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年我校承担了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和操作模式的研究与实验”的任务,主要方向是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相关”的研究,探讨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的内在联系,揭示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
1998年我校承担了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和操作模式的研究与实验"的任务,主要方向是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相关"的研究,探讨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的内在联系,揭示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3.
美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教授曾对6个不同领域里在35岁以前达到世界一流成就的120名杰出人才作过一次调查 ,发现他们之中竟没有一位智商超常者 ,但却都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由此可见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学业、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为学生的一生着想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以便将来更好地工作、生活。在实际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 ,有许许多多教师注重“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而忽视学习成绩好或学习成绩一般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对学习成绩好和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进行心…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的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极盛,经过十八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心理健康的学生,其学习成绩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或不很健康的学生。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习成绩。  一、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众多因素中,环境和教育的因素占很大的比重。就教育而言,其对学生造成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下面几种症状:1躯体化学生杨某学习非常…  相似文献   

5.
张松 《许昌学院学报》2001,20(1):114-117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提高必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三个学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农村初中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实验班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对比班相比,实验班学生整体学习成绩全面提高,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智力发展没有直接影响;实验班学生普遍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持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6.
与语残及智残儿童不同,学习困难儿童多数在智力上与正常儿童无明显低下,只是在学业成绩上或发展上有阻碍,其潜在能力与现实成绩之间有明显差距。有研究表明:在学习成绩“好”学生中,正常心理学生的人多高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高于心理正常的学生;就是在学习成绩“中”的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同样也高于正常心理的学生(骆伯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教育研究》,1986年5期)。因此,从儿童心理障碍入手来分析、矫治儿童的学习困难,是帮助为数众多的儿童战胜学习困难,走向学习进步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劳动者”,“学校教育的根本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评价学生是否成才,绝不能仅仅看他的学习成绩,而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提高育人质量,努力使之成为具有健康人格与品格、具有正确的价值与人生观的接班人。而心理健康教育又关系到学生如何正确看待这个世界,因此势必会成为左右学生成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1、学习成绩与心理健康等同。凡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备受老师的表扬,家长的呵护,把他们学习成绩的优良等同于心理健康。而忽略他们存在的一些不良心理倾向,一旦他们学习成绩下降,家长、老师就会感到茫然,而这些学生则会表现出信心不足,抗挫折能力较弱的特征。2、把德育与心理教育混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校常常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归为道德教育。其实,  相似文献   

9.
2002年8月,临沭县青云中学对部分学习成绩下降较快的同学进行了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学习心理、人际交往、青春期认识、闭锁心理等。调查结果如下:70郾3%的同学存在学习心理障碍(包括学习方法的把握、学习注意力的保持、学习习惯等),62郾6%的同学存在人际交往障碍,43郾8%的同学对青春期常识认识不足,89郾45%的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闭锁心理现象。学校的领导震惊了。学校的老师震惊了。一场关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讨论在全校拉开了帷幕——“如何评价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  相似文献   

10.
“好学生”是指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有明显优势的学生。但在不少教师眼里,“好学生”单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异,因此.当这些学生出现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问题时,教师往往会陷入“一俊遮百丑”的认识误区,对“好学生”的缺点、错误忽略不计。教师的这种做法实则危害不浅。  相似文献   

11.
中职学校学生受普遍学习成绩落后、自控能力差、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离异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学校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调整自己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要求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管理活动和后勤服务活动都应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求学校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校园物质生活环境和人际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旨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无论是过去、现在、将来,无论是时代倡导何种形式的教育,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被视为个人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正处于以学习为主的中小学生来说,学习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学习成绩就好像一支“风向标”,主导  相似文献   

13.
以多年聚焦“心育研究”为依据,系统梳理在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政策、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融合和心理健康教育前沿问题等方面的思路与心路。对于未来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加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是核心,编制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指标是基础,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服务并建立服务体系是途径,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服务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梁赤 《宁夏教育》2003,(10):59-59
人的健康不单单是身体健康,还必须要心理健康。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发育,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些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心理健康教育。无,并非没有,而是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我校为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于2005年4月参加了教育部规划课题“西部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作为一级子课题展开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管理人,为了确保学生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全面发展.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才能顺利的度过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7.
王雁 《天津教育》2007,(9):37-39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个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近年来,学校领导和教师们越来越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还存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没有专人值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说服、训诫的方法处理等情况。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是需要我们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下面三篇文章是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课题的一些研究成果,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和深入探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团体训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结合初中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为依据,用实验形式,探索了团体心理训练对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通过以团体心理辅导、训练为主的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9.
高侠 《宁夏教育》2004,(6):65-66
在传统的评价中,往往将学习成绩优秀、尊敬师长、听话懂事的学生称为“优等生”。他们备受家长、教师的喜爱和称赞,被称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在这个“全面发展”中常常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心理健康。那么,这些“优等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也都能打“优等”呢?  相似文献   

20.
教师既要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还要做好学校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要了解并研究学生,不仅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然而,一些学生较为"顽劣",在屡次批评教育后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对于这些学生要适当调整教学策略,用更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方式加以引导,这样才能促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