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精神,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的知识和基奉技能,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为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某个方向上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二是帮助学生养成主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习惯与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文化素养。作为教师,如何在课程改革中逐步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效性,是我们要经常认真思考和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意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将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努力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中所蕴含的德育教育素材,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德育先行。在计算机进入到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与计算机,特别是有关计算机网络的道德问题日益突出,也越来越深的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那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就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之一。主要从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常规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材内容的教学上,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讲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在信息教育主阵地的信息技术课堂中,信息技术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传授微机的操作技能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小学生严谨的信息辨别能力,良好的微机操作道德,健康的信息应用伦理,熟练的问题分析、解决技能,使他们规避信息爆炸带来的冲击波。基于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反思,笔者浅析一下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微机操作习惯,养成爱机护机的良好品德小学生可塑性极强,正处于培养微机操作习惯,规范操作电脑的最佳时期。因此,在信息技术上机实践教学中,要教育学生爱护微机设备,保护机房环境卫生,要传授学生微机严格  相似文献   

5.
陈磊 《教师》2013,(6):114-114
信息技术是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而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更多的还是要"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蕾 《宁夏教育》2013,(2):59-59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如何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实践有机结合,进而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通过自己日常教学的实践与尝试,对此总结了一些方法。1.框架结构法。信息技术课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基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与习惯。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中,具有良好阅读意识与习惯的学生并不多。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另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中职视障生语文教学中,教师采取教学手段普遍单一,学生易生厌倦情绪,不利于视障生智力提高和素质的提升。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完善的环境下,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视障生语文教学能力、培养视障生使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建立学习自信、个性化教育等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常江涛 《学周刊C版》2014,(10):175-175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就是要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而在线教育正为实现上述目标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就是要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而在线教育正为实现上述目标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既是信息社会公民成长和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技术学科建设和学科特点的需要。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二要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  相似文献   

12.
高中阶段的计算机课程教学首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教学也得以在全国范围推广实施,尤其是在知识储备关键时期的中学教育。高中计算机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创新能力的获得,应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地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支持下,用以采集、存储、处理传递和显示包括文字、数据、声音、图像在内的各种信息的一系列现代化技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达到教学预期的效果。文章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教育主要培养学生以记忆信息到应用信息,甚至创新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信息意识,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查找、采集必要的信息,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对教师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却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机智则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是指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6.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根本,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担负着提高学生信息技能的任务,还担负着德育教育的责任。信息技术教育者应尽职尽责,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电脑,培养他们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及应用道德,使他们具备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是指教师让学生在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信息技术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精彩纷呈的信息时代,要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就要加快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就要培养出一批具有一种新思路、新观念的有信息意识和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18.
李东玲 《考试周刊》2011,(58):161-162
当今时代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已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课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探讨该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介绍一下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越来越重视,不仅政治学科肩负着学生德育教育的使命,信息技术学科中也渗透着学生德育.因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应用信息、鉴别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 一、从教师引导出发 发挥教师自身的师德表率作用,在教学上认真挖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因素,把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作为发展学生信息搜集、使用、处理等能力的基本途径,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注重学生电脑使用习惯的培养。基于此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电脑应用习惯培养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小学生良好电脑使用习惯的养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