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认识自己     
人,有两个眼睛,可以看世间、看万物、看他人,就是看不到自己。人,看得到别人的过失,没有看到自己的缺点;看得到别人的贪欲,看不到自己的吝啬;看得到别人的邪念,看不到自己的愚痴。人,可以认识世界、认识历  相似文献   

2.
章睿齐 《湖北档案》2007,(12):34-34
我们一直倡导要多读书,读好书;却很少提及要读自己,读懂自己。读别人不易,读懂自己更难。 古希腊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认识自己”是对千百万人通向成功的忠告。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对手,到底有多少成功的路子,恐怕是难以计数的。但有一个对手,有一条路子,我们必须要认清,这就是我们应该辩清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弱点,知道自己该把脚踏向何方?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采编业务中,有的记者特别是新记者常常为抓不到好新闻而困惑,当看到别人能够从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情中挖出新闻来,就反复地问自己,为什么别人能够发现这个新闻而自己却没发现,别人有什么技巧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个技巧是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采编业务中,有的记者特别是新记者常常为抓不到好新闻而困惑,当看到别人能够从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情中挖出新闻来,就反复问自己,为什么别人能够发现这个新闻而自己却没有发现,别人有什么技巧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个技巧就是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对新闻的感知能力,对记者来说,有了  相似文献   

5.
只说别人好,不说自己好;每天在报纸上刊登各条战线的好人好事和先进单位的消息,却很少看到优秀编辑、记者的事迹,这不能不说是报纸宣传中的一个积有年岁的弱点。其实,自清末有报纸以来,到硝烟弥漫的  相似文献   

6.
2000年4月,范清荣以其卓越的贡献,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对此他感到十分荣幸和感动,自己不过是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一点贡献,党和国家却给了自己最高的荣誉,尤其是在表彰会上看到别人胸前的奖章比自己多时,他更生羡慕,暗下决心,一定要更加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把企业做得更大,为党和  相似文献   

7.
别人是别人     
有很多种痛苦,是人自己找来的。喜欢和别人作比较,就是一种自己找来的痛苦: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为什么要把自己和别人来做比较呢?本来是全然没有关系的两个个体,一比较,事情就多了起来,种种困扰、痛苦,也就应运而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会发现,别人比自己生活得开心、快乐;也会发现,别人事业顺境、爱情称心,而自己仿佛什么也没有。在比较的过程中,愤懑之心油然而生——自己的任何条件都不比他差,何以在现实中却处处不如别人?  相似文献   

8.
佚名  小沛 《出版参考》2007,(11):45-45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别人,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并且总想得到对方对自己的回报。这种心态在人际交往中是十分不可取的,因为它会带来一些负面的效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因此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有所增进,甚至引发不好的影响。究其原因,正是这种施恩图报的心态,使原本良好的情感交流变了质。  相似文献   

9.
步入新世纪,我们蓦然发现身处于立体式和平面型纵横交错的传播环境中。从早晨起,广播、报纸就把昨日新闻刊播出来;直到中午,受众已成为新闻的饱和体,相互传播着新闻,并形成了小环境舆论;随着夜幕降临,电视、互联网重叠展现出今日新闻,而受众对新闻超载已是不堪重负,强烈呐喊:“我要独家新闻 !”舆论一律的时代即将结束,新闻界竞争日益加剧,发现、产生独家新闻便成为各新闻媒体出奇制胜、提高自身声誉的法宝。 慧眼:从能动认识升华独家新闻   发现,按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的说法,是“看到人人看到的,却想到别人想不…  相似文献   

10.
侃洋人     
冯骥才  小田 《出版参考》2005,(10):15-15
魅力 在美国,幽默感往往是一个官员是否有魅力的标准之一。人说笑话时,心里保持最松驰状态。学者在讲坛,官员在会场,如果能妙语如珠,引得人捧腹大笑不已,必定是气度和智能非同寻常。如果一本正经念讲稿,脸上肌肉抽筋般地僵硬,听者听得厌烦就离席而去,决不肯硬坐在那里打瞌睡,或心猿意马,思维跑到千里之外。他们不勉强别人,更不勉强自己。  相似文献   

11.
越来越多的人想在艺术中卸去社会与时代的重负,阎连科却把别人主动放下的,被迫丢弃的,也背负在自己的身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羡慕和嫉妒——作为一种复杂的情感,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是非常微妙的。它萌生之初,往往叫人难识难辨。难怪,在英语中,羡慕和嫉妒也会穿着裆裤,envy这个词,既表示羡慕,又表示嫉妒。然而,只要我们愿意从思想深处仔细分辨,尽管羡慕和嫉妒都是由看到别人某方面优长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但两者表现的心理状态却迥然不同。羡慕者的心情欣喜不已,钦敬别人而思于追赶;嫉妒者的心绪酸楚不堪,怨恨别人而急欲毁之。羡慕者产生的是一种赞扬和学习的意向;嫉妒者产生的是一  相似文献   

13.
记得上小学一年级时,有一次写字作业是照着字帖临帖,总共20个字,老师给我划了20个圈,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予表扬。从此开始,我便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小学是在“革”后期结束的,当时可以说是学业荒废,但却引发丁我诸多的业余爱好。如音乐、篮球、乒乓球等,其中最令我怦然心动的还是书法,由于当时家庭条件所限,没钱买纸和笔,我每天就在课本上信手涂鸦,看到别人的课本干净整洁,自己的却是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14.
主动焦虑     
心理学界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心理医生问—个患者,为什么别人把头伸出窗外,看到的是满天星斗,你看到的却是满地烂泥?患者回答说:别人要看到的是星星,那也是让人一闷棍打出的满眼金星!——这就是焦虑,任何事情在他眼里只看到糟的一面。 杨意飞在一家网站工作,谈着不错的恋爱,拿着不低的薪水。可杨意飞却总是处于莫名的忧虑烦躁中,总是郁郁寡欢。她说不清自  相似文献   

15.
我一直认为理解比表达更重要。这是一个充满营销精神的社会,所有人都是推销员,都希望自己的声音被别人注意,却忘了最终被营销出去的声音只是少数。  相似文献   

16.
刘健 《新闻世界》2005,(3):67-68
邰丽华两岁时,因一次高烧失去了听力。没过多久,她甜美的歌喉也关闭了。那以后,她陷入了无声世界,自己却茫然不知。直到5岁,幼儿园的小朋友轮流蒙着眼睛,玩辨别声音的游戏,她才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她伤心地哭了。  相似文献   

17.
怎样捕捉、筛选素材和题材?对于我们文学作者来说,首先要克服“熟视无睹”。一些初学写作的朋友看到别人发表的作品时,往往叹息:“这样的人物我们单位也有!”“这个事情我也听说过呀!”是别人写了,而自己却没有写。问题就出在“熟视无睹”上面──让很好的素材白白地从眼皮底下滑掉了。 文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大家都有自己熟悉的生活领域,不论工农商学兵,不论老中青,谁没有生活呢?而且我们还是生活在改革开放、社会突飞猛进的新时期,新鲜事物天天发生,丰富多彩。关键在于敏锐地发现和提炼有意义的生活素材,使它成为能够建造“…  相似文献   

18.
红绿灯文化 在德国,几乎没人敢闯红灯,因为银行会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倘若你闯红灯被警察发现,就会留下记录,而银行会马上收到这份“闯红灯”记录。今后,别人可以长期贷款,你却不行;别人的贷款利率5%,你却至少需要10%——因为你曾经闯过红灯,银行认为你是危险的人,对自己的生命不重视。既然你的小命随时不保,银行当然有理由让你尽早还钱。  相似文献   

19.
虽然我常骗别人说自己是早慧儿童,小时即使未入神童编制,至少也被老师表扬“聪明得跟一休一样”。可是,每当我想起一年级的时候,被老师问起“理想是什么”,我童言无忌说要做个科学家,便总是觉得脸上烫烫的。  相似文献   

20.
3 2等于5,2 3也等于5,这是一个连一年级小学生也懂得的道理。但是,把这个简单算式一挪到生活中,有些人便糊涂了。别人的2 3,他会认为不到5;而只有自己的3 2才等于5。于是,看到别人的2 3,一定得改成自己的3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