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科举制度是隋、唐时期开创的,它对唐代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就唐代科举制度的利与弊作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2.
承隋启宋的唐代科举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通过对唐代科举制度的缘起与特点的分析与归纳,得出唐代科举制度的有功之论:为下层知识分子开辟了广阔的仕途,推动了唐代文学艺术的空前发展,对社会政治和社会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一种公共制度,唐代科举制度对世界政治制度、文教制度与社会心理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及中国的教育制度与考试制度,不能忽视延续了一千三百余年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封建科举制度,虽然它已经随着清王朝的没落而归于寂静,但它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都是不可小视的“存在”。科举制度是一个长长的历史过程,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对其考察,也应是历史的、客观的,不可一概而论,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本文选择唐代科举加以分剖,是因为它处在科举制度演进的上升过程中,有较多的积极因素可资借鉴,概括说来,它具有以下一些显著特点。   首先,唐代科举具有开放性。其…  相似文献   

4.
肇始于隋朝的科举考试制度虽然早就成为了历史,但是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整合与社会凝聚机制,在长期的历史中,不仅承负着整合传统社会生活,维系社会内部文化生态平衡的功能,同时它也具有极大的心理健康的功能,本文认为,科举制度虽然导致了不成熟的权威型人格的产生,但是在客观上有助于个体获得安全感、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力,也成为个体进行心理调适的有效方式,文章还分析了废除科举制度后带来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如社会成员边缘化、群体性心理挫折等,从而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科举制度在我国历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袁世凯作为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及进行的教育活动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推行实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后又掀起复古主义教育逆流,向封建传统教育让步、妥协。他以不同方式作用于清末民初的教育,已成为教育转型或波折变动中不可忘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炀帝大业二年,即公元606年,当时只设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凡读书人均可参加考试,从此科举取士渐渐走向正规化和制度化。唐代不仅继承了隋制,而且还将其进一步完善,唐代科举在整个科举制度史上可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对整个唐代社会影响之深可从方方面面中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印证。  相似文献   

7.
科举制度是朝廷开设科目、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它集政治、文化、教育等各项功能于一身,在选拔过程中尽力体现"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延续至元明清,前后经历了一千三百余年之久。其存在具有特定时代的政治根源、社会根源、文化根源以及民族根源,它推动了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编撰这部《中国科举制度通史》的目的在于复原中国科举制度的完整面貌,建立独立的中国科举制度史体系,理性地辨析其成败得失,以便更好地继承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唐代科举制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在唐代的各项制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吴宗国教授所著《唐代科举制度研究》一书,论述精到,新意迭出,是唐代制度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9.
唐代科举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科举制度在中国选士制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以考试为主的科举制度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相比,更能体现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相对公平的选士精神,也对唐代的政治、教育及文化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试论日本文化对日本社会教育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发达的社会教育已被世人列为学习的典范,它对日本经济的腾飞、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社会教育活动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了日本社会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对其研究可谓了解日本社会教育的一条捷径。因此,笔者试图从与教育息息相关的文化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找出其日本文化对社会教育活动发展的深层影响,希望能给我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化社会带来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历史的发展,由科举考试进身为官的"仕途"被废除,科举制度也被彻底否定。但作为我国古代实行最久、最重要和最完备的任官制度,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重新认识和合理评价古代科举制度,同时审视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对照两者之间的功过是非,对促进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古今中外,教育与领导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从孔子教育、柏拉图教育、中国古代科举考试、西方文官制度到现代的高等教育都是一脉相承的。在分析教育在培养、选拔和造就领导人才方面的意义后,本文阐述了现代高等教育在政治教育、理论思维能力训练、社团活动与实习和素质教育等四种途径来开发和提升大学生的领导力,有效完成对领导人才培养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3.
社会流动是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分层中地位的升迁或降落。本文从社会流动的视角来考察科举制度,分析科举制与社会流动的历史渊源以及科举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阶层流动的贡献,并探寻科举制促进社会流动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度的核心要义是考试选官,近现代西方国家吸收了科举制度中的考试任职因素建立起文官制度。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主要以近现代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又继承了科举制度的某些因子建立起来。由于民国中期以后的文官制度体现出一种专制与民主的混合物特征,因而其制度运作的效果显示为:民国文官制度期望以考试实现两官分途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而通过考试选官维护社会稳定则达到了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举制度历经1 300年的发展演进,成为中国古代最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及其衍生出的科举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对古代中国社会和当代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诸如王维、司马光等重要官吏和文化名人都来源于科举考试,其所确立的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原则至今仍是各级各类考试的基本原则。从文官选拔制度、向学风气和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原则三个方面入手,作者尝试分析中国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以及读书向学、科举入仕的个人价值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并结合科举制度,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升学考试制度和公务员考试制度中存在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中国科举制度史相关问题研究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6.
科举制发展到明清时期主要以八股取士为标准,日渐衰落。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与顽固派围绕废除八股取士、改革科举制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本文从双方争论的背景、过程及焦点等方面对此次争论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7.
明清之际,由于长篇小说创作的昌盛,出现了小说评点的高潮。其时,作为科举考试专用文体的八股文,对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批评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张竹坡批点《金瓶梅》,通过对八股文理论的借鉴与运用,对《金瓶梅》思想与艺术进行了评点,大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评点理论,对后世的小说创作和文学批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科举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早已在百年前退出历史舞台,但考试选才这种方式依然存在,科举学因此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科举“追求至公”具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性与普适性;科举促进社会流动对改善当今社会结构具有积极示范意义;科举立法缜密确保考试权威公正亟待当今考试法治借鉴。科举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不仅体现在对当今教育考试制度建设的启发借鉴上,还可延展到教育乃至政治领域的许多方面,从科举的公平性、社会流动、考试立法等角度谈古论今,仅是科举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之“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9.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是借鉴中国古代文官考选制度并将其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北洋时期的文官制度则在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经验,因而二者之间必然有着相似之处,但由于二者所产生的地域及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必然又存在着很多差异之处,本文主要通过比较研究分析其中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平民职业技术教育兴起于东周时代,东周王室的衰落使人才向下层流动,他们收徒教学,或多或少地将职业技术教育列为自己的教学内容,而且颇有著述。但秦以后,以吏为师的观念和科举制度占据主导地位,这又使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充满坎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