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丽丝·沃克在她的短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形象地刻画了内心充满矛盾的黑人女性形象迪伊。迪伊从小接受了主流白人文化,白人文化在她心里的内化使她厌恶甚至看不起黑人文化。因此,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的碰撞所产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她渐渐脱离了传统的黑人家庭。然而,轰轰烈烈的黑人民权运动激励她去重拾象征黑人文化的百衲被,却遭到了母亲的拒绝。白人文化在她心里潜移默化的内化使她走上了精神的不归路,对黑人传统文化的盲目追寻也暗示了她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2.
“种族反写”揭示帝国的边缘借用了英语书写来颠覆英国书写的历史来书写本民族文学新篇章的过程。小说《耻》的作者借用了种族反写,将黑人和白人进行置换,白人不再拥有奴役和支配黑人的权利,黑人具有支配、剥削白人的冲动和能力,体现白人压迫黑人的历史已被颠覆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在<约拿的葫芦蔓>和<他们眼望上苍>中,非裔美国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明、复杂完整、真实可信的黑人形象,演绎了其文化相对主义思想.通过反类型化人物塑造,赫斯顿试图矫正黑人在白入主流话语中被扭曲了的形象,展示黑人自然而真实的人性,颠覆白人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4.
美国文学中的黑人女性形象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美国文学,直到本世纪四十年代,黑人女性形象都是固定不变的。在白人尤其是南方白人作家笔下,黑人女性形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黑保姆”形象,一种是“黑情妇”形象;而在黑人作家笔下,黑人女性大多是作为混血儿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黑保姆”形象是南方白人文学中最引人注目的黑人女性形象。“黑保姆”往往皮肤黝黑,体态臃肿,虔诚  相似文献   

5.
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非裔黑人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主要书写美国黑人女性的生活现状和精神苦闷。莫里森以她独特的视角反映了黑人女性对于其文化身份的焦虑和追寻。黑人女性由于受到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歧视,常常陷入身份的焦虑和精神的迷茫,但是她们却从未放弃身份的探寻,她们通过与白人文化和男权文化的对抗,勇敢地探寻自我身份,寻求自我言说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黑人女性长期遭受双重压迫——种族歧视和性别压迫。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聚焦黑人历史和黑人女性,成功地书写了黑人女性在白人为主导和男权统治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建构种族身份,寻找自我的艰难历程。莫里森的创作不仅促进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也推动了美国文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美国黑人文学第三次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家艾丽斯·沃克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讲述大女儿迪伊回乡探望母亲和妹妹的"寻根"之旅,表现了长期受到歧视、压迫的黑人文化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所受到的强烈冲击。本文通过对三位黑人女性形象的分析解读,探讨了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黑人文化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直的白人律师阿蒂克斯·芬奇接到自己所生活小镇的一起“黑人强奸白人”的案子,阿蒂克斯·芬奇律师知道黑人汤姆是被白人尤厄尔一家诬告,他选择在彼时冒着对自身安全有威胁的环境下勇敢地站出来为黑人汤姆辩护;黑人汤姆在意识到自己失语的现状和被定义的身份时,同意了律师阿蒂克斯·芬奇为其争取话语权的行为.在这个事件中从当事人尤厄尔的女儿自身反映出白人女性在被白人男性世界包围时,同样是被定义的群体而没有可以代表自身的任何话语权.而黑人身份又更在白.人女性之下,因此话语权对于黑人群体来说根本就是子虚乌有,黑人到底是不可以自己表达和争取自已的话语能力,就连辩护律师也是白人,即使他是一个正直的,有良知的白人律师.  相似文献   

9.
《日用家当》是黑人文学作家艾丽丝·沃克在《爱情与烦恼:黑人妇女的故事》一书中收录的一篇短篇小说。文中塑造了一个黑人家庭中的三个成员形象,分别是敢于冲破旧观念顺应新潮流的长姐迪伊,身带残疾怯懦自卑的小妹麦琪,和作为一家之主的两姐妹的母亲。母亲的人物形象具有矛盾的一面:她对于家族文化继承者的选择充满矛盾;对待白人文化的态度充满矛盾;面对未来何去何从的抉择充满矛盾。母亲形象的矛盾性以小见大地映射出黑人群体的矛盾性——如何在继承传统、保留民族文化根源的同时积极应对强势文化的来袭,不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迷失方向、丢失自我。所以母亲面临的是一个值得当今黑人群体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女性形象是历代作家共同的创作资源.但由于受政治话语和男权话语的困扰,当代作家对女性形象的书写很难进入本体论的范畴.通过对“男女都一样”性别遮蔽下的女性形象、“木棉”式的理想主义女性形象、“灵与肉”交融的自审者女性形象等人物形象的解析,可以梳理出当代女性创作题材中女性形象嬗变的过程及其嬗变的症候.  相似文献   

11.
《怪物》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创作的短篇小说之一。从种族文化形象的角度解读这篇小说具有其独特的意义。通过对小说人物黑人亨利、白人医生特里斯格特,以及维纶威尔小镇上的白人社群分别代表的黑人种族他者形象,白人社群中主流文化之外的他者形象,以及白人社群由于工业化带来的困惑的自我集体形象进行剖析,揭示了19世纪末美国文化动荡时期白人社群面临的身份困惑,表达了克莱恩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相似文献   

12.
本论文以小说《吃盐的人》中的薇尔玛和两位男性人物詹姆斯及弗莱德在黑人性别话语中的表现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化剖析的策略细读文本,旨在揭示美国黑人男女两性关系存在着严重的危机,以及白人统治的社会语境所造成的社会偏见与文化创伤。本文认为通过“文化治疗”实现黑人的两性和谐已成为整个黑人群体无法回避的现实选项。  相似文献   

13.
安德莉亚·利维是牙买加裔的英国女作家,其作品多围绕种族独立及文化认同探讨牙买加人的生存困境。在其历史短篇小说《长歌》中,她采用后殖民主义的方式再现了英国白人殖民者对牙买加种植园奴隶的话语压迫及人生奴役。以《长歌》为例,从后殖民话语生态批评理论视角切入,再现殖民背景下英国白人殖民者的话语权力,黑人奴隶的话语反抗以及黑人对自由的话语诉求。  相似文献   

14.
运用后殖民主义视角对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进行分析,通过对黑人少女佩科拉一家与克劳迪娅一家作为“属下”面对白人文化霸权主义是否发声进行对比。揭示出白人文化霸权及种族主义内化对黑人,尤其是黑人少女心灵的戕害。指出面对白人文化霸权的压迫,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黑人只有勇于反抗,坚定自己的黑人文化身份,才能在不平等的压迫中幸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做和比别人好才有机会 一位黑人母亲带着女儿到商场买衣服。一个白人店员挡住女儿,不让她进试衣间试穿,还傲慢地说:“这个试衣间只有白人才能用,你们只能去储藏室里一个专供黑人用的试衣间。”黑人母亲根本不理睬,她对店员说:“我女儿今天如果不能进这个试衣问,我就换一家店购衣!”店员为留住生意,只好让她们进了这个试衣间。  相似文献   

16.
非洲黑人随着奴隶贸易的暴力"书写",被贩卖到美洲大陆为奴,备受奴隶制的奴役和严重的种族歧视。在梦魇的历史和历史的梦魇纠缠的岁月长河里,黑人自发组织社团帮助黑人自己走出苦难,树立黑人民族的自信心,成为黑人民众心中的精神家园。在黑人社团的精神援助下,黑人们终于在白人主流文化中构建了自己的位置,黑人的传统文化和白人文化因此达成妥协性的"共生",并共同构建着美国当今社会的多元文化。本文拟从托尼.莫里森作品《宠儿》、《最蓝的眼睛》和《苏拉》来分析黑人社团形成的不同历史背景和原因,以及黑人社团产生的凝聚和指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由于文化观念和性别立场等方面的不同,男女作家在塑造都市女性形象时呈现出鲜明的性别意识,形成男权话语和女性意识下对都市女性形象的不同观照。男权话语下女性形象的塑造主要表现在赎罪主题的言说、父亲形象的无形强权与文本细节的失衡等方面;女性意识下女性形象的塑造主要表现在缺席的男性、渴望对话的书写与温情述说的立体感等方面。从文本得失看,保持精神自由及写作话语的超性别意识应成为今后塑造都市女性形象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几十年前,一位黑人主妇带着女儿到伯明翰买衣服,却被一个白人店员挡住,不让她女儿进试衣间,还鄙夷地说:“此试衣间只有白人才能用,你们只能去储藏室里一间专供黑人用的试衣间!”可那位母亲根本不理睬,她毫不客气地对店员诡“我女儿今天如果不能进这个试衣间,我宁可不在这里买衣服!”  相似文献   

19.
美国黑人女作家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在成功塑造一位寻求自我的黑人女性形象外,也对黑人男性人物内心的复杂性进行了深刻的描写.文章从分析影响女主人公的几个男性角色出发,展示了白人文化侵染下的黑人男性的心灵世界.细致地分析了他们话语空白的一面,同时也指出这才是导致他们控制黑人女性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20.
“时间”与“空间”是理解中唐女诗人“是其时”与“非其时”两相交叠的生存体验的一个向度。由“是其时”到“非其时”的生存体验书写背后传达出女诗人“被边缘化一努力跻身男权话语中心一重新被边缘化”的幻灭感。中唐女诗人双重时间感的书写体现出由初唐“是其时”作为被书写主体向赵宋“非其时”成为被书写主体转变的先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