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价言贵,久有时日,然一路高歌,攀升不止。随之,发行额连年大幅上扬,出版利润成倍增长,而销售量和全国人均购书册数又徘徊不前,乃至倒退。是喜?是忧?是正常抑或怪异? 众言称书贵请先看几例报章摘抄: 《燕赵都市报》2001年3月13日报导:“……近日许多人大代表抽空逛逛书店,但普遍感觉书价涨的太快。他们说:居高不下的书价会把普通群众挡在知识的门外……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郑永飞代表建议……降低书价。”新华社长春5月18日电讯:《图书定价水分大,五折销售也稳赚》《中国图书商报》于2001年3月20  相似文献   

2.
书价虛高?     
不同的出版社甚至同一出版社在图书定价上随意性实在太大,一本书,定10元,还是20元,甚至取决于个别人的一念间,让读者来承受这样的定价制产生出来的书价,是不公平的。书价问题是近几年出版界被议论较多的话题,特别是武汉市新华书店全线打折举措出台后,更是引起了新一轮议论书价的风潮。总的看法是  相似文献   

3.
书价偏高是媒体近年来屡屡提及的话题,甚至于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有过对图书定价过高的意见,要求建立合理的图书价格体系. 又一个暑假到来,又是学生购书的高峰,书价过高的话题又被家长何老师再次提及,笔者近日在一个网上看到署名"市井小民"的读者留言:"节节攀升的书价,越来越令人瞠目结舌.书的包装越来越精良,价格跟着越来越高,区区十几万字的书,可以卖到四五十元."  相似文献   

4.
由四川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读者报》,4月21日在该报一版头条地位,以《购书人:难以承受的高书价》为题,刊出了报社记者所写的《书价为何越来越高?》系列报道的第一篇。文章说:从最近几年,书价就象孙悟空打筋斗云——翻着跟头往上窜。据新华书店总店统计,书价平均每年上涨50%,与此同时,图书成交量大幅度下滑,1994年全国书市成交量比1993年同期下跌了40-60%,图书市场严重萎缩。记者在书店采访了几十个买书人,都说现在书很贵。  相似文献   

5.
近一时期以来,书价问题成为一些报纸议论的热点。这里,摘录一些报纸的有关报道,供大家参考。 《文汇读书周报》:书价怎么了? 上海《文汇读书周报》5月20日在“阿昌逛书市”专栏中发表文章:《书价怎么了》。文章说:据今年人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介绍,去年原打算把商品零售物价上涨幅度控制在10%以内,后虽作了很大努力,涨幅仍然高达21.7%。可是书价涨了多少呢?近日偶然看到报载一个数据:1994年全国图  相似文献   

6.
出版改革,面临一道关隘——书价。提出这个命题,显然会有众多歧义。政府说:书价放开了,权在出版社。出版社说:非常想提高书价,但是又怕没人买书。读者说:好贵的书啊!还想涨价? 看来,这个问题值得一议。先从经常受非议的图书销售说起。销售网络运行低效,作者、读者和出版社均大为不  相似文献   

7.
《上海发行所通讯》今年第l期刊载崔家寿的文章说:目前书价太高,后患无穷: 一、限制了图书正常销售。由于书价上涨幅度过大、全国出现了图书订数萎缩。近几年,每种新书全国平均订数不足两千册,既限制了生产,也影响了销售。过去新华书店经常顾客盈门、应接不暇。而现在却是看书的多、买书的少。据杭州《钱江晚报》调查,近年来买书人越来越少:78%的人,很长时间不买书了;半年没买书的人占了16%;只有17.1%的人还到书店买书,但每月购书额不超过15元,远远落后于其他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8.
书价结构分析与书价结构合理性研究□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阎京萌图书价格是图书市场的基本要素,书价高低是读者购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书价结构是否合理是关系到图书出版业能否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的书价建国以来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1988年以前书价基...  相似文献   

9.
目前,各类图书的书价虽然有一些差别,但距离市场调节的要求还相当大,以致于出版社在出版某些理论性较强、学术性较强的图书时往往有一种“赔本”的忧虑。事实的情况也正是这样,因为这一类图书专业性强,发行对象明确、集中、具体,数量较少,而书价文有统一规定的限制,不能定得太高,所以这一类图书的印制发行费用不能从消费者(读者)那里得到补尝,其亏空部分则要由出版社一方来填补。从提供市场需要的一个方面即压低书价有利于读者购买这方面来看,似乎是出版社为社会尽了义务,支  相似文献   

10.
《出版经济》2002,(3):39
综合香港有关媒体报道,因教科书年年加价而成为香港众矢之的的香港出版商,前不久就2002年冻结书价达成共识,这将意味着年年高蹿的香港教科书价格能够销歇,也意味着香港出版商希望在香港公众中改变自己的形象,与民众共度难关。当然,今年教科书冻结书价,仅说明教科书今年不在去年的基础上涨价,不能说明香港教科书的书价会有所下降,因此有香港的学生家长及教育界人土认均冻结书价无济于事,促请书商、出版商减价。据悉,已经有出版社响应。  相似文献   

11.
当前,书价问题成为人们的议论焦点:有人说书价高,有人说不高。说书价高的人认为图书涨价太快了,书价太高了。到书店买书,1993年出版471页的一本书定价是9.8元,1996年出版410页的一本书定价为19.00元,都是大32开平装本。一本小书是几元钱,丛书、套书每套是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因此,不  相似文献   

12.
书价     
涤尘 《传媒》2003,(5):53-54
早些年,所有商品的零售价格中,最不被消费者埋怨的就是书价,何况那时候也不把图书当商品。书价猛然上扬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事,其时,其它商品价格陡升的事,已经被消费者议论得乱麻一样。气愤之余,人们才发现图书的价格也上去了。于是,书价便自然而然地走进被声讨的行列,和所有商品一起,忍受着消费者的“鞭挞”。想想吧,在上世纪80年代和更早一些时候,区区一册书,定价才几毛钱,上了元就是高的了,也有十几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书价连年攀升,居高不下,造成了“有钱的人不愿买书,想买书的人掏不出那么多钱”的尴尬局面。书价,成为影响我国出版发行事业兴衰不可忽视的因素。这样涨法怎么得了书价是读者是否购书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一位业内人士说,以往与老读者见面时,他们总是询问新...  相似文献   

14.
书价放开原则上没有错。但是,放开要不要有个幅度。我觉得什么事情都没有绝对的,放开应该有个幅度。有的出版社比较守规矩。有的出版社定价无边无际,一个印张一元多钱有的是。这样的放开是对还是不对?读者会问,你们老讲社会效益是最高准则,可是出的书定价那么高,赚钱赚得那么多。听署领导讲,国务院调查了33个行业的财税情况和人均利润  相似文献   

15.
书价:一个揪心的话题胡延平从《廊桥遗梦》的畅销说起,这本8万字的小说去年6月推出以来一面是印数的升,迄今已达25万册,一面是定价的一涨再涨,从3.80元到5、60元再到6.70元,前后不到一年时间,简直让人“目不暇接”。《白夜》新近推出以来,与篇幅不...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书价过高的问题,众说纷纭。这几年究竟书价上涨了多少呢?笔者最近先后抽查核算了70多种书的印张价,删去相同价格,选入51种编成3组,每组为17种。一组是1981-1983年出版的有关政治、文化、文学类图书;二组是1994年出版的有关政治、文化、文学类图书;三组是1987年以来有关课本、课外读物及重版工具书。除三组外,一组和二组抽查的印张定价(元)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7.
书价浅议     
目前,我国的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书价随着物价的上涨也作了一些调整。因之人们谈到书价,便会议论纷纷地说,书价太贵了,买不起啊!不仅工资偏低的中、青年知识分子望书兴叹,就是工资稍高一点的老知识分子,要买书,特别是购买文献资料或工具书,也要靠平时生活中节约的积累。更伤脑筋的是,难以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学术专著。其实书籍的生产过程是经过许多劳动和需要大量资金的,若只把书价的调整归罪于出版社,以为只要出版社少赚点钱,把书价往下降,矛盾就解决了。这样看问题是欠妥  相似文献   

18.
自80年代末以来,图书价格持续上涨,其涨幅水平、速度超过了人民群众与团体购买消费的承受能力,造成了我国人均购书10年无增长,图书馆进书量大减,全国图书积压严重,书市萎靡、特价书市红火的怪现象。 要严格控制书价的过分上涨,就要建立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出版市场机制,为人民大众提供物美价廉的精神食粮;只有使书刊真正成为人民大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出版业才可能有大的发展和繁荣,精神文明建设才能真正搞好。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价格体系改革的探讨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书价高点好,应该向上提价。笔者认为书价不应大幅提高,书价上涨弊大利小。梁中堂认为书价太低是看不起知识和不尊重知识的表现(见《出版工作》1987年第2期)。我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知识的价值不应以书价来衡量。对知识尊重与否应看把知识放在什么位置和对掌握知识的人采取什么态度。我国目  相似文献   

20.
形势与危害“居高不下”是当前书价的主要特点。据统计,这几年全国图书平均定价上涨幅度1994年为234%,1995年为287%,1996年为248%,平均涨幅高达256%,高于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的上涨幅度。书价太高或偏高的直接后果是图书销售不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