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的“热线”节目,特指近年在全国范围内风行的广播政风行风热线节目。来自中央纪委,监察部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开通。政风、行风热线”的省份已经达到29个”。如何找寻探究这类栏目长久发展的生命因子?如何归纳这类栏目的核心传播力?如何调动各方力量使得热线更热?至少有三个方面可以探析总结。[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近日,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和全国深入推进政风行风热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阳光热线》节目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政风行风热线工作深入开展,经省纪委领导批准,省纪委与河北电台联合成立《阳光热线》节目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2009,(9):13-14
近年来,我区政风行风热线直播节目广受听众欢迎,舆论监督成效十分明显,同时也对广播媒体反映舆论、引导舆论以及导向把握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来的节目实践证明,只有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政风行风热线节目才能在创新改革中越办越好,才能为促进政风行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河北电台《阳光热线》,是全国省级电台开办的第一家"政风行风热线"。《阳光热线》开播以来,为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形成了辐射全国的"《阳光热线》现象",引发全国广播界开办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的热潮。本文以此节目为例,探索地方电台政风行风监督节目的生存空间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品牌节目是广播电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之一。《金色热线》节目作为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一档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通过为听众办实事、解难题,收听率一直名列前茅,树立了云南广播的良好形象,成为云南广播媒体响当当的品牌节目。《金色热线》为什么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广播人应该如何运作政风行风热线,才能使它进一步释放能量,放大效应,带动广播整体提升?本文试图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来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林剑海 《东南传播》2011,(11):137-138
“政风行风热线”是政府为了解群众呼声、促进部门行业作风建设、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而开设的一种舆论监督类节目。本文围绕如何办好“政风行风热线”节目这一主题,结合作者自身的工作实际,通过深入分析做好“三亲三疏”的必要性,试着探寻办好“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的理论依据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7.
12月1日,省纪委、监察厅在邯郸召开全省政风行风热线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总结了近年来全省政风行风热线工作,探索当前新形势下政风行风热线工作的特点规律,交流了创新做法,讨论了《关于深入推进政风行风热线工作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全省11个设区市和辛集等9个市(县)纪委纠风室、广电局(广播电台)主管领导、热线节目负责人共计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河北广播》2007,(6):14
11月19日,在安徽省安庆市举行的全国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业务研讨会上,河北电台《阳光热线》经验再次受到全国广播界同行的普遍关注。 由于河北电台《阳光热线》在全国广播界的广泛影响和突出成就,会议特别邀请河北电台相关人员到会,并在大会上第一个做典型发言。《阳光热线》节目的大胆探索、成功做法和新鲜经验再次成为会议的热门话题。河北电台代表就《阳光热线》类节目主持人应该科学把握的“党委政府拥戴者、广大受众代言人和新闻媒体护卫者”三种角色及其关系的重点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共鸣。  相似文献   

9.
张君昌 《中国广播》2012,(10):49-52
本文在总结全国政风行风热线广播节目历史贡献的基础上,对此类节目的现实使命进行了深入分析,作者还认为该类节目存在巨大的升级空间,并就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3档政风、行风、服务类民生热线节目,为新疆的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起到了清道夫作用,也为新时期广播如何加快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前不久,城市广播《百姓热线》节目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领导同志表扬,主持人远山被授予优秀民生节目主持人称号;交通广播《安涛在线》2009年荣获新疆广播十大名专栏;新闻广播《新广行风热线》2007年获得全国十大名专栏奖,2009年又获得自治区政风行风示范窗口  相似文献   

11.
许靖 《视听界》2014,(2):100-101
《政风(行风)热线》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山东,此后在全国推广,并初步形成了规范的运行机制,成为各地纠风工作的一个新亮点,也是各级台的“金牌节目”。《政风热线》节目能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主要在于其形成了舆论监督和行政监督相互交融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广播》2006,(5):F0002-F0002
2002年初,南通人民广播电台在市纪委、市纠风办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办了一栏作为全市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重要载体的日播节目《政风行风热线》。时任南通市长的罗一民在节目开播时接受记者的采访,而采访录音的片断成为该节目的固定呼号。《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以“替百姓解难,为政府分忧,促部门纠风”为宗旨,邀请政府相关部门和窗口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到电台直播室与群众交流。  相似文献   

13.
平等的对话,真诚的交流;政策的阐释,疑难的解答……各地广播电台凭借广播的优势开办的各种舆论监督性节目,有效地发挥了舆论监督的功能,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也赢得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普遍认同。由江西省政府纠风办、江西省广播电视局主办,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以其鲜明的特点和较显著的成效,努力担当起了连接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为百姓排忧解难的渠道、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平台、展示部门与行业作风形象的窗口的职责。作为《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的编辑、记者和主持人之一,我想结合《政风行风热线》节目改版一周年的情况,对舆论监督性节目如何才能做到常办常新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在对待听众投诉问题上,可以建立“三关调查”机制,促进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所谓“三关调查”即记者跟踪调查;直播在线调查满意度;纪委、纠风办调查上线单位问题处理结果,这“三关”相互联系,形成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杨华月 《今传媒》2020,29(3):39-40
在融媒体时代,广播行风热线节目要根据传播环境、媒介市场的变化和社会的实际需求适时调整结构,优化播出内容,坚定服务理念,以吸引听众的选择性关注,让节目通过差异化竞争继续保持其顽强的生命力。本文认为,地方台广播行风热线节目中的舆论监督具有特殊性,既可以加强媒体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开展行风、政风建设,还能够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以福建省永安人民广播电台《有事您说话》的生动实践为主要案例,对广播行风热线节目如何开展有效舆论监督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今年5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专程到河北电台考察《阳光热线》节目,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节目”,并批示要“进一步总结、宣传、推广”,之后,中纪委、国务院纠风办先后举办部分省市纪检监察系统和广电系统座谈会、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落实贺国强批示精神,推介《阳光热线》的做法经验,促进政风行风建设。为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政风行风热线工作的指示和精神,省纪委于11月25、26日召开专门会议,省、市两级纪委纠风系统、广电系统、“热线”栏目组负责人50多人参会。省纪委监察厅正厅级纪检监察员、省政府纠风办副主任王和平,省广电局党组成员、河北电台台长杨兴盛,省广电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监察专员裴亚宁,石家庄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文起等领导出席会议。河北电台分党组成员、新闻中心主任王广文介绍了《阳光热线》的成功经验做法。11个设区市也分别汇报了各自开展政风行风热线工作的情况。 下面刊发王和平、裴亚宁同志的讲话和王广文的典型发言。  相似文献   

17.
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全国省级电台从事《阳光热线》类节目的同志一起交流。在一次座谈会上,我曾经把这类节目定位为是一种热线理政节目。如果把这类节目视为《阳光热线》或《行风热线》,其含义就停留在原来的监督层面上;而如果把它视为“理政热线”,则是从政府行政角度观察其功能,表明传媒的一个热线节目发挥了理政职能。  相似文献   

18.
晓言 《中国广播》2006,(10):76-76
人民日报2006年8月21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百姓烦难政风行风热线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报道说:“自1999年山东省临沂市开通了全国第一条‘行风热线’以来,政风行风热线得到了发展,目前,全国开通政风行风热线的省份已经达到29个,市(地)一级的开通率普遍达到80%以上……”这里把山东省临沂市作为“行风热线”的率先发起者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9.
广播热线理政类节目方兴未艾,亟待寻求新的突破进入21世纪,由政府、广播电台和听众共同参与的热线节目样式逐渐发展,"政风行风热线"等节目在全国各省级电台相继创办并迅速形成影响力。2005年~2007年连续三年,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的《政府在线》、河北电台的《阳光  相似文献   

20.
王小文 《视听界》2002,(4):62-63
今年四月,《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以及省内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了淮安人民广播电台和淮安市纪委联办的《生活热线——行风热线大型户外直播节目》的新闻:省纪委也在江苏推广了《行风热线大型户外直播活动》的经验。地方台的一档热线直播节目何以能产生如此之广的影响?它准确的节目定位、独特的节目个性、新颖的表现形式,值得广播人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