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取得力措施,加快“阶段性转移”李豪杰,牛太臣1994年初,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提出出版业要从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两年的实践证明,“阶段性转移”给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强调提出...  相似文献   

2.
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发文就“开展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利评比工作”发出通知本刊讯为了贯彻“出版业发展由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向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的方针,,总结交流科技期刊办刊经验,表彰质量好、知名度高和有良好效益的优秀科...  相似文献   

3.
“阶段性转移”中高校出版社的双重任务阮光页当前,整个出版业都面临从以数量规模为主要特征向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转移,这对干高校出版事业的发展转折是一个机遇。因此,研讨转折过程中如何顺利实现“阶段性转移”,是高校出版社发展的现实课题。实现“阶段性转...  相似文献   

4.
明确定位 深化转移张凤瑞1994年初,新闻出版署向出版界提出了战略性的任务:出版业的发展要从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这一战略部署的提出非常必要,非常及时涸为它适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符合出版事业自身...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中央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是使我们加大思想宣传力度,更加卓有成效地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服务的大会。新闻出版领域,是我们国家精神生产的重要基地。新闻出版工作肩负着组织精神生产的责任,在新的形势下,新闻出版业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精神,如何通过深化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新闻出版业的阶段性转移,就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十几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业得到长足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性新闻出版大国。新闻出版业的空前发展深刻影响了我们国家的社会生活和方方面面,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新闻出版业,特别是出版业,在经过十几年的迅猛发展后,正在面临着一个从总量增长为主要特征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转移。 十几年中,我们国家的报纸从100多种发展到2000多种;期刊从900多种发展到8000多种;出版社从几十家发展到540多家;音像出版单位从一两家发展到近300家。这样一种发展速度和规模,对于我们的国  相似文献   

6.
94年初新闻出版署提出了出版业的发展要从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向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有力地促进了新阶段出版业的发展。贯彻“阶段性转移”的目标是“优质高效”,同时也是从根本上提高出版社的综合能力。为达到优质高效,“九五”期间,我们出版工作的重点放在“出精品、创品牌”上。“出精品”就是要精心策划、组  相似文献   

7.
“九五”期间,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图书出版业在实现从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向以质量效益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过程中,贯彻“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创名牌,出精品,重质量,增效益,取得了丰硕成果。 出版实力显著增强 从出版业的宏观发展来看,1999年与1995年相比,图书总印数由“八五”末的63.22亿册增加到73.16亿册,增长15. 7%,总印数首次突破了 70亿册大关;总印张数由316.78亿印张增加到391.35…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强调,为了实现跨世纪的奋斗目标,我们在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贯彻执行的第二条主要方针是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到本世纪末,我国出版业也要最终完成从数量规模增长为主要特征向以质量效益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转移。而发行体制改革又是出版业阶段性转移的重中  相似文献   

9.
新华书店的“转移”之路颜长庚到本世纪末,我国出版业最终要完成由数量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提高转移为主要特征的价段性转移。这也是新华书店深化发行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的必然要求。新华书店历经近60年的发展,网点星罗棋布,经济实力雄厚,事业蓬勃发展,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传媒》2000,(9)
1月4-7日,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在广西南宁召开了全国报纸周末版座谈会. 1月21日,<中国开发报>被停刊整顿. 1月24--29日,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在京举行,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提出新闻出版业要实现从以总量增长为主要特征转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从传统的事业管理为主转向产业管理为主,管理手段要从具体的行政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的依法行政为主的阶段性转移.  相似文献   

11.
《传媒》2000,(9):10-11
1月4-7日,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在广西南宁召开了全国报纸周末版座谈会. 1月21日,<中国开发报>被停刊整顿. 1月24--29日,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在京举行,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提出新闻出版业要实现从以总量增长为主要特征转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从传统的事业管理为主转向产业管理为主,管理手段要从具体的行政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的依法行政为主的阶段性转移.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提出的逻辑思路走向21世纪的出版社,面对经济体制转轨的时代背景和出版业以规模数量为主要特征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转移的发展态势,其现实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甚至可以说是穷途末路。在此时代氛围及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长总编辑的策划意识青岛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徐诚策划意识的勃兴是当今出版业的一大特征,也是世纪之交中国出版迈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无疑,这一局面的出现缘于近年来新闻出版署大力推进的由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转移工作方针的具体...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出版业面临着一个战略任务,即从总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转移。一个出版社只有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才能达到优质高效的生产,才能完成阶段性转移。 那么什么是良性循环呢?我认为良性循环就是指一个出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署党组提出阶段性转移的工作思路,符合江总书记提出的宣传思想工作“一个根本指针,四项主要任务”的要求,符合现阶段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讲求质量效益的总要求。阶段性转移对解决中国出版业在市场经济中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提出了一个能够提纲挚  相似文献   

16.
刚刚过去的1994年是我国新闻出版业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年初,新闻出版署提出我国的新闻出版业面临着从以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的任务。1994年作为胜利实现这一阶段性转移的第一年而载入了光辉的史册。这一年,出版物的数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广西8家出版社选题计划数1113种,比1993年下降39.8%。而实际出书,由于再版率大幅度上升,总量比1993年却略有增长。  相似文献   

17.
实现“阶段性转移”的十个标志熊向东实现由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转移的主要标志是什么?从江西出版业来看,我个人认为有以下10个方面。1.产业发展标志实现优质高效,既有政治要求,也有产业发展要求。“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于地方出版业来讲,在阶段性转移中,有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贯彻十一届六中全会精神,制订国家新闻出版业“十一五”规划,为明年初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做准备,11月9—10日,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中纪委驻新闻出版总署纪检组组长王立英一行到重庆考察调研新闻出版工作,听取了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汪俊的汇报,召开了有主要新闻出版发行单位及民营书店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闻出版业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深化改革,更有成效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以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新闻出版业的阶段性转移,是最近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讨论的重要课题。 新闻出版署于友先署长在会上作了《坚持方向,深化改革,实现新闻出版工作的阶段性转移》的报告,对十四大以来新闻出版工作的发展和当前的形势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对新闻出版业实现阶段性的转移的客观条件和如何实现这一转移,作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促进出版事业繁荣健康发展──访国家新闻出版署于友先署长孙一九九四年,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工作方针,全国出版界从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向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迈出了不平凡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