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后,印度尼西亚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不断发展。印尼遭受长期的殖民主义统治、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在“中心”与“边缘”关系上存在着巨大的社会经济差异与不均衡性、美国的影响以及印尼对待民族的政策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民族分离主义问题。要解决印尼的民族分离主义问题,必须立足本国,努力发展经济,采取正确的民族政策,坚决抵制外来力量的干涉,这对于我国解决民族分离主义问题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族主义作为当今世界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显著表现是民族分离主义的泛滥。波罗的海三国由于特殊的历史经历,成为苏联民族分离主义最活跃的地区。波罗的海三国独立,既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也有一定的现实因素,由此也折射出苏联民族分离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及其在苏联解体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群共同体,也是一个亚文化群体。亚文化与民族认同总是伴随而生。民族认同的极端化极容易演化成民族分离主义。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主文化与亚文化、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这两对关系对防止民族分离主义的产生,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分离主义是民族主义极端化的产物,与恐怖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常常被认为是恐怖主义最重要的根源之一。民族分离主义不管以何种形态出现和处于哪个发展阶段。谋求政治目标的合法化和实施手段的暴力恐怖性是其普遍形式。民族分离主义势力要求建立民族独立国家,实践民族自决权,其实是对民族自决原则的曲解和滥用。在当代世界民族国家格局业已形成的情况下,应将民族自决权理解为民族国家的全体人民的权力。即全民公决权。因此,决不能将具有民族和宗教背景的恐怖组织视为相关群体的代表,更不能为了自身利益以种种理由对他们的恐怖行为予以支持和纵容,否则,只能扩大恐怖主义的群众基础,助长恐怖主义势力的嚣张气焰.从而掩盖民族分离主义极端性、残忍性的恐怖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5.
形成于二十世纪末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以民族分离主义为主要特征。本对当代民族分离主义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总结。揭示了近年来世界民族分离流动加剧的内在根源。旨在促使人们对民族问题的复杂性、严重性和长期性保持足够的警惕和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席卷全球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大有”凯歌高奏”、不可阻挡之势。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民族分离主义运动歪曲滥用民族自决权,其理论依据”一国一族”从来不具有普遍性和现实可操作性;其实践本身有悖于经济全球化之大潮流,又无法切中和平与发展之时代主题。因此,民族分离主义运动是没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7.
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民和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的民族自治县,民族教育的发展为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改善贫困落后面貌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各少数民族在经济发展、历史化、传统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民族教育发展并不平衡,  相似文献   

8.
在 2 0世纪 90年代出现的民族主义浪潮中 ,原苏联和南斯拉夫国家解体、民族分离。面对民族分离主义逆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显示出中国民族政策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器乐是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20世纪以来,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在以德、美、俄为师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远离和淡忘了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形成了以西方音乐文化为中心的学校音乐教育体制。新世纪,随着新课程标准“弘扬民族音乐”理念的提出,使我国古老的民族器乐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开展民族器乐教学对中国民族器乐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论我国民族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多民族在历史、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为了民族的共同繁荣与进步,团结与发展,有必要研究民族心理。同时,民族心理学也是总的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1.
本论述了我国各民族联合和统一的历史,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亦有利于我国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为我国形成一个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大国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说明我们必将拥有更加光逃灿烂的明天。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在青少年中进行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教育有重要意义。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和现实,是教育青少年树立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的重要方法。激励青少年以高度责任感努力学习,积极投身于发展经济的实践中,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在青少年进行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教育有重要意义。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以待历史和现实,是教育青少年树立民族自尊、自信和精神的重要方法,激励青少年对高度责任感努力学习,积极投身于发展经济的实践中,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照顾特点、制定特殊政策,因地制宜发展民族教育;统筹兼顾,分类指导,调整民族教育结构;培养合格的民族教育师资队伍等对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两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三国鼎立时期,北方的契丹、党项、女真不但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而且在吸收中原汉化的同时,着手创建以民族字为标志的民族化体系,使本民族与汉儒两种传统共存于一体之中。这是两宋时期民族意识觉醒及民族格局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政治的高度,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西部大开发急需大量人才,而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又依赖于教育,特别是民族高等教育。西部大开发对民族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民族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因此,怎样抓住机遇,发展民族教育,便成为民族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一、西部地区民族院校概况。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最集中的区域,全国少数民族80%的人口分布在西部。民族地区构成了西部的主体。 民族高等教育是从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和社会…  相似文献   

17.
近半个多世纪的我国民族高校发展吏表明,民族高校的存在价值和功能伴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在不同的时期不断产生新的内容,对于保持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的安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民族高校在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是辽朝的建立者.纵观契丹民族存在的千年左右的历史,在其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经历了民族迁徙这一过程,本文主要对旧民族迁徙对契丹民族的发展作一粗浅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化进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中华民族的璀璨明谱写了光辉的篇章。然而随着历史的沿革,区域的划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由于经济的落后进而制约了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民族政策对新疆各民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元明清三代在新疆地区采取的一系列民族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顺应民情、推动社会前进的比较有效的措施。由于元明清是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近现代新疆各民族的迁徙、融合以及最后形成的时期,民族政策始终影响着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存与发展,也影响新疆民族的发展变化。从各民族生存与发展来看,这些民族政策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加强了新疆各民族在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的内向力和凝聚力,从而也增强了中央政府对新疆各民族的影响。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些民族政策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政策,为新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