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的书房里有一本旧字典,虽然它外表很不起眼,但与它“结缘”的故事却让我终身难忘。三年级时,我们刚学“近在咫尺”这个词语。“跟着我念:近在咫尺。”老师用木尺指着一个词语给我们领读。我突然发现老师把“咫”念成了“chi”。昨天预习时,字典上明明写的是“zhi”呀!我大胆地举起手说:“老师,‘咫’字你念错了,应该念‘zhi’。”老师头上立即添了几条蚯蚓般的皱纹,好像在问:“你确定?”  相似文献   

2.
混沌牛 《知识窗》2013,(11):27-27
这里说的“秦腔”不是那戏.而是三秦大地的那腔调。 语文老师贾甲仓是我转学后的小学班主任.纯种的陕西岐山原上人士.号称跟贾平凹是亲戚.当然贾平凹是谁我们当时是不知道的。他纯正的秦腔着实让我费解了很长时间才适应。  相似文献   

3.
白纸显字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杨老师快步走进教室。“你们知道怎样才能使白纸显出字来吗?”一上课,杨老师就亲切地问。我们不解地摇了摇头:“白纸显字,那就怪了。”杨老师看我们疑惑的样子,笑着说:“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让实验告诉你们吧。”杨老师先拿出一盏酒精灯、一张白纸、几支毛笔和一瓶醋,放在讲台上。接着,杨老师把酒精灯点燃,手上拿张白纸,神秘地说:“没字吧!下面我要变了。”说完,便把白纸放在酒精灯上晃动烘烤。白纸能“烤”出字来吗?同学们半信半疑。不一会儿,白纸便慢慢地显出字来。坐在前排的张顺杰急忙站起来,睁大眼睛看着白纸上…  相似文献   

4.
今天作文课上,周老师笑着捧来了一大堆东西,有烧杯、镊子、器皿,还有一团洁白柔软的棉花。拿这些东西来做什么用呢?大家都充满了好奇。周老师说:“传说,要是有12岁以下的一男一女对着棉花各吹一口气,棉花就不会烧坏。”这是真是假,我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大问号。周老师先让王天和祁韵佳各吹一口气。当时我心里想:一定不可能!同学们也都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等待着结果。接着,周老师拿起镊子夹住棉花,把棉花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半杯水中,直到棉花浸湿后,才把棉花小心翼翼地从杯中取出,放进装有95%的酒精的烧杯中,不停地搅拌,翻滚。这是在做什么呢?不明…  相似文献   

5.
一堆亲人一再围在经世身边询问因由,经世却一直保持沉默,实在被问烦了.就干脆把头钻进被窝,连个“不”字也不肯讲。经世的父亲气得把帽子一摔:“我要去找老师去!他究竟对我儿子干了什么?”而经世的母亲只能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诉:“经世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啊……经世小时候甭提多能说了……去找校长局长厅长!看看他们用的什么老师!不把那老师开了我不甘心啊……”经世的舅舅在旁边瞪姐姐一眼:“开了?那么简单!不把他告了坐牢,我们钌卅酌芒笛皂白睁’”  相似文献   

6.
校园幽默     
《知识窗》2010,(8):33-33
汉子 大学时.一次老师让填一份很重要的表格,而且声明每人一张,没有富余的,不能涂改.一哥们儿上来就填,结果发现把民族“汉”填到了性别栏内。因为说了不让涂改,想了想.他很淡定地在“汉”后面加了个“子”字。  相似文献   

7.
权蓉 《知识窗》2011,(6):8-8
在吃老师的藤条之前.“豌豆”这两个字我是不会写的,总把“豌”写成“碗”。但豌豆尖,却是我还冒着鼻涕泡泡的时候就会做的菜.从地里把绿绿的豌豆尖掐回来.洗净后放在滚水里一汆.捞出来淋上煎好的辣椒油,再放进芝麻之类的作料一拌.就是地道的一道家常莱。  相似文献   

8.
何成学 《科教文汇》2009,(27):133-133
近期拜读了由肖川先生主编的《名师备课经验(语文卷)》一书后,我受益匪浅,意识到自己已找到了破解教学困惑的钥匙,那一篇篇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的教学设计无不体现了名师的备课智慧和超乎想象的能力。我把这些共性的东西归纳一下,以提醒自己在备课时多下工夫预设,让智慧的预设成就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周金根 《科教文汇》2014,(3):164-164
本学期我校实施“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我听到了一堂关于《可能性》的数学课,课堂上孩子们始终高举着小手.嫩嫩的小脸上闪着激动的红光,课堂上不断传来孩子们愉快的笑声。下课后,我忍不住问一个小女孩:“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呀?”“太有意思了,太好玩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让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我要来了这位老师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张跃进 《科教文汇》2011,(24):F0003-F0003
可以说周德钿老师在文学创作上是门门通,各个门类均有涉猎,并均有很高的造诣,成果斐然。歌词创作在他的诸多创作中是“副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视为雕虫小技的歌词创作,他一写就是近40年。如今,他把参赛得奖或被谱曲发表的作品汇成专集,展示在我们面前,并以此答谢曲作者。可以想象,周老师当是十分地快乐。  相似文献   

11.
守望田园     
每当田园漫步时,满目翠绿,他的思绪又一次回到了十二年前。那时,他奉命离开西安石油学院.当院长办公室主任前来问他:“林院长.您即将离开西安.其他领导想送您一件纪念品,想知道您最喜欢什么?”他沉思片刻.说:“谢谢各位领导的好意。我只想让魏老师帮我写个横幅.只写两个字‘归田’”。  相似文献   

12.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1960和1970年代的连环画书书迷,你也许会记得在书的后面的某页经常刊登一则小广告。广告上方有这样的字样:“X光眼镜”。字的下方是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镜片发出的光频频射向男孩高高举起的酷似骷髅的手。图片下方有一行字:“看见你的手骨了吗?”对于一个9岁大的孩子来说,这简直是挡不住的诱惑。要不是父母阻止的话,我肯定会寄上1.98美元(外加邮资)把那眼镜买来。可我爸对我说:“别浪费钱了。”  相似文献   

13.
厉勇 《知识窗》2011,(6):7-7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虚荣.只不过有些人把虚荣强烈地表现了出来.而另一些人则能掩藏好自己的虚荣心.还是在我不甚懂得什么是虚荣的高中时代.一位女老师有些不齿地评价我:“一个男孩子。虚荣心这么强!”我满脸诧异。虚荣?我虚荣吗?我只不过为了学习成绩排名.让老师把批错的几分加回去。难道,这就是虚荣?  相似文献   

14.
正这是刚升初中后开学的第一天,你满怀期待地来到新学校,在这里你将接触新的老师,结识新的同学。按照惯例,各科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先做个自我介绍,让大家相互认识一下。叮铃铃……下课了,在教室外的走廊上,一位任课老师迎面走来,糟糕,这位老师是地理老师还是生物老师来着,她姓啥来着?纵然使劲儿地在脑中回放当初自我介绍时的情景,可总也不能准确"定位"这位老师"姓啥名甚"!算了,估摸着叫一个:"孙老师好!""同学你好,我是你们班的地理老师周老师哦。"老师和善地微笑着说。这时候,我  相似文献   

15.
一先从两个数学游戏谈起 [Ⅰ] 老师向学生说:“请你们每一个人任意想一个数,从中减去构成它的单个数字的和,然後将所得的差数,任意留下一个数字不告诉我,其他的都告诉我,我马上就可以猜出你留下的是甚麽数字。”于是每人都躲着写一个数,其中有一个学生写了一个2456,把各位数字加起来2 4 5 6=17。从2456-17=2439,他告诉老师2、4、9、三个字,老师接着就说:“你还有一个‘3’字,是不是?”那个学生很惊异的说:“是”。另一个学生又对老师说:“3、4、7”,老师又很快的答覆,还有一个‘4’字。大家都很惊异。  相似文献   

16.
《发明与创新》2006,(11):47
我妈妈说我的智商只有76。我的智商到底有多高,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是一个杀伤力很强的人,我一直怀疑自己有超能力,而这种超能力对我的老师作用尤强。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带着我们去野外作自然实践课。看到春风拂绿,老师想起一个问题,于是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识别风向吗?”“我知道!”同班的一个小女孩一边回答一边从地上捡起一片树叶向空中抛去“,捡一片东西往空中一抛,看它往哪边飘,不就知道了吗?”“嗯,很好。”老师表扬道“,那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再给大家示范一下,看看现在刮的是什么风?”“我。”我自告奋勇走了出来,从地上捡…  相似文献   

17.
李玉鸿 《今日科苑》2010,(2):202-202
音乐教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那就是把音乐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和学生的情感世界联系起来,用音乐的泉水浇灌学生情感的心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在整个高中音乐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一个“情”字,把学生引入一个“情”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情”。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让学生体会到音乐是亲切的、可爱的、温馨的,用音乐这清润甘甜的泉水,去催生学生的情感之花!  相似文献   

18.
这一天,我到班主任办公室安排学生心理普测的事情,几个老师正在聊天,看到我进去,一位老师开玩笑地说:“心理专家来了.快点儿给王老师辅导辅导吧.她刚刚被学生气得够呛。”原来.班上有一个女生晓云在教室里乱摔黑板擦。班长告诉了王老师。王老师找晓云询问此事,没想到晓云满不在乎地说:“就是我干的,怎么着?”这种有些挑衅的口气让王老师很生气.但她还是耐心地告诫晓云:“摔坏了黑板擦会影响大家上课,每一个同学都应该爱惜班里的公物才是。”“对不起,老师,我错了。  相似文献   

19.
校园幽默     
《知识窗》2011,(11):23-23
老师:“你的语文太差.我让你把这些宇写10遍.你为什么只写了8遍?”  相似文献   

20.
现在.有的语文老师平时不读教育书籍和杂志、不上网搜寻教育资源,仅凭借着教参、教案上现成的答案.硬是把一篇篇美文变成了“怪物”.从而使语文课堂缺失了“引力”。为招魂“引力”就要做到用自己的最爱来召唤学生的喜爱;用自己的专业魅力,抓住学生的向学之心;让自己的教学变成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