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从单一取向到多元价值选择教师,从整体评价到关注个体差异课堂,从人文探求到人格教育求学的新篇章即将在新学年开启,一份关于上海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与中小学语文教师学科德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在本刊独家发布。调查对上海中小学师生德育状况给予了描述和分析,不少结果发人深思,希望借此能引起社会各界对于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问题的热切关注。调查报告指出,上海中小学生比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其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道德判断上趋于主流,但在道德倾向上则呈现多元的价值倾向;上海中小学语文教师对实施语文学科德育的认识比较到位,但在具体操作上存在随意性、盲目性等现象。当代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价值形态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价值观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尊重多元价值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学生,从单一取向到多元价值选择教师,从整体评价到关注个体差异课堂,从人文探求到人格教育求学的新篇章即将在新学年开启,一份关于上海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与中小学语文教师学科德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在本刊独家发布。调查对上海中小学师生德育状况给予了描述和分析,不少结果发人深思,希望借此能引起社会各界对于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问题的热切关注。调查报告指出,上海中小学生比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其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道德判断上趋于主流,但在道德倾向上则呈现多元的价值倾向;上海中小学语文教师对实施语文学科德育的认识比较到位,但在具体操作上存在随意性、盲目性等现象。当代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价值形态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价值观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尊重多元价值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价值多元视角下的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的行为有目的和手段之分.所谓价值多元即承认行为所指向的最终目的,如健康、财富、知识、权力等皆为合理,无论其短暂还是永恒,但对于行为手段的评价必须依赖于社会共同生活中的法律、道德和常识.目前,对个人利益的承认为价值多元化提供了条件,但它并不必然会促进价值多元的出现.虽然价值多元已成为人们熟知的名词,但是当前价值多元仍只是主流价值观的补充,同时人们对价值多元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在价值多元的背景下,应出现多种价值观的角逐,达到个人和社会、国家和世界、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等相互对立价值之间动态的平衡.价值多元视角下的德育,更强调德育的开放性、丰富性和相关性,注重从传统文化中吸收更多的精神资源,更加强调理性和共识.  相似文献   

4.
赵爱芹 《职教论坛》2006,(22):48-50
价值澄清理论反对传统的道德灌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围绕学生关心的现实生活对有关价值观进行澄清,注重学生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在复杂多变和价值多元化的当下社会,价值澄清法为高职院校进行现代德育模式的整合与创新,以适应时代要求和实现高职德育目标,增强高职德育的实效性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当代高中生生活于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不同的价值观冲击着他们,高中生经常遇到无法用主流价值观进行合理解释或妥善处理的道德困境。因此,在生活德育中,必须培养高中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提升他们面对道德困境时的判断水准。  相似文献   

6.
当代高中生生活于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不同的价值观冲击着他们,高中生经常遇到无法用主流价值观进行合理解释或妥善处理的道德困境。因此,在生活德育中,必须培养高中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提升他们面对道德困境时的判断水准。  相似文献   

7.
价值多元化是现代化发展到20世纪时的突出现象.西方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新自由主义学者认为,价值多元化必然导致价值多元主义和共识的不可能性,表现为主流价值观的缺位及社会的不和谐状态.然而,实质上,价值多元在给社会和谐带来挑战的同时,共识的存在及和谐的实现仍然是不容否定的,这是由各种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只要在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努力,特别是在文化上,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实现个人与社会、“一“与“多“、主流与非主流价值观的有机统一,那么,在价值多元化这一新的历史层面上达成广泛共识、进而实现新型的更高层次的社会和谐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社会发展日益呈现多元化倾向.多元化拓展了人们独立选择的空间,丰富了社会生活的内涵,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社会主流价值观.认真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八荣八耻“,凝聚社会发展道德共识,实为当前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一个时期以来,在一些教育主体和一些研究者认识中有一个错误的判断,即价值多元必然导致大学生行为失范。从实质上说,这是对在价值多元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误判。虽然在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着行为失范的问题,但要看到他们对社会主流价值是认同的。在价值多元背景下,从哲学上正确把握价值本质、主流价值与多元价值的关系,是教育主体对大学生实施价值观引导的关键,也是我们对大学生行为失范实施教育关怀的逻辑起点。笔者认为,从教育关怀视角对大学生行为失范进行心理分析,进而选择教育关怀与心理救助的有效路径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价值取向多元化和道德重构的背景下,高校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现实的文化、状态相背离,从而产生了高校德育教育的空洞化、表面化倾向以及对现实社会普遍的无力感状态。笔者以道德责任教育为触点,整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以期找到适合当代大学德育教育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