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是思想的启蒙。教育自身充满了思想的契机和需要,教育与思想结下不解之缘。让教育充满思想和智慧,是教育的自然需求,也是教育的崇高境界。中国民主促进会广州委员会的会员文集,把这一主题突出出来,读之使人为之一振,大有得到提升和启迪之感。  相似文献   

2.
语文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因此,语文课应该充满诗意、充满灵气。那么,怎样才能进行诗意的语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3.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如果我们的校长不用教育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思想办学、文化办学、人格办学,中国的教育是没有希望的。当校长就要立志当教育家型的校长,修炼"三从四得"的高贵品质。在个人发展上,要"从心"。教育家型校长最显著的特质是胸怀理想,热爱教育,有对教育的深爱至爱,能够把教育之梦与中国之梦、个人之梦融合起来。他们始终充满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成长的坚信,不为名利所动,不为诱惑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不仅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手段。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在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结构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旧时代之学生之生长的过程有三个阶段:一是读死书;二是死读书;三是读书死。而新时代之学生也离不开书,所不同的是: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创造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学校语文课题组认真学习其教育理论和思想,积极开展大阅读教育,努力打造书香校园,使校园充满智慧和生机。  相似文献   

6.
我们往往经由阅读和理解一本书而获得对一个人的阅读和理解,对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空间的阅读和理解。如果一本书充满了思想,我们获得的就将主要是思想,而不仅仅是一本书。《课程与教学哲学》有许多思想启迪着我们,笔者仅能择一而述:论著中突出而深沉的美好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孔令新 《山东教育科研》2010,(4):F0003-F0003
教育理想是恭础教育改革的灵魂。它所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还希望什么?”首先,教育本身就具有理想性。白教育诞生之初,人们便赋予了教育各种各样的希望,而且人们把教育视为实现其理想的最得力的工具。人们相信能够创造未来,教育必须为未来做好准备。教育是一个充满了希望的事业。没有一个社会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人是完满的,  相似文献   

8.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我们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时常拥有感恩之情,便会时刻怀有报恩之心,人生便会充满智慧与幸福.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与美德受到了空前的冲击,"感恩"一词现在在一些人看来早已过时了. 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教育人们懂得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在校学生.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中,不仅富有独特的民族审美命题与范畴,而且也贯穿着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在这种美学思想影响下的文艺创作,无不充满了对人的关注、对人之生命价值意义的关切与肯定。  相似文献   

10.
生命课堂是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努力实现人的发展之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以促进学生生命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的而开展的人与人之间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和情感社会交流活动。一、生命课堂的溯源生命课堂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哲学理论关于教育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们所从事的教育是一个充满激情、充满挑战、充满智慧的事业。这个事业的本质就是人的教育,因为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就不成其为教育。作为一名肩负着人的教育的校长,必须思想敏锐、情感丰富、肯于躬身、善于反思,不仅要在大事上把握好教育的方向,更要善于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小事上捕捉到教育的契机。如果校长能把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能“制作”成育人的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培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跨世纪的建设者,这项工程需要高校师生员工每一个人的参与,那么,学科教师在这项工程中应做些什么?怎样做呢?许多文章写到”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诚然,这是不错的,但是据我几年教学实践的体会,我觉得仅仅渗透是不够的,说渗透,似乎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一种外加的东西,不过要加的细致些巧妙些,潜移默化不露痕迹罢了,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是我们理科教学中应有之义,而且是起统领作用之义,是决定教学成败之义,所以应该完全融化于我们的全部教学过程之中,与科学知识的传授相辅相成对立统一。“渗透”是要我们有意注意思想政治教育。而“融化”则是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好科学知识本身  相似文献   

13.
2010年2月11日,人民教育家霍懋征老师离开了我们。她毕生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教育实践,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真正的教育家是永不凋谢的。她的思想,她的实践,她的精神,已经融入中国教育的长河里,是值得我们珍视的宝贵教育财富,而且必将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人,活着的人是充满灵性、充满了各种发展可能的。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成为生产力基本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走向,既迎合主流文化思潮,又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增强教育的时效性,突显人的价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人学出发,探索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价值,期待为回归教育本质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意味着一切管理工作都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体现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的指导思想。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等级的教育思想成为现代教育之主导。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贯彻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呢?  相似文献   

16.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本文关注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思考一种充满美感的思想政治教育——诗意德育。诗意德育需要诗性思维,重新理解物与我的关系:人是整个世界的一部分,不是主宰;人有独立精神,不是物的奴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召唤为物所惑的人们从迷途中重返诗意的栖居之地。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 ,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中较长时期从事教育工作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对教育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革故更新的主张和许多精辟的见解。在他的教育思想中 ,美育思想占有重要的位置 ,他的一系列有关美育思想的论述和美育的实践活动 ,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鲁迅首先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 ,所以他对文学艺术的教育作用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认为文艺能“涵养人之神思” ,能培育人的理想 ;文艺具有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他在《摹罗诗力说》中写到 :“而其教复非常教 ,自觉勇猛发扬精进 ,彼实示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人性学说揭示了人的本质之所在,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教育人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也为我们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现途径留下了有益的启示,成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靳波 《教书育人》2015,(2):71-72
我们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做出反思。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有灵魂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教师育人意识,充满高尚人生追求和丰富精神生活的过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面对现实,坚持理想,努力追求有灵魂的教育,培养有文化、有教养、有底气的现代人。一、"人"的教育是落脚点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棵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棵能思考的芦苇."他还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教育传承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其中就包括传承思想.学校培养的人,应该是有思想的人;培养人的人,更应该是有思想的人.学校是一个充满思想的场所,更是一个思想流动的场所.思想之树常青,才能保证学校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