在西伯利亚永冻原冰冻的土壤里,发现了40万年前植物的DNA,这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DNA样本。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Eske Willerslev与他的研究小组,在西伯利亚东北部  相似文献   

18.
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Cohen首创了重组DNA技术,开辟了分子生物学向工程化、实用化发展的新领域。1983年,转基因烟草和转基因马铃薯研究获得成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达国家率先将部分转基因植物推上商业化进程,1996年,世界范围内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达到170万公顷,这一数字迅速增长,1997年,全球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达到1100万公顷,1998年达到2780万公顷,1999年达到3990万公顷,2000年达  相似文献   

19.
线粒体DNA与核DNA相比,具有进化速率快,遗传过程不发生基因重组、倒位、易位等突变,并且遵守严格的母系遗传方式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昆虫分类和界定、系统发育关系及种群遗传变异和进化等研究。而且由于线粒体DNA结构简单,序列和组成一般比较固定,不容易改变,而且操作简单,因此常作为生物学方面的证据和资料.Cytb(细胞色素b)是线粒体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结构和功能被研究得最为清楚的基因之一。本文综合了以往的研究分析,简述了目前Cytb的研究进展,希望对以后对它的研究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桂花为例,对ISSR分析方法用于法庭植物个体识别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索,文章采用美国ABI公司ISSR分析试剂盒,以UBC811为引物,在53℃为退火温度,10分钟最后延伸时间,30个循环次数下对20株桂花样本进行ISSR分析,能得到较好区分结果,实验共扩增出24条DNA片段,全为多态性DNA条带。ISSR扩增后检测结果表明ISSR分析技术可用于法庭植物个体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