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铝丝与水的反应很难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为有效除去氧化膜并增强该实验效果,实验用Y型管对铝丝与水的反应装置进行了改进,选用10%氢氧化钠溶液去除氧化膜,并在使用二甲苯液封条件下,让铝丝在15%氯化钠溶液中加热反应,体现了实验改进的优点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分析烯键的臭氧化反应是在低温下,将含有臭氧(6%~8%)的氧气通入液态烯烃或烯烃的溶液(如四氯化碳作溶剂)时,臭氧迅速而定量地与烯烃作用,生成黏糊状的臭氧化合物,这个反应称为臭氧化反应.臭氧化合物具有爆炸性,因此反应过程中不必把它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在溶液中水解,在有还原剂存在时(如Zn/H2O)得到的水解产物是醛或酮,如果在水解过程中不加入还原剂,则反应生成的过氧化氢便将醛氧化为羧酸.两步反应合在一起称为烯键的臭氧分解反应,其总的结果是烯烃的双键被氧化裂解.如:根据烯键的臭氧分解反应产物,可以确定烯烃中双键…  相似文献   

3.
周芝兰 《考试周刊》2009,(14):165-166
本文结合实例,对包含有溶液中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包含溶液中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的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化学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2005,(4)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1)反应的先后规律在溶液中如果存在多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当向溶液中加入一种还原剂(或氧化剂)时,还原剂(或氧化剂)先把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氧化剂(或还原剂)还原(或氧化)。如:已知溶液中存在AgNO3、Cu(NO3)2,向此溶液中加入Fe粉时,Fe粉先与AgNO3反应,当AgNO3完全反应后,剩余的Fe粉再与Cu(NO3)2反应。(2)电子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相等。此规律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3)邻位转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5.
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液Ag^+不能氧化I^-的原因是因为沉淀反应的存在阻止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可能是沉淀反应速率快于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所致。进一步研究认为,只有阻断KI溶液和AgNO3溶液的直接接触才可避免沉淀反应的发生,据此成功设计了银离子Ag^+直接氧化碘离子I^-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题:在盛有硫化钾水溶液的两个试管中分别滴入氯化锌溶液和稀硝酸,各有什么现象发生?分别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得知:硫化钾溶液可以和氯化锌溶液和稀硝酸发生反应。但是,化学反应有两大类,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哪类  相似文献   

7.
正一、在分散系判断中的应用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借助数轴可以直观地表达。如图1所示:二、在溶液酸碱性及pH判断中的应用在25℃的水溶液中,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强酸与强碱溶液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稀释强酸pH增大,稀释强碱pH减小,但最大的限度是接近于7。这些知识用数轴可准确、清晰、直观地描述出来,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掌握。如图2所示: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既可能表现氧化性,也可能表现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之间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同种元素不同价态若能发生氧化还图1图2  相似文献   

8.
华振 《广东教育》2014,(3):63-63
【例1】写出硫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后的离子方程式。 剖析:盐与盐的反应主要有四类:复分解反应、双水解反应、络合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9.
从两篇文章的疑问出发,借助实验探究和理论计算,发现碘化钾淀粉溶液遇氧气不变色是因为氧化生成的I2在碱性溶液中歧化生成IO3-。定性分析了碘化钾的氧化反应速率与歧化反应速率的大小和影响因素,发现碘化钾淀粉溶液遇氧气是否变色取决于上述两个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  相似文献   

10.
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往往是判断氧化荆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在解答这种题型时,对一类特殊的反应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类反应就是铝、锌、硅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水、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讨论溶液酸度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热力学及动力学两个角度分析电解FeCl2溶液中阴、阳离子放电的可能性,并通过改变电解的电压、溶液pH和电解质浓度,探究电解FeCl2溶液阴、阳极电极反应的可能情况。得出阴极还原反应:Fe2+优先得电子析出银白色金属铁,而H+得电子析出H2与溶液pH和电解电压有关;阳极氧化反应:Fe2+优先失电子氧化为Fe3+,而Cl-失电子与电解电压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电化学知识是以电解质溶液为载体,以氧化还原反应为核心,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是氧化极,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是还原极。因此,要从电子得失角度去分析有关的电极和电极反应方程式。例如,原电池的问题可从下列三类来分析。第一类原电池,如铜锌原电池,其组成条件有三条: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金属与金属、金属与石墨碳棒、金属与难溶金属氧化物);②电解质溶液,至少要能与一个电极发生有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是置换反应;③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且用导线连接。这种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材…  相似文献   

14.
一、复习要求 1.常识性介绍:催化剂;爆炸;化学反应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液的导电性.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缓慢氧化和自燃;金属活动性;pH和酸碱指示剂;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中学化学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很多,是同学们学习中的"拦路虎",现将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电解是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而在阴阳两极被迫引起氧化一还原反应的过程,也就是说电解是在电流强制下发生的氧化一还原反应,它是一种最强有力的氧化还原方法。电解过程中,电子从电源负极移向电解槽的阴极,再从阳极回到电源的正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产物以及电极是否溶解与电解质的本性、浓度、电流强度、电极材料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结合如下几例略谈电解过程中两极溶液和电解后的残存液性质变化原理。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中,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以及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个数的问题容易被同学们搞错. 1.晶体硅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其反  相似文献   

18.
悄薛梅 《考试周刊》2011,(50):181-182
FeCl3溶液与Na2S溶液反应的产物与滴加顺序有关,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双水解反应,主要产物是什么取决于量的多少,在不同情况下二者反应的主要产物不同。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化学体系可能发生多个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可以同时发生,也可能先后进行,反应的顺序直接影响着反应的最终结果.为研究问题的方便,先限定体系内只有A、B、C 3种物质,A与B发生反应①,A与C能发生反应②,B与C之间相安无事.这就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反应①和反应②同时发生,如浓NaOH溶液滴入铝铵矾溶液中,在生成白色沉淀的同时又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是反应①和反应②先后发生,如氯水滴入FeBr2溶液中,开始时只有Fe2+被氧化成Fe3+,当Fe2+完全被氧化后,氯水才氧化Br-.以下重点讨论第2种情况——反应的顺序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复习要求 1.常识性介绍:催化剂;爆炸;化学反应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液的导电性.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缓慢氧化和自燃;金属活动性;pH和酸碱指示剂;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二、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