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地方专科院校要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确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学校发展研究和区域经济社会研究的基本科研定位,坚持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原则,形成科研工作的特色和优势。为此,加强科研管理创新,加大科研推动,建设学术型师资队伍,创造科研工作条件,营造学术氛围,调动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科研发展的良性机制,是科研管理的核心任务,也是全面实现科研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是地方院校科研发展的立足点,也是其科学研究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但地方院校科研力量相对薄弱、与地方的合作单一零散以及产学研脱钩严重。为此,地方院校科研应转变发展观念,融入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构建新型产学研模式,与地方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科研平台是学科发展、创新研究及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针对地方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其建设途径应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学科特色;加强运行机制管理,增强科研积极性;明确产学研合作任务,发挥地方产业合作优势;加强开放合作,吸纳外界科研成果四方面进行探索。其研究有益于高校科研平台与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党生 《内江科技》2010,31(12):11-11
高校的活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其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能力。积极探索高校科研与地方经济的有机结合,对地方经济建设及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左晓玲 《科技风》2011,(18):209
可靠的电力供应是保证现代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配电网络需要大量的投资,并在提供电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县城建设更是突飞猛进,为电力企业建设坚强电网营造了一个大好的发展机遇。抓住这一机遇,是电网升级换代,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力负荷的增长,使原有电力设备线路为城市发展出力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县城电网薄弱环节逐渐显现。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经济社会发展与电力发展密切相关,县城电网建设事关一个城市的发展定位,现就县城电网建设中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运泉  缪志波 《学会》2013,(6):49-52
现代高职院校在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同时,还要依托高校科研、人才、知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志愿服务作为高职院校与社会沟通的一种渠道,具有拓展服务领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的重要作用,并且已经成为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整合校内资源、建立长效机制,使志愿服务在学校参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兰英 《科教文汇》2010,(24):192-194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社会对科技创新、加快培养创新人才提出更加迫切的呼唤,这为地方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契机并提出了更高的期望,需要地方高校努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输送大量高质量的创新人才;以产学研一体化为目标,以科技创新的成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职能。在当今我国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通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和发展的关键所在。长江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为使命,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通过产学研合作途径,走出一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9.
论20世纪西方高校科研管理对中国高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西方高校科研管理的课题化管理模式、服务性管理职能和社会化管理方针,在推动高校科研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对80年代以来中国高校的科研管理在拓宽高校经费的来源渠道、确立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方向、突出科研成果应用的转化机制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启迪.在21世纪进一步借鉴西方高校科研管理的特点,突出管理的人本意识和服务意识,强化管理的协调和导向功能,遵循科研规律、尊重学术独立,必将促进中国高校科研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校企科研合作是高校服务地方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在经济相对落后的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校企科研合作松散,模式单一,成效不佳。这不仅因为政府引导缺乏整体规划,高校政策放开不够,而且因为校企协同不足,未能形成最大合力。构建基于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的政、校、企三方"联动"校企科研合作模式将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效能,提高高校和企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拓宽合作领域与渠道,让三方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实行深度有效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11.
祝丽君 《内江科技》2010,31(2):57-57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拓展与利用要以大教育观为导向,借助图书馆现代化设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收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信息资源,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为高校师生学习、科研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2.
随着第七个世界认可日到来之际,认证认可工作已经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和民生领域,社会影响日益提升。昆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认可工作围绕经济发展总体布局和质检工作总体要求,多措并举发展认证认可,努力提升认证执法形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取得新成绩。  相似文献   

13.
社会服务作为地方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既是地方高校发挥自身所具有的各项优势积极服务社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服务、发展水平的基础,更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学者主要从地方高校社会服务问题、实现社会服务职能的途径、社会服务模式以及社会服务能力四方面对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然然 《科技风》2022,(8):102-104
地方大学走建设应用型大学道路,可以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培养具备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应用型人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因而应用型高校的课堂教学影响深远.而如何使应用型高校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阵地的作用,使得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培养师生共同成就感和幸福感,在此目的上采用改良版头脑风暴、小组讨论、学...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滞后,西部地方高校作为地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应把自身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寻求自主创新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对接,通过加强产学研结合、解决地方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促进成果转化、加快建设创新平台等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推动学校由教学型大学向研究型、创新型大学迈进.  相似文献   

16.
王志丽 《科技风》2014,(13):195-195
本文以辽东学院英语专业培养的近三年的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探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为地方社会输送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旨在提高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生物活性制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紧紧依托江南大学雄厚的技术力量与学科优势,产学研合作如火如荼,积极承担国家省部级和地方科技项目、中试业务不断拓展,科研服务良好,自主开发产品产销两旺,中心在行业中的影响不断扩大,运行规范有序,正在积极准备建立国家级工程中心,以更好地支撑江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黎晖  梁多煦 《大众科技》2012,(6):290-292,284
文章阐述了目前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普遍较低,存在着成果有效供给少、企业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这与高校科研团队结构不合理、科研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地方高校必须建立有效的科研团体机制,从源头、过程、利益分配、服务体系等多层面寻求机制上的突破,构建科研创新团队,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切实提高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现状分析,指出在面向社会服务中存在的职能定位、内部人才结构与组织管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中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比普通高等教育更贴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类型和层次.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应用型的科技成果.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就决定它与重点高校科研目标迥异.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应坚持与学校定位、教学、地方经济建设、产学、地方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