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舒婷诗歌中的意象创造具有特别的美感价值,在她的《致橡树》中比较典型地体现出创造意象形象的艺术独创性。诗作以意象场景的三级建构,营造意象场景,含蕴地表达了诗美的内涵:对不同范型的爱情的形象展示,最终指向理想的人生爱情,乃至指向人性深层意蕴的喻示,从而显示出诗歌意象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英语爱情诗歌中有诸多形象生动的意象,探讨英语爱情诗歌中几种常见的意象,力求为英语爱情诗的学习和鉴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陶陶 《培训与研究》2004,21(4):19-23
诗歌艺术中所具有的戏剧性话语,是诗歌得以获得审美性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而戏剧性的话语建构的最终实现,必须依靠意象形象转换和语言符号转换才能完成。通过意象形象的转换实现诗的思想与观念的对应物的具象化、隐喻化;通过语言符号的转换,实现戏剧性结构、场景台词、意象的具体化、符码化。意象与语码转换最终指向诗的戏剧化话语的终极意蕴。  相似文献   

4.
《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是徐志摩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诗歌仅仅五句话,但却委婉深情地表现了一个日本女郎婀娜的形象,创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而且可以从诗歌中窥探诗人的爱情。  相似文献   

5.
意象即文学作品中表达主观思想情感的客观外物,是沟通艺术家主观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桥梁.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诗人创造意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诗的创造力、想象力,诗的一切生命力,就在意象的塑造上.读诗,必先读懂意象.鉴赏诗歌时,反复揣摩、体味从而准确把握意象是进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欣赏诗人创造的意境,把握诗人跳动的脉搏,透过意象的外在而去寻找作者所寄寓其中的内质,这样也许就能较好地深入诗歌与作者之中,较高水平地鉴赏到诗歌的真魂.  相似文献   

6.
夏玲 《培训与研究》2008,25(10):4-6
艾青诗歌善于运用意象艺术来展示抒情形象,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是成功地运用意象艺术来构造诗歌的戏剧场景,以达到抒情目标的范例,诗中构建了四个戏剧情节场景:即思念保姆、爱之保姆、死之保姆、歌之保姆。并由此产生了诗的整体抒情效果。  相似文献   

7.
艾青诗歌善于运用意象艺术来展示抒情形象,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是成功地运用意象艺术来构造诗歌的戏剧场景,以达到抒情目标的范例,诗中构建了四个戏剧情节场景:即思念保姆、爱之保姆、死之保姆、歌之保姆。并由此产生了诗的整体抒情效果。  相似文献   

8.
优秀的诗歌作品,其典型深刻的感情,深厚微妙的意蕴,往往要通过准确生动的意象表现出来;饱含着诗人情感意蕴的形象即为意象;意象创造是诗歌艺术创作中的核心;如何为内心的情意找到与之成准确对应关系的客观形象,则是意象创造中技术上的关键。在诗歌艺术创作中强调意象的创造,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表意,是为了增进诗的丰富美感和强大的感发力量。  相似文献   

9.
天鹅意象贯穿于叶芝的整个诗歌创作过程,是其爱情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在早期诗歌中,叶芝用它象征永恒不朽的爱情,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在中期诗歌中,天鹅仍然是不朽爱情的象征,但是叶芝对爱情的认识却发生了改变;在晚期诗歌中,叶芝将自己的爱情与天鹅的爱情彻底割裂开来。爱情诗歌中天鹅意象的变迁,折射出叶芝爱情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我们学习诗歌,无论是古诗还是新诗,都讲求对诗歌意境美的赏析。意境美从何而来?它是诗歌中的意象通过艺术的组合而创造出的。意象又为何物呢?这个词最早出现于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之中,后来被运用到诗歌艺术范畴里。对于诗歌,就是以语词为物质外壳的诗意形象,正...  相似文献   

11.
艾青诗歌深受象征主义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歌通过象征意象体系来表达对社会宇宙的暗示,表达其光明创世的心理历程;二是在形式上,艾青学习象征主义“审丑”的反传统意象取材,采用“陌生化”的象征主义的语言表现方式,创造出“多义性”的诗歌形象。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诗歌中描绘的具体形象,是融入了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创造意象并借助意象抒发思想感情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方法。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对于意象与意境都是十分重视的。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不朽的奇葩,而唐代诗人李白则是中国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李白的诗歌是唐代诗歌的典范,在他的诗歌中不仅意象丰富,而且寓意深远。本文通过分析李白诗歌意象的分类和特点,重点分析李白诗歌中几个典型的意象,从而充分领悟李白诗歌表现出来的意境,更深层次地理解李白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李白蕴含在诗歌中的独特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3.
黄钰 《海外英语》2012,(4):188-189,194
"海枯石烂"——中西方爱情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之一,常用来表达对爱情的坚定。《摸鱼儿》作为在中国诗歌中首次出现"海枯石烂"这一意象的诗歌,其作者元好问表达了对爱情的同情与惋惜。《一朵红红的玫瑰》作为在西方的一首著名爱情诗歌,其作者罗伯特·彭斯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妙向往。该文通过对两首爱情诗歌作者的生活、写作背景阐述,分析了两首爱情诗歌中"海枯石烂"这一意象。  相似文献   

14.
张萍 《宁夏教育》2012,(1):56-56
中国诗歌很讲究意象、意境,而意象、意境的构筑离不开形象的描绘,形象的描绘又离不开色彩的点染,所以色彩作为诗歌的语言出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从效果来看,色彩词的引入,不仅可以让诗歌的画面更立体、更生动,还可以因为色彩词所传达的情绪而使诗歌更有韵味。犹如一枝出墙的红杏,使诗歌的满园春色更形象、更丰富地印刻在读者的脑海中。色彩可以使诗歌如一幅画。  相似文献   

15.
而今文学欣赏多采用形象法.即形象地感知及分析。形象原本多指具体可感的.但在不同的文体中又各有侧重。大致说来,诗歌中侧重于意象,小说中聚焦于人物形象.散文中所写的则多是观感的印象,包括细节及场景等。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评家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二十四诗品》)胡应鳞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可见意象艺术是中国诗歌的传统。简单地说,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具有更多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  相似文献   

17.
燕莉 《文教资料》2010,(26):5-6
本文用对比的手法分析了中西古典爱情诗歌中女性形象的差异,并用实例证明了西方古典情诗中的女性形象的真实性、确切性、唯美性、直露性.以及中国古典情诗中的女性形象的意象性、模糊性、卑微性、内敛性。了解中西方女性形象的差异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其中不少诗篇中出现各种纷繁复杂的花草果木("香草")意象,也出现了不少"美人"形象。《诗经》中或以这些花草直接比喻美人,或通过花草环境描写间接烘托美人形象,或通过花草传达男女之间的爱情,塑造了许多美人形象,也为我们留下许多甜美的爱情故事。这种"香草"与"美人"两种意象的和谐运用产生了不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你眼睛的弧线》是艾吕雅的第一首诗集《痛苦之都》里的一首,是专门写给他的第一任妻子加拉的。艾吕雅是一名真正的法国超现实主义者,其作品也毫不例外地体现出超现实主义风格,贯穿这首诗歌中的明显主题就是一个"爱"字,在他看来,唯有爱情的价值最高。本文主要采用文学批评和文献研读的方法来研究作者是如何把女性眼睛的弧线跟整个宇宙联系起来的。本篇论文主要围绕三个部分:首先通过对诗歌中的意象"弧线"的分析,看作者是如何赞颂和神化笔下女性的;其次以超现实主义文学为切入点,分析本诗歌中的通感理论和疯狂的爱情的表现;最后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大自然景象,分析这种女性形象的内涵和延伸。  相似文献   

20.
沙鸥诗论的意象观念形成于1985年创作“新体”诗以后,主要体现在诗的意象与诗的形象内涵认定的区别辨析上:意象本质不是其“外观之象”及其变形幅度,而是在于它的内心观照的审美创造功能,对诗歌形象审美内涵的丰富。其意象的“规定性界说”主要不在于可感性、美感性等与诗的形象共同的创作规则方面,而是意象的可塑性、多义性与体验性,这些功能最能显示作为创伤方法的意象的创造本质,沙说丰富了当代诗歌的意象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