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是小说的本体”,是汪曾祺小说语言观对传统的小说语言工具论的突破。“小说语言是书面语言、文学语言”,“小说语言就是小说语言”,从口头语言、一般书面语言、一般文学语言的各个角度,分辨出小说语言的个性特征。“小说语言是在语言运用中实现的”,凸现了汪曾祺小说语言观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对汪曾祺小说语言的研究是汪曾祺研究的重要方面,2000年以来,汪曾祺小说语言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梳理:(1)从文学史的角度对其文学语言的意义、价值的定位;(2)小说语言观及继承资源的研究;(3)小说语言功能和总体特征的研究;(4)小说语言某一方面风格、特点的研究。汪曾祺小说语言研究不断深化、泛化,但同时存在同质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小说的语言基本是沿着“言一致”的方向发展的。汪曾祺在现代汉语小说语言理论发展史上的意义主要在于,他以本体论小说语言现替代了传统的工具论小说语言观,并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广泛汲取多种语言资源的营养,锻造一种诗化小说语言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小说的魅力在于他的全新小说理念和独特言语方式。汪曾祺关注平凡人的喜怒哀乐,抒写人类共通的人性,拨动了不同层次读者的心弦,将散文笔法应用于小说创作,一方面缘于汪曾祺的古典文学积淀,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作家敢于“打破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的勇气和胆略。文体的自由,凝结为小说艺术的外在形式是语言的自由。语言的简洁恬淡、错落有致、清新自然,是他对语言艺术宝库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小说创作的散文化特点及其单纯洁净的语言风格,与其思想意识和审美取向的民间性具有深刻的联系。汪曾祺的叙述方式、语言特色与其思想内含的民间性是互为表里、谐调一致的。正是这种内容和形式的民间统一,使其小说创作不仅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而且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6.
张凡 《华章》2011,(26)
汪曾祺的小说在中国的当代文坛有其独特的风格,以自己的艺术观、创作论去挖掘故乡的风俗人情中别具特质的形式美感和精神底蕴,形成其文化型乡土作品.他小说的自然平淡之美主要体现在汪曾祺小说文本的三个方面,即汪曾祺小说“真”、“简”、“散”.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小说的主题内涵富有诗意化,它赞美和呼吁美好和谐的人性、人情和生活,与之相协调,其小说的语言也呈现出诗意化的特色。这种主题和语言的高度统一,使汪曾祺的小说充满了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小说语言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是对小说文体十分注重的作家,特别是小说的语言,将它提到与小说内容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他的小说语言特征为研究对象,分析他的小说语言所具有的音乐性、画面感、文化味和暗示性四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是江苏高邮县人,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他曾经创作过很多优秀的作品,因此他也被世人称其为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他在小说和散文甚至戏曲领域都有很大的成就。汪曾祺从1940年开始创作和发表小说和散文,八年后开始出版了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相继他有发表了作品《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等。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的《大淖记事》的短篇小说还曾经获得过奖项。本文主要以汪曾祺小说散文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作品的语言特色进行详细论述。汪曾祺的作品语言特色可以将其总结为几个特点,主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口语化的语言形式。这种文章的口语化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并富有韵味的语言文字形式。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作为一位从40年代走过来的老作家,在20世纪80年代"语言论转向"背景下,表现出极强语言自觉性.他提出"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的深刻命题,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丈学语言观.汪曾祺的语言观有着较深广的中西方文化渊源,探析这个源流,才能更深入的透视老作家文学语言观的深刻内涵,从而真正敞开其作品语言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运用"字思维"理论资源分析汪曾祺小说语言,着重考察字象并置、变形等重组引起想象空间生成、字象中心引起诗性空间生成等问题,解析"字思维"指引下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诗学功能,当然想象空间和诗性空间不是独立分开的,往往是共生的.  相似文献   

12.
全面研究分析了汪曾祺小说语言的散文化技巧、叙事技巧和风格技巧,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了汪普祺小说创作具有民族特色和个性色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诗骚传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小说、戏剧、散文等文学体裁中都可以见到诗歌的影子。汪曾祺的小说长久以来深得读者喜爱、备受研究者关注的原因,可部分归究于作品的诗歌色彩。汪曾祺打破传统小说的创作范式,将诗歌作为一种文学经验和审美取向引入《大淖记事》,让作品的人物、情节、环境、语言都呈现出不同的诗艺特征,这些勾勒出他作为最后一个京派作家的创作轮廓。  相似文献   

14.
顾文婷  肖飞 《语文知识》2013,(3):113-115
修辞是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修辞的选用应与作家的个人风格相一致。在其作品中,汪曾祺常用日常口语,多用短句、散句。对语言修辞效果的这种追求,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简洁平淡的语言特色。其小说中的比喻及通感这两种修辞手法,也与其特色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姜惠 《学语文》2014,(1):47-48
汪曾祺是一位语言风格独特的作家,他对文学语言有独到的见解和精妙的阐述。他尤其重视创作实践中对语言的应用。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集中代表了他的语言主张,尤其是主张语言的内容性。他的小说清新淡雅、含蓄蕴藉,同时又充满民俗风情,有一种散文诗的美感。他的代表作《受戒》中的语象堪称小说灵魂之所在,去掉语象这篇小说也就失去了一切。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小说具有散漫、舒朗的叙事结构、平静淡泊的叙事心态、流畅平实的叙事语言,形成独特的叙事个性。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是一位文体学家,他的小说创作以最峻洁的体式表现最深远的意蕴,在语言的实践上,取得非凡的成就,其主要风格是清新明净的。而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可以发现他的小说在清晰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朦胧模糊的特质。文章通过时间的隐现、焦点的虚实、语言的焦虑三个方面,论述这种"模糊"状态的主要表现、成因,还有汪曾祺相应的处理方式,以更好地研究汪曾祺写作的文体操练过程及内部运行的动态机制。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小说语言既体现出人物和其表达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又把这种关系表现得诗意盎然,从而产生了"返回民间生活"和"为生活语言去蔽"两种功能,实现了汉语现代化的审美理想。在汉语现代化的过程中,汪曾祺的小说语言接续了古代汉语以"天工"为宗的美学传统,为现代汉语提供了一种富有自然美和意蕴美的语言形态。  相似文献   

19.
读奇正小说的时候,汪曾祺的那句话总在我脑海中萦绕:“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的小说非常讲究笔墨趣味。他的小说语言有绵和、黏糯、筋道的味道,能把文字的雅趣与俗趣、古趣与洋趣、谐趣与真趣熔为一炉,达到“打通”时空、语体、文体使之“不隔”的语言“化”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