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盛国 《考试周刊》2011,(84):22-23
作为贞观年间最重要的诗歌类别——宫廷唱和诗,历代以来评论褒贬不一,但多集中于对其文学价值的否定与文学史功绩的肯定两类片段式的评判上,鲜有将宫廷唱和诗结合政治经济背景与各类社会文化因素起来研究其发展脉络。本文试图通过对贞观年间宫廷唱和诗进行全方位剖析时解读出演进过程中暗藏的"对立诗论"实践的线索,以理清脉络,从而加深对贞观年间宫廷唱和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赵盛国 《考试周刊》2011,(85):19-20
作为贞观年间最重要的诗歌类别——宫廷唱和诗,历代以来评论褒贬不一,但多集中于对其文学价值的否定与文学史功绩的肯定两类片段式的评判上.鲜有将宫廷唱和诗结合政治经济背景与各类社会文化因素起来研究其发展脉络。本文试图通过对贞观年间宫廷唱和诗进行全方位剖析时解读出演进过程中暗藏的“对立诗论”实践的线索。以理清脉络,从而加深对贞观年间宫廷唱和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从三方面对元白唱和诗与欧梅唱和诗在题材内容上进行了比较。认为欧梅唱和诗与元白唱和诗都有表现现实政治的内容 ,但欧梅唱和诗显得淡漠平和一些 ;在表达友谊方面 ,欧梅唱和诗在以悲情寄怀的一般模式外 ,强化了以文交友的内容 ;在描写世俗方面 ,欧梅唱和诗直接受到元白的启发 ,欧梅对唱和诗社会功能认识的深化 ,也极大地拓展了世俗化题材。欧梅唱和诗在题材内容上对元白的继承、超越和创新 ,反映了唱和诗这一特定文化载体在题材内容上的某种稳定性 ,同时 ,也体现了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及其文人心态对唱和诗创作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晚唐唱和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颇高。对晚唐唱和诗创作的典型代表皮日休和陆龟蒙的诗歌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来深入了解晚唐唱和诗及其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5.
唱和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体例.唱和诗在体裁和题材方面都较近似,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比较,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同类文学作品的不同特征,也更能看出同一类作品,在交往唱和的产生过程中如何相互借鉴和引用,对文学主体各自的创作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次韵诗是唱和诗的一个重要类别,也是二苏唱和诗的一个重要体裁,因此,本文从唱和次韵诗的流变和基本特征入手,以二苏次韵诗的创作情况为例,对这种诗歌的题材及体式特征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6.
谢逸是宋代江西诗派重要诗人之一,诗作至今存有200余首。其中唱和诗占23%,这些唱和诗从题材上分为三大类,即友情唱和诗、闲情唱和诗、褒扬唱和诗,从中不仅能够窥探出谢逸寄情山水的闲情雅致与淡泊功名的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儒家伦理品格,而且其友情唱和诗展现了谢逸与江西诗派其他成员的交往、切磋诗艺的情形,抒发了惺惺相惜的深厚友情。  相似文献   

7.
元稹、白居易的唱和诗为世人所称赞,其二人唱和之作不仅在当时社会轰动一时,而且对后世唱和诗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二人的唱和诗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写作手法和语言上都有着属于"元白体"独有的艺术特色。唱和诗在他们的诗作中有了新的意义,他们二人虽未开唱和诗之始,却将唱和诗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8.
唱和的是诗人们沟通的一种方式,主要是为了交流感情,表示感激,用互赠诗词歌赋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唱和诗源于魏晋时期,一直发展到唐代最为昌盛,大量唱和诗都出自诗人与诗人、诗人和帝王、以及诗人与僧人之间,现如今大量学术成果表示,诗人与诗人之间相互赠送的唱和诗数量最多。唐代诗人与僧人唱和诗虽然和文人与文人之间的唱和诗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仍然有着自己较为独特的风格。在《全唐诗》中就有记载大量篇幅的诗人与僧人之间互赠的诗词歌赋,本文主要分析唐朝时期,唐代诗人与僧人唱和诗的特点以及缘由。  相似文献   

9.
谢逸是宋代江西诗派重要诗人之一,诗作至今存有200余首。其中唱和诗占23%,这些唱和诗从题材上分为三大类,即友情唱和诗、闲情唱和诗、褒扬唱和诗,从中不仅能够窥探出谢逸寄情山水的闲情雅致与淡泊功名的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儒家伦理品格,而且其友情唱和诗展现了谢逸与江西诗派其他成员的交往、切磋诗艺的情形,抒发了惺惺相惜的深厚友情。  相似文献   

10.
唐代御史既是监察主体,又是创作主体,这种社会角色的互根性决定了唐代御史也是一支文学创作的主力军。御史文学家将其刚正不阿的政治品格,忧国忧民的情怀,崇尚正义、践行法律的价值取向等注入唱和诗创作中,铸就了唱和诗卓具特色的内涵特质,主要表现为:一是精神的雄健和心气的高傲;二是忧民爱国情怀的抒发;三是关怀时世的现实指向;四是御史唱和诗还直接促成了一些新的诗歌流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唐代御史既是监察主体,又是创作主体,这种社会角色的互根性决定了唐代御史也是一支文学创作的主力军。御史文学家将其刚正不阿的政治品格,忧国忧民的情怀,崇尚正义、践行法律的价值取向等注入唱和诗创作中,铸就了唱和诗卓具特色的内涵特质,主要表现为:一是精神的雄健和心气的高傲;二是忧民爱国情怀的抒发;三是关怀时世的现实指向;四是御史唱和诗还直接促成了一些新的诗歌流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大连大学学报》2021,(1):94-99
明代题画唱和与明代绘画的发展几乎同步,可分为三个阶段:洪武至弘治年间为第一阶段,正德至隆庆年间为第二阶段,万历至崇祯年间为第三阶段。明代题画唱和具有群体性和地域性特征。其中,京城官员的题画唱和台阁色彩明显,多北地风景;吴中文人的题画唱和生活气息浓厚,多江南风物。同时,明代题画唱和具有画与诗相互生成的关系,一方面题画唱和孕育唱和诗集,另一方面唱和活动造就题画唱和。研究明代题画唱和具有多重意义:题画唱和作品既有文献辑佚的作用,又有书画鉴赏的价值,它还是变相的小型"唱和诗集",足以扩大和补充明代唱和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唱和诗研究》一书从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中,对我国古代唱和诗的缘起、演变,特别是中唐以前唱和特点、体制,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理论上有如下三方面的突破或创新:1论证了中唐以前唱和诗“和意不和韵”的显著特点;2揭示出古诗唱和中的特殊体制及一般规律;3论定以中唐为界,唱和发生了由“和意”转向“和韵”的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4.
苏洵、苏轼和苏辙在唐宋八大家之中占据了三席,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迹,而苏轼兄弟间的真挚情谊则成为文学史上的另一美谈。苏轼苏辙之间大量的唱和诗即是明证。岐梁唱和只有短短三年,但在两人长达四十年的唱和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岐梁唱和诗,不仅在数量达到了两人间唱和诗总量的三分之一,并且留存了许多堪称经典的优秀作品,是研究二苏诗歌唱和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概述中唐唱和诗发展的历史,着重探讨中唐时期唱和诗的新变。并试图把唱和诗的发展与新变放在科举考试制度在中唐得以发展、完善的大背景下来讨论。我们将着重探讨科举考试对新型唱和群体产生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唱和诗题材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元明之际吴中文人最重要的活动方式是雅集结社,而"以诗唱和"又是其中最重要的文艺活动。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他们"以诗唱和"的方式存有以下演变特点:在早期,由于能在同一时空下唱和,他们更多采用同题赋诗、分韵赋诗、次韵诗、题画诗等方式;当不能在同一时空下唱和时,他们更多采用赠答诗的方式;当赠答都无法实现时,他们以"异地同调"的方式在画上题咏。相对应的便是,其唱和诗中投入的情感分量越来越重,而且情感愈发趋于压抑、沉重与悲哀。而这又关涉到鼎革之际文人唱和方式与文人心态、诗学思想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试题涉及节令诗、咏史诗、咏物诗、怀人诗、田园诗、羁旅诗、边塞诗、贬谪诗、登高诗、唱和诗、哲理诗,可谓“今年花胜去年红,无边光景一时新”。其中,登高诗、唱和诗、哲理诗是高考百花园中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六朝赠答诗大为兴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文学集团的勃发.他们彼此之间唱和往来的创作交流,是赠答诗之所以产生的原动力,文人集团举行的文学集会活动的频繁开展为赠答诗的集体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场合,而且,文学集团对赠答诗的题材选择与艺术风格都有同气相求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在考订的基础上,勾勒和分析了元稹不同时期唱和诗创作的轮廓和特点,认为元稹仕途的升降对其唱和诗创作影响很大.仕途顺利时创作较为低落,而仕途偃蹇时则出现高潮.但总的趋势是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时,元稹较白居易存在更为强烈的因难见巧、争奇斗胜的倾向,对唱和诗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更大.因此,中唐唱和诗体制改革的主角是元稹而不是白居易.  相似文献   

20.
《许昌唱和集》是叶梦得任职许昌时与诸公的诗社唱和集。绍兴年间由叶梦得整理成集,淳熙二年韩元吉、苏岘组织刊刻。是书收录了许昌诗社的诗人唱和作品,而参与许昌诗社的文人分别隶属于北宋三个文学家族,这就使得这部书在文人雅集唱和的同时,有了文学家族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