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周贵族的姓氏名字结构复杂多变,形式多种多样,研究西周贵族姓氏名字可进一步廓清周族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簋的年代在西周中期恭王时,铭文所言周天子令■“邑于郑”,是命■在郑地建邑以居。■所建并非郑地主邑,只是旁邑或佐邑。郑地的聚落结构是以王所居郑邑为核心,周围包括众多贵族居邑及公邑的“族邑”模式。郑地在今陕西凤翔一带,兴起于西周中期穆王时,是西周中期以来周人势力在陇东败退,戎人进逼之下的产物,是周王朝经略西北的基地。周天子很重视对郑地的经营,安置大量贵族及民人居于此地,这一举措也为西周贵族宗族内部族人的任官获职以及发展提供了机遇,促进了世族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晓言 《中国广播》2007,(8):78-78
许多外国人的姓名与中国人不尽相同。他们有的名字在前,有的姓氏在前;有的习惯称姓氏,有的习惯称名字。在书写方面,中国人姓名(某些少数民族除外)都是姓氏在前,名字在后,而且是连写,中间没有间隔。大部分外国人姓名译成汉语时,名字和姓氏是不连写的,分开写的,中间都有间隔。这个表示间隔的叫做间隔号(·),也有叫分读号或音界号的。间隔号在字身中间,印刷中叫中圆点,上下居中占一个字位置。  相似文献   

4.
营口市村镇的名字的由来及演变,向人们展示了营口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综观营口地区村镇名字的来历与形成,概括起来具有以下特点:1.以明、清时期移民姓氏为村名,反映和记录了历史发展的轨迹。明、清时期,营口地区陆续有大批移民来自于山东、河北、河南及大、小兴安岭等地,数量居多当数顺治年间。因大量迁入的移民或群居、或散居,许多村落的名字便以移民的姓氏而定。有的以先居者姓氏为村名,有的以移民大户姓氏为村名。盖州市城关镇刘屯村,因刘姓先居得名;鲅鱼圈区红旗满族镇八家屯村,因清康熙年间先后有栾、安、赵、何、李、于、…  相似文献   

5.
刘攀峰 《兰台世界》2012,(19):20-21
人们对金文的研究由来已久,宋人和清人的研究多侧重于字词的考释,而对金文中的姓氏、族谱则没有系统地梳理研究过,仅仅对其中一些姓氏的用字作过一些考证。从20世纪30年代以后,金文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研究的范围也日益拓宽。1932年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问世,该书将西周金文按时代(王室)、列国金  相似文献   

6.
姓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每个人都有密切关系。不论是谁,从出生之日起,不管是否有乳名或正式名字。首先就有了姓。姓氏是人作为某个家族成员和作为社会一员的首要的识别符号。很难设想,假如每个人都没有“姓”,那样的日子怎么过?姓氏文化一称姓氏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包括姓氏的起源、演变、迁徙、析支与分布,还有郡望和杰出人物等等。说来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7.
起名的病态     
大凡中国人,都有一个方块字的汉语名字,这是识别自己的文字符号。本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姓氏无法更改,名字总是自己说了算。但您可知道,这本来很普通很私密的事情,如今却变得日益复杂起来,而且成为社会问题被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朱旺家这个名字之所以载入了史册.被今天的人们记住,不在于他的特别而在于巧合,在于一个极其寻常的姓氏符号恰巧承载了上海往事中一起耐人寻味的文明冲突。  相似文献   

9.
贾岚 《兰台世界》2013,(21):152-153
历史上有据可查的针对古代儿童的舞蹈教育,正是出现在西周时期的国学里。西周国学主要以贵族儿童作为儿童舞蹈的教育对象,以传授"治国之道"和"伦理之道"为教育目的,具有培养"政治人才"和"宗教人才"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周以前,“学在王官”,文学和学术为王室和上层贵族垄断。《汉书·艺文志》指出,先秦学术的源头都出于王官。如“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等等。这是因为,只有王室贵族和史官才掌握文学,具备阅读和写作能力,才有资格当作者和读者。在图书还保藏在朝廷秘府、金匮石室之中的情况下,极  相似文献   

11.
谈中国人名汉语拼音的书写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南 《编辑学报》1995,7(3):156-157
规范科技期刊英文摘要中作者姓名汉语拼音的书写方式,有利于科技期刊走向世界,有利于促进国际学术交流。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76年9月发布了《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修订)》。这个文件规定:汉语姓名分姓氏和名字两部分,姓氏和名字分写;复姓连写;笔名(化名)当作真姓名拼写;原来有惯用的拉丁字母拼写法,并在书刊上常见的,必要时可以附注在括号中或注释中;姓名的各个连写部分,开头都用大写字母。中国科学院1993年9月对英文摘要中作者署名的汉语拼音的书写方式作了与上述文件基本一致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彭晶 《兰台世界》2005,(4):60-61
户籍档案是我国古代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属专门档案范畴。《周礼》中就有记载,说明至少在战国时期国家已建有专门的户籍档案,并有专人掌管。以后历代王朝,都有关于户籍档案的专门记录。在中国古代,户籍一直是与赋役制度紧密相连的,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本文主要就西周、西汉、隋、唐、宋、明、清等时期赋役制度与户籍档案的关系问题作简要阐述。1.西周时期。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西周的土地制度,主要是奴隶主国家所有制,王室是全国土地名义上的所有者。奴隶主贵族通过井田制来剥削奴隶。井田制在夏、商已实行,…  相似文献   

13.
上海博物馆早年征集到一件京姞盘,其年代应在西周厉王时期。这件器物对于西周厉、宣时期青铜盘断代标准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京氏本为山东地区的嬴姓东夷族,这件器物的铭文反映了京氏与姞姓贵族通婚的状况,对于研究京氏族群的相关历史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周初东征后,京氏族群实际上分成两支。一支为京叔氏在山东地区,主要与东方国族通婚;一支为京仲氏,又称京氏在关中地区,主要与姬姓、姞姓和姜姓的族氏通婚。西周末年犬戎之乱,关中地区的畿内采邑纷纷东迁。京国迁徙至晋西南地区,在春秋早期被芮国所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姓氏源远流长,组合了几千年中华文化精华,由它定格的各家姓氏,除有代号或符号标志,还蕴涵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念和意向,这是一种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传统蒙学有姓氏学,其中颇为著名的一种,就是《百家姓》.毛泽东对百家姓有特别的兴趣,在做干部、群众工作,初次见面沟通情感时,往往以对方的姓和名字为题、解释、运用和发挥.因此,我们常可以从他所作的释姓析名,浮想联翩的谈古说今,从一个侧面窥见其独特文化性格和文化思维.  相似文献   

15.
商代舌族曾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占有相当地位的国族,但由于种种原因,至西周中期以后传世文献基本不见此族的任何记载。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及河南荣阳小胡村商代舌族墓地的发现,使商代舌族的地理分布及其它历史问题得以解决。在商代,舌族属高级贵族,主要分布于荥阳与郑州一带。  相似文献   

16.
TO丛容     
《视听界》2002,(Z1)
乐迷-夏如冰发表日期:元月从容:您好!或许你真正的名字该写作丛容,我还是乐意这样写。何况,“从”确实也是一个姓氏。从小时候起,我就十分迷恋民乐,在大学里,别人听的多半是流行歌曲,我却独自沉浸在明净优  相似文献   

17.
周原遗址新见凤雏三号西周夯土建筑基址的宏大体量,及立石、铺石等特殊设置,明显具有宗教祀典场所的特征。发掘者推断为社祀遗迹应较可信,但比较发现与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址的夯土之社,形制特征等有明显不同。后者为西周时期齐国卿大夫采邑之社,与文献记载周人封土为社吻合,前者显然属立石为社的典型,以文献推求可知与殷商文化的关系密切,参照以往周原等地考古发现情况,可知西周早期有以微氏家族为代表的贵族和手工业作坊工匠等大量的殷商移民迁居周原,故其应该是周王朝为了安抚人心、发展经济的需要,允许商遗民所建之社及社宫。但环围于建筑之内似有贬抑的含义,当属于文献记载的亡国之社,名称应为学者已论证的"亳社"。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人的姓名是南姓、名、父称三部分组成.在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上,组成俄罗斯姓名的三部分不是同时出现的.最早形成的是名字,随后是父称,最后才有了姓氏.据文字记载,俄罗斯人在14世纪才有了姓.最先有姓的是王公贵族,他们的姓形成于14至16世纪中期.地主的姓形成于16至17世纪,而市民(除有名望的商人外)的姓到了19世纪没有完全确定,神职人员在18至19世纪上半叶才有了自己的姓.大部分王公贵族的姓与他们的领地及出生地有关,例如,姓"舒伊斯基"的贵族的领地在舒亚城和舒亚河一带.古时.多半俄罗斯人没有姓,所以同名的人很多.据史料记载,人们是用父称和绰号来加以区分的.  相似文献   

19.
杜文涛 《兰台世界》2016,(16):130-132
敦煌文书人名研究经过时辈先贤们的努力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存在某些不足。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某个姓氏、某些个案名字、人名所蕴含的社会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其不足则是在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20.
周原遗址范围内发掘的三处手工业作坊遗址为我们了解西周时期手工业生产情况以及周原遗址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本文对周原遗址经过发掘的三处手工业作坊遗址的生产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云塘制骨作坊兴衰过程的考察、对齐家制玦作坊生产原料变化和李家铸铜遗址产品种类变化的分析,认为这三处手工业作坊遗址均在西周晚期偏早阶段发生了某种类型的变化。这一变化与遗址中其它类型的遗迹、遗物表现出的变化(如青铜器窖藏所反映的贵族家族的变化等)相吻合,说明周原社会有可能在西周晚期偏早阶段经历过一次重要的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