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施蛰存对心理分析创作手法的成功运用,与二十年代“为人生”和“创造社”的小说有着密切关系。二十年代小说模式催生了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雏形《娟子姑娘》,后来促使他有意识地借鉴国外心理分析理论和创作手法,在心理分析小说创作上有所成就。  相似文献   

2.
施蛰存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蛰存是一位“文体作家”、学者,集创作、翻译、编辑、学术研究于一体。其创作涉及到诗歌、小说、散文等各种文体,学术研究包括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碑刻等多种学科。特别是其小说创作,运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揭示人类意识与潜意识的激烈冲突,把人类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挖掘出来,在三十年代的文坛独树一帜,颇有影响。然而,这样一位极有成就的作家、学者,在成名后并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甚至屡遭劫难。本文力求对施蛰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作一粗略考察,以促进施蛰存研究的深入发展。为了行文的方便,本文把施蛰存研究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新时期以前的施蛰存研究;(二)为新时期以来的施蛰存研究。  相似文献   

3.
施蛰存是通过显尼志勒才了解弗洛伊德及其理论的,并用弗洛伊德的理论和显尼志勒所擅长的内心独白,将人物的性心理描写到极至。在《善女人行品》里,施蛰存以内心独白写女性性心理,是“完全研究女性心理及行为的小说”,施蛰存写的女性都是欲望的畅想者,而不是欲望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文学心理分析小说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以后,随着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传入中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创作也在我国出现了。周作人最运用心理分析理论来阐释学现象。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作家首开心理分析小说创作的先河。 但真正专心致于心理分析小说创作的,是活跃于三十年代坛的施蛰存和穆时英两位作家。四十年代可说是我国心理分析小说的鼎盛, 涌现了一大批象路翎和张爱玲这样卓有成就的心理分析小说作家,最后发展到作家无名氏,则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史上的心理分析小说的创作达到了高潮。  相似文献   

5.
施蛰存是20世纪30年代率先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挖掘人物潜意识和无意识心理的作家。《春阳》这部作品较好地从主人公的精神层面诠释了弗洛伊德的白日梦与潜意识理论,展示了作家心理分析小说独特的创作手法,文章将从婵阿姨对于性渴望的无意识行为、白日梦幻想及金钱欲望与性欲之间的关系探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6.
施蛰存(1905— )在表现都市社会的现代色彩时,偏重以心理分析来发掘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他先后接受了显尼志勒、蔼理斯和弗洛伊德的影响,大胆探索在性心理,尤其是变态性心理和精神缺损型怪异心理等精神领域里文学表现的可能性,并取得相当突出的成绩,从而在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表示了一个新的倾向”。一、施蛰存的小说创作三十年代,是旌蛰存小说创作的高峰期。他的代表性作品,均在该期完成。其中,能够比较集中反映他在心理分析方面的创作特色,以及表现这种  相似文献   

7.
新感觉派小说家施蛰存二三十年代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中,通过对其主要小说作品的分析,可以说明施蛰存小说创作的主要特征是有意识地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创作心理小说。  相似文献   

8.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是比较成功的。他吸收、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不仅拓宽了人物的心灵领域,而且渗透到无意识底层;在刻画人物的梦幻、变态心理的同时,又没有忽视表现人物心理动因的社会因素。因此施蛰存对人物心理活动多层次、多侧面的挖掘,加强了人物性格的立体感,达到了用传统描写方法不易达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施蛰存早在三十年代就以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而蜚声文坛。在他的精心扶植下,众多“新感觉派”的小说作家聚集在一起,利用《现代》这块阵地,发表令人耳目一新的小说作品。施蛰存本人从廿年代末至三十年代中期也创作了五十多篇短篇小说,以独到的心理分析有别于其同仁,特别是历史题材短篇小说,以新颖的视角、独特的创见、鲜明的创作风格,大胆的叛逆精神为人瞩目。毫无疑问,施蛰存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园地中的一朵奇葩。然  相似文献   

10.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显然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将军底头》表现地比较典型。其随后的创作虽然已回归现实主义,但是这并非意味着他的创作彻底摒弃了现代主义的元素。  相似文献   

11.
茅盾早期在诸多思潮中选择了对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创造性接受,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文艺思想,进而积极汲取和借鉴其代表作家的创作技巧和艺术主张用于自身的小说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是新时期中国文坛重要的作家之一。其小说风格在文坛上已经自成一家。特殊的文笔描写吸引了众多的读者。王安忆在小说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小说风格被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研究。王安忆在小说叙事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写作理论,尤以1988年提出的"四不"追求理念在当时文坛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在其后的文学创作中,王安忆始终遵循着自己提出的写作理论,从不加以变更。王安忆这种写作风格,给予其他的作家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很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作为宋代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诗词文赋均有突出成就,尤其他的散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文风,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关系错综复杂,理清这种关系对研究鲁迅的文学及思想大有益处。从哲学思想上说,鲁迅受到尼采、施谛纳等人的影响。从文学实践上说,他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鲁迅对现代西方现代哲学的吸收的历史基点是“民族自新”和“建立人国”。  相似文献   

15.
从戴望舒的爱情上的坎坎坷坷、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和文学上的反反复复 3个方面 ,论述了戴望舒新诗发生的源泉、新诗发展的方向和新诗象征的正路 ;从而揭示出戴望舒精神世界和文学世界丰富而痛苦的一面 ;讲明了他是怎样把写诗和人生最终统一起来 ,将象征派的形式和古典派的内容统一起来 ;最终走上了一条中国新诗写作的正路。  相似文献   

16.
周立波文学真实观的形成主要有两个阶段:30年代的文艺理论活动到延安鲁艺任文学教师并开始小说创作时期,是接受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开始,以知识性的理性认知为主,对文学真实性的理解是与“为人生的艺术”倾向性结合在一起的;40年代初现实主义真实性的时代要求与倾向性的辩证关系,及其真实性本体意义的领悟,是周立波接受《讲话》“教益”的最大收获,并最终以其小说创作之路的成功选择显示出作家对现实主义艺术真实性与倾向性辩证关系的个性理解。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Calvino),因其“作家们的作家”的美誉日益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兴趣与关注。卡尔维诺的文学成就既在小说创作,又在小说美学。他在代表性论著《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中,以五个关键词的新颖形式凝结并予阐发了自己的小说美学。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卡尔维诺终身致力于小说写作新道路的探索。在元小说《寒冬夜行人》中,他认真思考了小说写作中的诸多问题,充分意识到小说写作的艰难。这正是卡尔维诺的“作家”身份发生危机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19.
方北方的童年和青年时期都在中国度过,特别是1937—1947的十年岁月,在这十年的求学生涯里,已经进入成熟期的中国现代文学对方北方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长篇代表作“风云三部曲”彰显着他文脉中的中国(文学)经验。而另一部长篇代表作“马来亚三部曲”是方北方反映新马华人由移民心态转向本土认同的重要代表作,他以个人影射历史,为马华现实主义文学打下了重要基础。在近七十的文学生涯中,执守于马来西亚认同的方北方,关心着马华社会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以自己蓬勃的创作力、饱满的激情,倾诉着他对新马社会的关心,这种人道主义情怀是他留给马华文坛的重要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陈映真的作品经常出现情节背离主题的现象,以往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很难对此进行有效的解释。这与陈映真受到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密切相关。文章采用精神分析方法对陈映真创作时的无意识心理、作品中人物的性变态的异常行为进行探索,以期获得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