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世同堂》在抗战背景下,对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所造成的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而且这种理性的反思又与作者情感上对家族伦理的眷恋之情相伴随。小说独特的文化视角一方面增强了作品的审美效果,同时又带来了一定的艺术局限。  相似文献   

2.
<四世同堂>在抗战背景下,对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所造成的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而且这种理性的反思又与作者情感上对家族伦理的眷恋之情相伴随.小说独特的文化视角一方面增强了作品的审美效果,同时又带来了一定的艺术局限.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世界中的家族文化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中流露出的家族文化情结是矛盾的,具体表现在他塑造的诸多经典人物形象身上,充满了情理对立的悖论式存在:即对家族既依恋又背叛;既寄予希望又绝望;既出走又回乡.正是由于鲁迅独特的家族文化情结,透视出作家反思批判家族文化的复杂意绪,形成其小说世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中固家族小说又掀起了一股热湖,其中《白鹿原》与《尘埃落定》是其代表作品,她们以其浑厚的内客和一些现代艺术技巧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尤其是其中的人物描写,渗透着美学辩证法,深刻地展示了历史和人生的命运,透露着文化反思的气息。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家族叙事是一个重要的创作母题,但对于家族小说的研究尚未引起人们应有的关注,尤其是对叙事情感的探讨目前尚不多见。本文认为,新时期家族小说的叙事情感呈现出"崇拜与亵渎"、"冷漠与超然"、"反讽与嘲讽"的复杂态势,这既是当代作家对传统道德的文化反思与价值立场,又暴露出在后现代多元文化语境中作家道德情感的危机。  相似文献   

6.
家族文化以“家本位”为出发点,对农民的个体行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尽管我国当代社会的家族文化与传统社会的家族文化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嬗变,但其作为意识形态对人们的行为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生育行为的影响更为突出。生育率的降低并不标志着人口的根本转变,人口的根本转变惟有在农民生育观念发生根本转变之后才能实现,而这又必须建立在消除家族文化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白鹿原》是陈忠实长篇小说的代表作,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主要描写了仁义白鹿村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的50多年里白、鹿两大家族之间的恩怨纷争,展示了由阶级矛盾、家族纷争、利欲情欲的角逐而融汇交织所构成的民族秘史,揭示了在古老大地上中华民族生存繁衍的艰难与蜕变新生的凝重,对中华民族的生存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反思、文化反思和生命本体的反思。小说在艺术上的特色一是塑造了众多而又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二是地域文化特色强烈,三是浪漫主义色彩浓郁,四是意象鲜明而又耐人寻味,五是句式多姿多彩,语言鲜活传神而又内蕴丰富。  相似文献   

8.
清初颍州刘氏家族女性群体的文学生活体现了安徽皖北地区士绅家族文化、女性文学传承、刊印评论者的文学标准等因素对女性写作的影响.刘氏家族女性创作对生活、人生价值的反思,促成了精英阶层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发.  相似文献   

9.
宋代家族普遍重视亲族友爱、重视科举、重视文学培养、重视图书积累、嗜学、博学等,打破了六朝世族对文化的垄断,形成了新的时代特点。晁氏謇族在这些方面获得的综合成就。既在宋代文化家族中具有典型意义,又体现了晁氏家族自身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漩涡》以吴、沈两大家族的创业史、守业史、衰落史为主线,描绘了汉阴县二百多年的历史发展风貌.小说揭示了吴、沈家族文化的形成、承继、没落史,以及作家对家族文化的反思与呼唤.在充满现代性焦虑的今天,有助于我们理性认识曾经被我们痛斥的中国家族文化中的优长之处,以图更好地解决现代社会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白鹿原》是陈忠实长篇小说的代表作,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主要描写了“仁义白鹿村”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的50多年里白、鹿两大家族之间的恩怨纷争,展示了由阶级矛盾、家族纷争、利欲情欲的角逐而融汇交织所构成的“民族秘史”,揭示了在古老大地上中华民族生存繁衍的艰难与蜕变新生的凝重,对中华民族的生存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反思、文化反思和生命本体的反思。小说在艺术上的特色一是塑造了众多而又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二是地域文化特色强烈,三是浪漫主义色彩浓郁,四是意象鲜明而又耐人寻味,五是句式多姿多彩,语言鲜活传神而又内蕴丰富。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家族经过几代积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冯氏家族文化。其家族文化既具有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优良品质,又能够对之进行创新发展。这一家族文化传统对冯友兰幼年的健康成长与后来巨大成就的取得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人性相对解放的时代,女子的地位有了相应的提高,她们接受了家族内的文化教育。当她们学有所成后,又常充当家族教育中“传道”、“授业”、“解惑”的业师,承袭并发展家族教育和家族文化,她们活跃在教育舞台上,在社会与家庭中都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儒林外史》:文化反思与整合的艺术显示王平《儒林外史》是一部具有丰富文比内涵和清醒文化意识的古典小说,这主要表现在作者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对绵延几千年的文化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根据自身的经历感受和时代思潮的要求,对这一文化体系又给予了重新整...  相似文献   

15.
家园意识与中国作家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园意识是一种泛文化现象,也是中国作家难以释怀的文化情结.它蕴含着中国作家的深层文化心理,并成为中国作家创作的深层动因.在创作中具体表现为对故乡山水的赞美和对破败家园的伤悼、对先辈创业功绩的崇拜和对家族苦难历史的追溯、对传统家园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理想家园的探寻、对家园故土的思念和对家庭亲情的重温、对家族思想传统的继承和对家族文化的弘扬等主题.  相似文献   

16.
略论20世纪初年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从中西文化冲撞和交融的角度看,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显然又是一个交织着理性与情感、追求与反思不断冲突的痛苦而又悲壮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对诸如戊戌维新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猛烈批判传统文化和高亢宜传西学,十分关切,但是,对于时人的反向沉思,却注意甚少。20世纪的最初10年,正构成了此种反向沉思的时期。它既表现为对19世纪末业已形成的对中西文化关系定势思维的反思,同时又为辛亥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作了必要的思想铺垫。探讨此期的文化反思,不仅为研究近代文化思潮所必需,而且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永嘉乱后,关中郡姓较为集中、较成规模、影响较大的迁移有四个阶段。他们南迁北归,往返不同政权的移民行为,对家族发展和区域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家族而言,不同时期的迁移是维系家族生存、保持家族地位的重要手段,但辗转往复的迁徙行为削弱了他们在地方的宗族基础,挫伤了持续强劲的生长力。同时濡染异地文化,移民家族的家学门风也有所改变。对区域社会而言,关中郡姓南迁减少故乡汉族人口,强化了胡汉人口比例中胡族的优势,造成本土文化衰退。但长远来看,他们腾出空间,又为民族融合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南迁又北归的家族成为沟通南北文化的使者,既促进了南方地域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也促进了南方文化的北传。  相似文献   

18.
索尔·贝娄通过对长篇小说《赫索格》的创作,思考评价了西方文化中的浪漫主义精神文化遗产,对浪漫主义文化传统提出了批评。本文认为,浪漫主义传统以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交汇在小说主人公赫索格身上。一方面,浪漫主义作为美国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巨大阴影而成为赫索格反思内省中的批判对象;另一方面它又渗透在赫索格性格的文化酵素里,决定了他本人同浪漫主义古老家族的血缘关系。总之,赫索格既是浪漫主义传统的清算者,又是这一传统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19.
叶广芩的家族小说《采桑子》,以真情感动人心,本文从对故人、对传统文化的留恋与向往和对家族衰微、精神堕落的哀叹和反思两个方面,来展示叶广芩作品追忆过往、镜照现实的情之真、意之切。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对语文教学进行了大规模的反思。不少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包括一线语文教师在内的改革者又开展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这些并没有改变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弊病依旧。同时,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各国,在各国引起极大的文化反思浪潮。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