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的直觉,有时真的是不可忽视的.大人觉得理所当然的东西,有时小孩子却会觉得很奇怪.就拿我来说吧,小时候听大人讲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时,心里就一直纳闷:那个绝顶聪明的司马懿,他为什么会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呢?难道他真那么傻?只要他稍微地去想一想,比如,派出一支小部队先行攻入城去试探一下;或干脆用大兵先将空城围起来再说(反正他司马懿手下带着十五万大兵,而当时蜀方正遭惨败,已不可能组织起任何强大的反击了),倒要瞧你诸葛亮这琴,究竟能弹到几时?然而没有!  相似文献   

2.
我参加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这次家长会让我永生难忘。家长会上,在谈到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时,校长异常气愤地讲起学校近期发生的一件"典型事件":那天他在巡视校园,忽然3楼厕所的窗户上掉下一块玻璃,一个男孩儿的头探出来看了一下又缩了回去。校长健步冲上3楼,逮住这个学生。学生老实承认,他和另两位同学在打扫厕所时,拖把不小心把玻璃碰下去了。这是多大的一点事儿呢?拍拍学生的肩膀,说你知道该怎样做就行了。我确信这位学生会买来一块玻璃请木工安上。可这位校长是怎样做的呢?他严令学生  相似文献   

3.
黄河 《职业圈》2008,(7):51
编辑:最近,在同一些企业文化工作者的交往中,不少人说:现在大家都说企业文化很重要,我们也出了好多本"体系"、"手册",也得到不少奖杯.照说,我们的企业文化管理搞得很好了吧?但我们为什么觉得这些对企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呢?也有人谈到企业文化的"两张皮"问题,抱怨说:我们辛辛苦苦搞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为什么还是逃不开"两张皮"的评语呢?……  相似文献   

4.
编辑:最近,在同一些企业文化工作者的交往中,不少人说:现在大家都说企业文化很重要,我们也出了好多本"体系"、"手册",也得到不少奖杯.照说,我们的企业文化管理搞得很好了吧?但我们为什么觉得这些对企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呢?也有人谈到企业文化的"两张皮"问题,抱怨说:我们辛辛苦苦搞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为什么还是逃不开"两张皮"的评语呢?  相似文献   

5.
朝冈 《职业圈》2004,(5):13
当大批的商家都在挤开网吧这个独木桥时,江西的一名叫曾林平的打工者却反其道而行之,破开荒地开起了"戒网吧",并一举成功.这个"戒网吧"是什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6.
朋友 《职业圈》2005,(9):33
湘西农家女小华来到省城打工,有了点积蓄后就决定做个小老板.今年"五一"这天,一阵鞭炮响过后,小华的干洗店开业了.都说时下开干洗店是"黄花莱凉了"的行当,农家女小华何以出此下策呢?  相似文献   

7.
最近最流行的词语就是"山寨了.现在经常听到有人谈论山寨手机,山寨春晚,山寨明星……那么"山寨,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说法到底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8.
模特大赛也好,活动策划也罢,组织者为什么对"泳装"情有独钟呢?目的只有一个:找亮点、抓眼球、好传播.  相似文献   

9.
"康师傅"从一个经营榨油的普通小企业,到中国的方便面大王、食品业巨头,一路风生水起如入无人之境,奇迹般迅速崛起于中国大陆市场.如今又杀回台湾大展拳脚,连续购并多家食品企业,在两岸三地已全面与"统一"分庭抗礼.尤其在大陆市场,"康师傅"风头正健,更胜"统一"一筹.  相似文献   

10.
韩涧明 《职业圈》2006,(4):11-12
前一篇文章主人公成功的诀窍在于投资项目选得好,于是种地就种出了上千万元的财富;本篇文章主人公成功的诀窍呢?本编辑认为关键的还是投资项目选得准,选得好。他选择的是什么项目呢?也许听了你都不会相信:他把按摩和吃火锅拉在了一起!你说这个选项很独特吧?正是这个独特的选项,使本文的主人公又赚了个杯满钵满!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选项又如何取得成功的吧。  相似文献   

11.
《职业圈》2004,(12):32
源自山城重庆的系列休闲炸串美食"怪难吃",自2003年5月正式招商以来,已经在全国成功发展了700多家加盟商,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小本创富风潮.而参与并推动这一风潮的绝大多数是下岗职工和小本创业者.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样的创富过程与业绩几乎就是一个神话.那么,这个成功"神话"背后的真实情况如何呢?记者就此采访了"怪难吃"创始人朱灿先生及部分加盟商.  相似文献   

12.
正富阳庙山坞,黄公望结庐隐居处。站在2016年第一场梅雨里,我叫了声:"黄……"未及出口的后半声,如一滴雨从竹梢无声地落入我的衣衫,如更远处苍茫的雨雾,无声地融入大地。黄什么呢?大师?先生?老伯?公望兄?大痴?……被尊为"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1269-1354),以那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富春山居图》和他本人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无疑该称呼他为大师。可是,他本人喜欢人们称呼他什么呢?还是根本无所谓?  相似文献   

13.
《职业圈》2005,(11):57
买断工龄后,笔者一直想做点小生意,可做什么项目呢?说实话,笔者一直在关注鞭炮市场.每到春节,看到鞭炮摊前的火爆景象,笔者就有一种想生产鞭炮来卖的中动.可现在的城里人买鞭炮很挑剔:传统鞭炮有危险,电子鞭炮放着不过瘾.万一这些现有产品被淘汰,我的投资就打水漂了.有没有一种既安全、又能满足人们动手玩乐的成就感的"终极"鞭炮呢?  相似文献   

14.
巴尔扎克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一个商人不想到破产,好比一个将军永远不预备吃败仗,只算得上半个商人.那么,商人怎样做才算得上"一个商人,即成功的商人呢?  相似文献   

15.
美国莱金国际贸易有限公司CEO John Larkin有一个很好听的中国名字叫骆鸿博.43岁的他看上去还不足34岁,一件红白灰相间的竖条衬衫,一条牛仔裤,把骆鸿博装扮得青春勃发、神采奕奕.他"哗啦啦"推来一把转椅,笑着指给我坐,然后用深咖啡色的眼睛盯着我,用生涩的中国话笑问:喝水?还是茶?  相似文献   

16.
《职业圈》2005,(7):38-39
为产品正名,珍珠粉成创业好"频道" 1999年,正当壮年的张民从山东济南一家工厂下岗.为谋生计,他炒股、搞运输、开饭店……可没一样能干出个名堂来.折腾了3年,他终于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躺在病床上,回想着3年来所做的一切,他苦苦追问:今后的谋生之路,该怎样走?  相似文献   

17.
1842年3月,在百老汇的社会图书馆里,著名作家爱默生的演讲激动了年轻的惠特曼:"谁说我们美国没有自己的诗篇呢?我们的诗人文豪就在这儿呢!"这位身材高大的当代大文豪的一席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讲话使台下的惠特曼激动不已,热血在他的胸中沸腾,他浑身升腾起一股力量和无比坚定的信念,他要渗入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各种生活方式.他要倾听大地的、人民的、民族的心声,去创作新的不同凡响的诗篇.  相似文献   

18.
韩涧明 《职业圈》2005,(5):16-17
随着春暖花开,气温升高,户外运动的黄金时期再次到来,而"五·一"黄金周更是为这种热潮推波助澜.随着户外运动热潮的逐渐风行,很多人也开始注意到其中蕴涵的商机--户外用品店有利可图.于是一些投资者不禁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那么,户外运动店是一个具有怎样特点的项目,它适合哪些人来投资,其获利方式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9.
木子 《职业圈》2004,(6):14-15
我叫许盈,1999年从家乡经贸大学毕业后,决定到深圳放手一搏.在特区,我做过天底下最乏味的流水线工人、外企公司的白领.为了顶住竞争往上爬,我拼命做事,虽然工资节节上升,却连谈恋爱都顾不上,身体状况更是每况愈下,胃病、低血压、贫血.可不甘心如此"病态"地生存下去,萌生了另谋"阳光职业"的念头.当时有朋友劝我,还不如辞职开个小店自己做老板.可除了三四万元的积蓄,我就什么都没了,到底做什么好呢?  相似文献   

20.
悠然下山     
最近一次同学会上,大家说起一件旧事:当年校运动会上,一位同学因为感冒想退出比赛,但是在大家的鼓励下,还是参加了田径3000米的比赛。在全场的加油呐喊声中,他咬牙跑完了全程,随后呕吐不止,当时同学们都为这种精神所感动。但就是这么一跑,他后来得了心脏病,由此改变了一生。为什么当时就没有人劝他退出比赛呢?为什么这位同学不毅然决然地说声"不"呢?由此联想到一个小报道:一个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在海拔6400米处,由于体力不支,毅然决定放弃,并悠然下山而去。不少人都替他惋惜,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呢?再咬一下牙关,再攀一点高度,就可领略"一览众山小"的奇景,成为世界上站得最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